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白领种田农机致富 蕲春小伙不走老路

网友投稿  2013-06-07  互联网

 

白领种田农机致富 蕲春小伙不走老路

  当年,父辈们跟他说:十年难发种田人,含辛茹苦将他送进大学;

  如今,他跟父辈们说:土地里也能掘金,于是脱掉西装下田埂。

  这个“不信邪”的倔小伙摒弃“老套路”,摸索“新板眼”,用现代理念耕耘土地,让邻里乡亲们“开了眼”。

  3年来,在探寻科学种田的路上,蕲春小伙宋林有挫折,有惊喜,更有希冀。

  看不懂的种田方式

  蕲春县向桥乡几乎无人不知,白水村有一个会种田的小伙子,他就是三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林。

  看不懂,猜不透,是众人对宋林种田方式的评价。流转土地、买机械、修机耕路、建育秧棚……种子下了田,宋林却“不务正业”。

  “父辈们的种田方式已成为过去式,我要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2日,记者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33岁小伙身上有一股虎气。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宋林曾是东莞一家台企的白领,月薪近7000元。2008年底,顶着家庭的重重压力,宋林回来当起了农民。“租种农村荒废的田地,种一亩返还100斤稻谷。”宋林通过村委会承包到了30亩田。

  这30亩稻田便成了“试验场”:人工撒播、旱育抛秧、机械插秧,仔细记录数据以作对比。2009年,30亩农田获得1.2万元纯收入。

  尝到了甜头,宋林在青石镇、张榜镇等地租下140亩田地,签下三年合同。“别人不愿要的田我都要。”宋林说,第一年下来,纯赚10余万元。

  宋林没有止步,2011年,他与村里5位青年联合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农业机械25台套,除了服务合作社流转的5880亩土地,还开展了经营性农机跨区作业,实现年经营服务收入662万余元,纯利126万元,邻里乡亲终于见证了科学种田的威力。

  “跟泥巴打交道一辈子,我们都不敢尝试,还是后生可畏啊!”青石镇农机服务中心主任黄建设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小伙子。

  一个人的担当

  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社让宋林的许多想法得以实施。然而,一个毛头小伙要“掌控”一个不小的盘子,并非易事。

  “决策一旦失误,会影响到社员的收入。”宋林感觉压力巨大。2011年,香芋市场较好,于是宋林鼓动社员们发展香芋种植,结果大面积发病,一次亏了90万元,几个社员因此退社。这次教训后,让宋林成熟不了少。

  年初,对于合作社流转的5880亩土地,究竟如何规划?宋林一时也拿不准,既要防风险,又要有效益,于是,他召集其余9个理事成员,反复商讨,最终定出种植“大盘”。

  宋林还有一点倔脾气,对于认准了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他常常把自己逼到死角。有次与一个村签土地流转协议,社员们认为300元一亩的租金贵了,不同意,宋林则认为可行,大伙僵持不下,这时他一咬牙说,亏了都算在我个人头上,赚了合作社分成。

  “有政策支持,亏不到哪去。”事实上,宋林心里有谱,果然,那一年,每亩土地纯收益至少在500元以上,社员们都拿到相应的分红。

  与社员,与其他理事几次这样的博弈后,宋林在合作社里的威信大大提高。“一个好的领头人既要听民意,也要有担当。”宋林的魄力和胆识支撑着合作社不断前行。

  走向规范,再上规模

  近期一件难事,让宋林很是苦恼。“有些大企业想找我们合作,但都没达成意向。”其原因是,合作社的财务报表太“草根”。

  原来,宋林一直在思考借助外力来壮大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当初为了方便社员一目了然,我们做的是最简单的流水账,可企业老板一看,就直摇头。”

  麻烦远不止这些,财务管理的不严谨,给社员贷款也带来了阻力。“每年只能贷到少量的信用贷款。”宋林意识到,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先自我规范。

  在宋林的坚持下,合作社成立了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职能,并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有人负责调配机具,有人负责作业纠纷,还有人做后勤保障。

  “尽管如此,有时还会打乱仗。”一边管理,一边探索,一心想干一番事业的宋林深深感到人才的紧缺。“管理人才、财务人才、市场人才,招不来,留不住。”

  原本,宋林想再流转上千亩土地,又感觉力不从心。“先把手头的理顺了,再扩大规模吧。”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6-07/2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