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河南的肉鸡经纪人晋宏辉都要忙活着把河南的肉鸡收购上来送到距离河南1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镇。
记者:“你从哪儿来的?”
河南肉鸡经纪人 晋宏辉:“从河南。”
记者:“这一车拉了多少鸡呀?”
河南肉鸡经纪人 晋宏辉:“3500只左右吧。”
记者:“一斤多少钱?”
河南肉鸡经纪人 晋宏辉:“4元钱。”
像晋宏辉这样把肉鸡从外省拉倒符离集镇的经纪人有30个,每天拉过来的毛鸡是用来做烧鸡用的。可并不是什么样鸡都能做烧鸡,要往符离集镇的烧鸡厂拉毛鸡,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烧鸡加工厂 经理 刘勇:“因为太小的鸡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鸡太小了,感觉没有肉,太大了哎哟这个鸡太大了,从经济这个观念来说,他觉得太贵,一个是吃不完,一个太贵,它有点浪费,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收购的时候定的2斤到3斤的这个收购标准,这个量。”
现在,符离集镇的烧鸡厂有29家,每天需要的麻鸡就要5万只,这么红火的产业,几年前也曾经面临着危机。
符离集烧鸡,是宿州市符离集镇有名的特产,选用当地的麻鸡做原料制作,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样的东西似乎并不怎么占据市场的主流。
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镇党委书记 胡永军:“以前就是传统作坊式的,就是一家一户,传统的食品,传统的技术,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很松散,各顾各自主经营。”
刘新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烧鸡了,对于烧鸡的传统制作方法,他还是记忆犹新。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那时候的条件不行,那时候连鼓风机都没有,那时候都是用风箱你知道吗,拉那个风箱。”
当时,只要自己能在家里支个灶台做烧鸡,就自封名号为烧鸡厂,可有了响亮的名号,烧鸡的销售却很困难。刘新民是当地最早做烧鸡的农户之一,说起过去做烧鸡生意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这个做烧鸡麻烦,本来我也没有人手,家里没有人手去做,这几个厂都是上门去推销。”
既要自己做,又要自己卖,有鸡就干,没鸡就算,这就是当时烧鸡制作户的状态。不仅各个环节都不专业,烧鸡加工方式也都不一样。市场上逐渐的对这种散乱的制作方式有了怀疑。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这个小作坊的虽然说作坊是好,他们就是说烧煤炭的,总的来说那个东西还是有污染的,总的来说还是不好的。那个柴火灰呀,什么的,那个锅台那么多灰。”
2002年,一些关于烧鸡食品不卫生的说法传了出来,烧鸡的销售很快就受到了影响。当地政府为了改变现状,在符离集镇建立了一个烧鸡工业园区,吸引有资本扩大规模的加工户进入工业园。工业园的建成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烧鸡加工厂已经有了自己的厂房和生产流水线。过去一个加工户一年只能加工1万只毛鸡,现在三天就能达到,像刘新民这样的小加工户自然被淘汰了下来。
就在他寻找新出路的时候,烧鸡原材料供应的缺口却越来越大,货源不够让加工厂很头疼。这让刘新民有了做毛鸡经纪人的想法。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客户就是十来年的老客户,到那个地方,他们也生产的这些成批的这样的,就养鸡的规范非常好。”
有了专业的烧鸡厂,收毛鸡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了。因为烧鸡加工有了流水生产线,主要销售渠道也从原来的零散销售变成了超市销售,对毛鸡的收购就有了标准。
刘新民并没有盲目的进烧鸡,而是先到烧鸡厂打听需要什么养的鸡,然后利用自己原来做烧鸡时候的资源,按照市场价把毛鸡从养殖场拉到加工厂。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自己弄的,这几年了,这就四五年的笼子了,总共是300套笼子,这两车笼,都堆这个地方呢。”
记者:“一年40万只鸡这点笼就够呀?”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不够,那边还有,这边还有,今天你们来这个地方,是小部分,来巧了,昨天通知我,笼子在那边呢。”
记者:“你都从哪儿拉鸡呀?”
烧鸡加工户 刘新民:“从山东,从济宁,兖州,就是山东的善县,河南的滑县这些地方。”
刘新民按照市场价销售毛鸡,一年能销售40多万只毛鸡,赚到10多万元钱,比过去做烧鸡的时候还能多赚3万多元钱。当时,有80%没能进入工业园的烧鸡户都转变成了经纪人。
2005年,养殖户汤昌武听说专门加工烧鸡用的麻鸡在市场上很紧俏,就把自己的养殖品种换成了麻鸡。可当他把养大了的麻鸡拿到加工厂销售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麻鸡养殖户 汤昌武:“它根本就不要这个鸡,我这个鸡喂得大,达到3斤多,不能做,就是不能,这个烧鸡,对这个鸡不管事。”
汤昌武养的麻鸡就是专门用来做烧鸡的,可过去做烧鸡的时候对鸡的大小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他根本不知道加工厂需要的麻鸡还有标准。当鸡要出售的时候自然被拒之门外。
而刘勇的加工厂也正在为麻鸡的货源而挠头。虽然这笔生意没做成,却让刘勇有了一个想法,不如就和这些麻鸡养殖户签个合同,让他们按照合同的规定的标准养鸡。
烧鸡加工场经理 刘勇:“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一个养殖户,为什么,因为我们当时这个,整个的市场上的毛鸡供应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一个市场需求。”
没过几天,刘勇来反而主动找到了汤昌武,两个人一拍即合,汤昌武按照合同的规定,控制鸡的饲料量,把麻鸡养到70天左右,重量达到2斤到3斤之间的时候就直接拉倒烧鸡厂去卖。
麻鸡养殖户 汤昌武:“就是规定在70天,70天不低于70天,必须得达到2斤以上,过3斤厂里拒收。”
汤昌武的麻鸡销路就不用愁了,而刘勇的烧鸡厂也用这种签合同的方式拉拢了40多户麻鸡养殖户给他提供货源,一年当中,能够保证供应麻鸡50万只。
其他的加工厂看到刘勇的这种做法能给自己带来固定的货源,也都开始养殖户签合同,而其他的农户们看到养麻鸡赚钱,也开始养殖麻鸡。
麻鸡养殖户 吴节民:“它这个鸡就是喂那么些天,吃那么些料就卖那么些斤数,这就是稳当的很。”
记者:“看中养这个稳当?”
麻鸡养殖户 吴节民:“稳当,无论赚多少,它不会折的,这个好。”
到2007年,符离集镇已经有3000个麻鸡养殖户专门给烧鸡产业提供原材料,每年的麻鸡产量达到了1300万只,整个烧鸡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了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