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事例
曹国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仅有初中文化程度,却以其肯学肯钻的品性,掌握了蘑菇从制种、栽培到加工的全套技术,成为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蘑菇种植状元”、“武汉市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全市科技种养殖致富能手”。
 1997年,传统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各级政府的主旋律,一向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的曹国林对蘑菇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地政府决定派人到浙江嘉兴进行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曹国林幸运地成为了培训班上唯一的农民学员。在浙江,他对争取来的机会,倍加珍惜,对每一个生产细节都高度关注,不仅弄明白该怎么做,还想办法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此,他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熟练地掌握了蘑菇种植的整个生产流程和技术要领。回来后,曹国林筹资两万元,率先在沙河村建起了第一个蘑菇大棚,成为当地最早开始蘑菇种植的菇农之一。
 2006年冬,曹国林到福建漳州客户的工厂参观,沿途看到当地采用菇房周年生产蘑菇,深受启发。在了解到当地菇农采用“草菇——草菇——双孢蘑菇”周年生产模式时,他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徐古蘑菇产业发展的明天吗?回来后,曹国林充分利用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这个发展契机,应用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又新建了36栋标准化菇房,探索食用菌多品种栽培、多茬口种植、周年生产的新模式。经过曹国林成功的试种示范,这种模式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提高到90%,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提高2至3倍,而且安全系数大增,基本不存在火灾风险。
引进菇房周年生产技术的成功给了曹国林极大的信心,此后,他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引进了 “蒸汽导入发酵法”,仅蒸汽导入发酵法一项技术的应用就可提高单产10至20%,全镇400万平方米种植面积年均增产鲜菇400至500万公斤,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2007年,曹国林组建了武汉曹阳食用菌有限公司,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2O亩、菇房36栋的庭院式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形成了一个集制种、生产示范、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曹国林有一个梦想:公司将紧紧围绕“小蘑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按正规化、标准化、基地化的要求通过沙河蘑菇基地,带动周边的蘑菇产业做强做大,准备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更高目标迈进,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富裕。
小资料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进入二十世纪,人们逐渐认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在不久的将来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