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西宁都县:蛙稻种植呱呱叫农民返乡重种田

网友投稿  2013-10-15  互联网

 

江西宁都县:蛙稻种植呱呱叫农民返乡重种田

蛙稻种植收成好,不少农民返乡重新种起田。

  10月13日,江西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正值收割季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个月前,40多万只人工培育的海南虎纹蛙投入稻田,不施农药化肥,以蛙护稻、以稻育蛙,蛙稻田里串起一条纯天然的生态产业链,让种植者尝到了甜头,也引得在外务工青年纷纷返乡种稻。

  收益增三倍农民丰产丰收却买米吃

  去年,小源村的青湖山和泥湖下两个村小组680亩蛙稻种植成功,农民收益是往年的三倍以上,震动了十里八乡的农民,就连在外务工的青年都纷纷返乡种植有机稻。

  今年,两个村小组的蛙稻面积增加到1000亩。小源村青湖山小组罗瑞龙今年种植10亩有机稻,比去年少种了6亩。原因是在外务工的村民见种蛙稻收益不错,辞掉外地的工作,跑回家里种稻,收走了他租种的田。

  “蛙稻田实行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施一滴肥、不喷一滴药,也没出几个工,亩产还能达400公斤。更让人叫绝的是,产出的有机米卖到80元一公斤,有这样的好事,谁还愿意外出打工?”罗瑞龙说。

  宁都县农粮局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蛙稻田完全遵循大自然规律,产出的稻米自然比普通稻米金贵。据介绍,“蛙稻米”已经成功打入北上广等城市的高端超市,受到消费者欢迎。

  曾令生今年种植了15亩蛙稻田,同样的种植面积,今年收入是往年的3倍。丰收了,他却告诉记者,这么贵的米,他一家人都舍不得吃,但心里却有一种成就感。

  领老乡致富游子返乡大搞生态种植

  实行蛙稻共作的发起人,是从青湖山村小组走出去的村民曾华林。今年30多岁的曾华林初中毕业后,到温州闯荡,头脑活络的他从事外贸出口生意,办了实体经济,事业如日中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很多人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买一个放心。为给家乡人闯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他想到了生态有机种植。去年,他回乡动员两个村小组70户农民,采取公司加农户办法种植蛙稻。

  据曾华林介绍,蛙稻项目启动时,由于多年使用农药,本地青蛙已经不见踪影。于是,他花了30多万元从广东高明引进被誉为“吃虫冠军”的海南虎纹蛙30多万只。虎纹蛙天性凶猛,食量很大,1只虎纹蛙每年能摄食1万多只稻蝗虫、蟋蟀等30余种农作物害虫。今年蛙稻种植面积扩大后,他花了40万元引进40万只海南虎纹蛙入田。

  更重要的是,虎纹蛙对农药比水稻还敏感,不可能与之共存。

  蛙稻共作是回归“蛙捉虫”的古老种稻模式,效益真的能翻几番?当地农技员说,用化肥农药种稻,一年忙到头几乎赚不到钱,本地农民积极性也不高。在蛙稻生态农业中,蛙吃虫,蛙粪作为有机肥,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米,还衍生了副产品——青蛙。除少量留种,大多作为商品蛙出售。

  田间到餐桌每道生产工序都很讲究

  蛙稻收益到底怎样?当地农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田为例,6、7月份放入50克左右幼蛙1000只,经5到6个月饲养,至年底,存活率为95%以上,可产出蛙228公斤,按年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20元计算,则亩净利可达4560元;稻谷收入400公斤,可产大米300公斤,每公斤80元,刨去成本,每亩收益近7000元。

  “蛙稻不能打农药施化肥,因为这个产业链是环环相扣的。”曾华林说,公司与农户约法三章,种植户绝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包括人畜尿粪不能直接入田,肥料由公司免费提供有机肥。公司一旦检测到农民交送的有机稻谷中有农药化肥残留,将拒收稻谷。

  晒谷是有机大米精加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而这道工序,曾华林也非常讲究。他订做了500多个竹子做的晒谷垫,分发给农民,要求收割后的稻谷,全部在谷垫上晾晒。“放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地面高温,会让有机米营养成分打折扣。”

  “别小看了这大米,这是我国首个通过欧盟SGS302项检测零农残的安全大米品牌,并经过国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宁都县农粮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种植方式精心创造了“从田间到餐桌”安全产品链战略模式,实现了产品安全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当然放心。

  为打造蛙稻米品牌,曾华林已注册了“虔农”商标。明年蛙稻种植面积将发展到5000亩,预计2015年,宁都将拥有2万亩蛙稻。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15/2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