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湖北恩施: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助力农民增产增效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9-10  互联网

 

  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当前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潜力。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已成为制约鹤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近年来,鹤峰县不断探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新机制,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搭建科普惠农载体

  近年由于“科普惠农”实施后,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惠农工作。为确保科普惠农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科普惠农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科普惠农工作,召集项目评审专家并主持项目评审推荐会。规范项目评审程序,坚持面向社会,统一标准;立足科普,注重公益;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奖补结合,追踪问效的实施原则,特别注重推荐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户。采取有力举措,强化组织领导,为深化实施科普惠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组织的指导与培育

  一是组织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村技术指导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专项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对全县产业发展规模大、示范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别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二室一栏”(科技知识活动室、科技图书室、科技惠农政策宣传栏)的建立等。引导他们建立产业核心示范基地,鼓励他们走以项目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提高科技示范户与试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强化科普意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鹤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科普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养和致富能力。

  一是加大实施“科普惠农”的广泛宣传。为推进“科普惠农”的深入开展,该县在组织常态性科普活动时,加大“科普惠农”的宣传。围绕农村的广阔天地,贴近农民群众,把送科技下乡活动与宣传“科普惠农”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科普画廊进村庄”、“困难党员送技术下乡”等活动为抓手,通过现场派发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挥农村科普惠农专栏的宣传阵地作用,使“科普惠农”深入人心。

  二是整合资源,助推科普之春“六送一训”工程全覆盖。为推动鹤峰县科普惠农工作深入开展,鹤峰县组织相关部门到全县各乡镇、村进行科技宣传、技术培训,每年春耕生产之前和秋播之前结合“阳光工程”都要进行送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活动,开展实实在在的科普惠农服务。今年5月,鹤峰县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科普之春“六送一训”(送项目下乡、送资金下乡、送技术下乡送、送岗位下乡、送健康下乡、送温暖下乡)科普惠农活动。每个单位结合实际,集中时间,培训紧贴春耕生产,围绕农时、农事及不同产业的不同技术需求,以玉米春种及马铃薯晚疫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大棚设施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生猪养殖、农业机械化等实用技术为培训重点,通过技术讲座、现场指导、扶持科技示范户等方式集中开展培训,把农民群众急需的各种技术技能送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

  四、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一是遵循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为使全县广大农民朋友进一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学会科学种田,该县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与发展规划、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蔬菜、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稻、玉米新品种介绍、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葡萄、桃栽培新技术等,组织举办了50多期培训班,参训人数达5000余人。通过培训,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科学种田发挥积极作用。

  2、紧扣农时季节,深入各乡镇集中开展专题培训。4月份,各乡镇都举办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有效控制了油菜病虫害的发生;5月份,又组织开展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肥水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5100人次。

  五、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

  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计发[2012]87号)精神,在全县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从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选聘了107名技术指导员,全县遴选1070户科技示范户,并层层签订协议,明确各级责任。并制作了示范户门牌与技术指导员胸牌,技术指导员佩带胸牌入户进行技术服务,全年入户不少于100天,并将入户指导的有关内容填写在《示范户手册》上。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的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工作,并向示范户免费发放肥料、兽药等物化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科技示范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种植业的整体科学种养水平,提高了农业收益。

  六、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科普工作方式

  通过图书、网络、会议等途径面向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宣传《科学素质纲要》。以文化宣传栏、展板、科普挂图等作为宣传载体,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在培训内容中,主要是做好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相结合;二是坚持与农民的需求相结合;三是坚持与科学技术服务相结合;四是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相结合。结合素质教育,重点抓好阳光工程培训,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沼气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茶叶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民科技本领,提高从业能力。

  二是精心参与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在5月科普周、县政协、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中,积极组织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使“科技下乡”活动成为科技工作中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效果显著的科普服务载体。

  二是积极参与9月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普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进步,推动科技创新的群众性科普教育活动。我们通过组织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生产技能,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鹤峰县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科普惠农工作,把服务“三农”与建设“美丽鹤峰”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当前各地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选择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品种相应建立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重点扶持一些经济实力强、服务能力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使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惠农工作,为鹤峰县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美丽鹤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9-10/2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