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陕西“粉条村”的“生意经”

网友投稿  2012-09-07  互联网

  加工粉条每年能为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后湾村是陕西省子洲县有名的“粉条村”,当地加工粉条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粉条加工业。

后湾村村民刘虎(右)在晾晒粉条(8月25日摄)。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粉条产量,后湾村的村民引进粉条加工机械设备,取代了祖辈沿袭的“老手艺”,不料,生产出来的粉条品质下降,大量积压,几乎被市场淘汰。 经过反复权衡,村民们重新念起“生意经”――回归手工制作粉条,以特色赢回市场。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的粉条,不仅晶莹剔透,而且口感更好,韧而不粘,深受人们欢迎。虽然成本增加了,工序更繁琐,但粉条的价格也提高了,而且不愁销路,产品远销到宁夏山西等省区。

后湾村村民刘虎在晾晒粉条(8月25日摄)。

后湾村的村民贾雄岗在冷库中晾粉条,他说,今年能收益10多万元(8月25日摄)。

  为了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2008年,后湾村成立3个粉条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全村80多户粉条加工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效益进一步提升。2011年,后湾村加工粉条150多万公斤,产值1200多万元,创收560万元。 新华网记者 燕雁 摄

后湾村的村民在加工粉条(8月25日摄)。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9-07/2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