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湖北九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围绕开发特色农业资源,通过建设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有效提升了农业整体竞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提起黄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好吃的鸭脖,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武汉的鸭脖子还是作坊里的产物,其实不然。在黄陂因为众多大企业的聚集,不仅鸭脖生产早已实现了流水作业,而且与鸭相关的产品也已形成了产业链。
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汉口精武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一只鸭被细细分割,制作出近百种产品。而鸭身上退下的毛,则被离汉口精武很近的一家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做成了羽绒服、羽绒被等畅销产品。
其实,鸭业只是黄陂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芦笋(蔬菜)、水禽、种子种苗、茶葛(粉)粮油、乡村旅游、水产品等7条产业链,聚集重点龙头企业26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到44.1亿元。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去年,黄陂区整合项目资金3000万元,争取金融机构贷款3亿多元,重点支持新辰食品等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湖北省更是拿出2亿元,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农业产业化担保基金,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累计放大贷款30多亿元。
龙头企业的聚集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更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六西湖村徐家大湾的徐志华,在龙头企业永生鸭业的支撑带动下,靠养鸭套养鱼,过上了小康生活。据永生鸭业总经理郑红生介绍,养殖户之于公司,就像工人之于工厂一样。农民只需出劳务养好鸭子,就可获得稳定的收益。到去年底,永生鸭业公司共带动1000多农户1万余人,参与到樱桃谷鸭的养殖、加工、运输等产业中来,年社会效益2000多万元。
统计显示,去年,示范区纳入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13.92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8.93%;覆盖种养殖基地面积95.5万亩,占总面积的57.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3元,同比增长12.07%。
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0多万个,带动农户近40%,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均增收达19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