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别丹江闯唐河 致富路上唱新歌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06  互联网

鱼关移民朱建会的立体养殖场

鱼关移民朱建会的立体养殖场

正在编座椅的文坑村73岁移民窦改英

正在编座椅的文坑村73岁移民窦改英

陈廷江经营的丹江鱼馆

陈廷江经营的丹江鱼馆

喜笑颜开的文坑新移民

喜笑颜开的文坑新移民

因移民得名的孩子凌移已满两岁了

因移民得名的孩子凌移已满两岁了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


   “凌移长多大,咱就搬来多长时间啊……”7月18日,在唐河县毕店镇凌岗移民新村里,几经周折,记者再次见到了那个在2010年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 第一批大规模搬迁前五天出生的小男孩。为了纪念移民搬迁,父母为这个当时最小的移民取名凌移。

   如今,凌移已经从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婴儿长成了顽皮的小子,两 岁的他抱着自家的两只小狗,在宽阔的新村道路上嬉闹。现在的他不会明白,自己的邻里乡亲为何会看着他发出如此意味深长的感叹,直到有一天,他会好奇地问妈 妈自己名字的由来,淅川、丹江、移民这三个词才会一点点写进他的心里。

  A

  织丝毯的手开始编座椅


  7月17日,唐河县古城乡,已搬迁一年多的文坑移民新村,白色栅栏内外开着紫的黄的花,藤下的豆角、丝瓜,点缀着绿色的庭院。

   在一排排漂亮的两层小楼间,坐着三三两两边说笑边编织座椅的人。他们中有织过丝毯的家庭主妇,有放暑假的少年,也有不拿针线的花甲老汉,但动作都是那般 熟练,一根根塑料绳随着他们的双手穿梭回环,将各色铁制小座椅牢牢缠绕,每编一个座椅他们能获得3块钱的报酬,动作快的村民每天能编二十多个,慢的也能编 十来个。村民们只需到村里的编椅经纪人那里领回工厂送来的成品座椅,编好后有专人上门来收,不限时间,既不耽误农活也不耽误家务活就能把钱挣到手。

   移民邸玉兰是村里的首位编椅经纪人,去年夏天,文坑村311户1473名移民从淅川县滔河乡搬来后不久,临近从事编椅业务的唐河八里岗村人陈长鑫结识了 在村口开超市的邸玉兰,让她帮忙联系村里有没有愿意编椅子的人。淅川有编织丝毯的传统,邸玉兰十几岁就会织丝毯,文坑村像邸玉兰一样会织地毯的妇女比比皆 是,搬到平原后,地里的农活儿大都靠机械完成,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闲余时间也多了,况且和织丝毯相比编椅子要容易得多,他们肯定乐意干,心里这么一琢 磨,邸玉兰就爽快地把编椅经纪人的活儿给揽下了。厂里把材料送到经纪人那儿,由经纪人负责分发给编椅的村民,来收货时负责清点结算,经纪人可从每个成品座 椅中获得1毛钱的提成,每天早上或晚上都有开着三轮车来收货的人。

  73岁的移民窦改英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儿不用她插手,每天和邻居们拉着家常编三四个椅子,说说笑笑就把钱挣了。从开始的一户两户,到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人在编,每天都有两千多个由文坑移民编的座椅流向市场。村里像邸玉兰这样的“经纪人”也已经有两三个了。

  B

  丹江鱼在唐河也“吃香”


  位于唐河县湖阳镇的白马堰,是与湖北省交界的一处旅游景点,美丽的湖光山色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豫鄂两省的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垂钓,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再到白马堰的人们,又多了一项新享受在唐河吃到正宗的淅川丹江鱼。

   2010年,陈营村从淅川县盛湾镇搬迁到唐河县湖阳镇白马堰水库边。移民陈廷江搬迁前在淅川县城经营着一家生意红火的牛肉汤馆,因为搬迁就将餐馆转让。 搬迁后的陈廷江看到新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客流,商业嗅觉敏锐的他决定把丹江鱼带到白马堰,开一家以丹江鱼为主打的农家天然料理餐馆。说干就 干,2011年4月,在湖阳镇政府部分的帮扶协调下,陈廷江顺利租赁到了土地,投资70多万元开办了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兼有餐厅和客房的丹江鱼馆, 并承包山坡地散养了几千只柴鸡,利用附近的水塘养了几百只鹅。鱼馆开张以来,每隔两天就要从丹江运来100多公斤鲜鱼。在新家二次创业成功的陈廷江还为村 民们提供了十余个工作岗位。下一步,陈廷江还要为村民们提供鸡苗,带着他们一起养柴鸡。

  同样是开餐馆,同样干餐饮出身,贾湾移民新村 的贾金书把丹江鱼馆开到了黑龙镇上。2011年5月,贾金书用每年1.6万元的价钱租下了黑龙镇上的一处门面房,开办了这家能承办三十多桌宴席的餐馆。每 个月他装有水箱、氧气袋的面包车都要从淅川的香花、黄冈盛湾等码头运来600余公斤丹江鱼。靠着精湛厨艺和诚信经营,他的鱼馆成了附近居民请客置办酒席的 首选。由于前期投入的资金量较大,镇上的银信部门还为他提供了一部分贷款,如今餐馆年营业额有70多万元,净利润15~16万元。说到搬迁前后的变化,贾 金书说:“以前我们是坐车难、坐船难、吃水难,现在摩托车变电动车,连油都不用烧了,以前收庄稼要半个多月折腾,现在连收带种3天就搞定。就业创业的条件 都更优越,村里人办起了养鸡场、超市,孩子们上学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这一次搬迁,我们真的是搬成功了!更为我们的下一代铺了条好路!”

  C

  立体养殖让致富路更宽阔


  鸡群漫步林间,猪舍里鼾声一片,塘里鸭浮鱼潜,坊间酒香绵延……7月18日,在王集乡鱼关村移民朱建会的立体养殖场,记者不禁为眼前的景象而欢欣。粮食酿酒,酒糟喂禽畜,鸡粪猪粪喂鱼,无残留无污染的发展模式完全融于自然。

   2009年8月,鱼关作为首批试点移民村搬迁到王集乡。经过多方询问勘察,丹江岸边长大的朱建会相中了邻村郝庄一处60亩水面的堰塘准备养鱼。在当地政 府的扶持下,他从信贷部门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金,随后经多次协商,他与该村签订了30年的租赁承包合同,从桐柏购进了一批优质鱼苗分层养殖。后来朱建会发 现,鱼塘周围的空地和树林可以养猪和柴鸡,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为鱼提供了饲料,可谓一举三得。第二年他就建起了存栏100多头的养猪场,在林下养 了2000多只鸡,还请来了老家在四川的女婿吴洪亮帮他酿酒,现在已经卖出去了几千斤白酒,今年又在鱼塘里试养了几百只鸭子,年收入近20万元。从最初的 单纯养鱼,到现在的多元化综合发展,他发现了当地人没有发现的商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新家园闯出了一片天。

  如今在唐河,每个移民村 都有一个生产发展的三步走规划,每户移民家庭转移一个劳动力,每名符合条件的移民享受一份国家后期扶持资金、办理一份养老保险,还制定了《南水北调丹江口 库区移民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设立了移民小额贷款担保资金,为符合条件的移民提供全额贴息贷款。从鱼关村的畜牧养殖、凌岗村的丝毯加工,到文 坑村红薯种植及深加工,刘伙村的电子加工,今年申报移民后扶项目37个,申报项目资金1247万元。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8-06/2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