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凤——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20年前,她从机电厂下岗,一家三口失去了生活的来源;20年后,一个资产1.5亿元的企业集团在她身后崛起,她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米王”。
20年前,她身患绝症,几乎被“判了死刑”;今天,她依然神采奕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接受“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的荣誉。
这2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朱金凤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人生风雨路,回首间皆是坚强铺就。
朱金凤原是沟帮子镇机电厂职工,该厂曾经是效益不错的企业。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平静而安详。
然而好景不长,80年代后期机电厂倒闭了,朱金凤端了多年的“铁饭碗”一下子没有了。看着天真无邪的女儿,朱金凤的心中充满了愧疚,连一毛钱都得算计着花的朱金凤无法向女儿诉说这一切。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朱金凤为日子犯愁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向她袭来。她病倒了,并被诊断患了绝症。看着医生开出的诊断书,朱金凤几乎垮掉。躺在术后的病床上,想想工作没有了,治病又欠下外债,朱金凤几乎感到绝望。
然而,要强的她并没有在困难下屈服,她擦干眼泪,决心以更大的勇气迎接生活的洗礼。
在沈阳住院期间,朱金凤看见许多出租车司机是女性,受到启发。她不顾医生和丈夫的劝阻,提前办了出院手续。出院后,朱金凤一面继续用药治疗,一面到北镇学汽车驾驶。学驾驶时,由于身单力薄,朱金凤要在坐垫下面放几块砖才能够得着方向盘,“一天下来,屁股坐炕都疼”,提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几个月后,她终于拿到了驾驶证。随后,她贷款买了一台旧面包车。一个人既开车又卖票,不顾白天黑夜、冬寒夏暑,朱金凤跑起了客运。她当时是跑车的人中惟一的女司机。 阴霾的天空露出了希望的曙光。1991年,开了3年面包车的朱金凤已有了3万多块钱的积蓄。 这一年,朱金凤去北京复查身体,街上许多人用白面换大米的现象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一下子想到家乡是大米的故乡,到北京卖大米肯定有市场。于是,她和丈夫将积攒的3万多元钱拿出建厂房、购置设备,开始了米业加工的大胆尝试。朱金凤的创业之路由此打开。 创业是艰难的。刚开始由于粮源不足,她不得不到周边乡镇收粮,每天早晨4点钟出发,收完粮食后再雇四轮车拉回家进行加工,为了多收点粮食,有时午饭都顾不得吃。而最艰苦的要属她在寒冬里跟着押粮,手脚冻得失去知觉。加工米时满身落得都是稻糠,连眼睫毛都是白的,稻糠呛得不住咳嗽,喘不过气来。朱金凤坚强地挺过了创业初期的困难,加工厂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她正式成立了五峰米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集团资产总值达到 1.5亿元,下设24个分厂,有员工2000人。企业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日本佐竹全自动水稻深加工生产流水线20条,日加工能力500吨。生产的“五峰”系列产品,覆盖全国26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吉尔吉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然而朱金凤并不知足。她柔弱的身体里面,流淌的是创业的激情,她想的最多的依然是企业的发展。
“今年最大的事是上米糠油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谈到企业的未来,朱金凤神采飞扬。米糠油是继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之后的又一新保健食品用油。目前,五峰米业集团已完成了技术引进、基建工程,从德国引进生产线2条,并已安装调试完毕。项目正式投产后可年产精品米糠油 8000吨,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 今后几年,企业还将在营养强化大米、乙醇汽油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企业腾飞。 2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期待着20年后再聚首。到时再看我们的主人公——朱金凤,她将书写又一个怎样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