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建村是蔬菜种植专业村,有种植户300户,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人称“西红柿大王”的陈国和。
沿着水泥路穿过村庄来到西红柿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铺天盖地,仿佛进入白色迷宫。拐了几个弯,揭开大棚入口薄膜,一股西红柿苗散发出的特有清香迎面扑来,温暖潮湿的大棚中,陈国和正在大棚里忙活,卷起的裤腿和黄球鞋上沾满泥浆,一边弯着腰为娇嫩的西红柿苗点花,一边和着胸口收音机里郑智化的《水手》哼唱。
老陈个子不高,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可你要向周边人打听,那名气可不亚于村干部,他种的西红柿在去年4月淮南市首届西红柿大赛中,以650克重量以及色泽、口感、外形等多项指标被评为“西红柿大王”,种了一辈子西红柿的陈国和一下子成了当地“名人”。
休息时,老陈和记者叙了起来。他说,想种好菜就要把菜当做自己的孩子,精心打理、细心照料。比如说种西红柿,从育苗开始,移植、拨杈、点花、上架、打药、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每天早上来到大棚后,要把棚内的草帘、拱棚上的薄膜一层层掀开,要通风,晚上再一层层盖好。“想当年,照顾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细心。”说话间,老陈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新式样的录音机,他自豪地说,这是小儿子花了96元从网上买来送给他的新年礼物。一个人在大棚中劳作太寂寞,这东西能听评书,能插存储卡播歌曲,能听新闻,特别是可以随时了解天气,做好防范大风雨雪的准备。“你看看现在的科学,真是不得了,农民要转转脑子,政府也要多帮帮俺们,多开点培训班,多给俺们请请专家,要说新年心愿,这是第一个!”
一年忙两季菜,夏天闲的几个月还能打点小工,挣点外快,一年能挣3万多元,老陈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他说,以后如果日子再好一些,还想到北京去看一看,看看天安门,看看万里长城,“现在和谐号动车都通到家门口了,出门旅游,方便。”老陈笑言。
为早春的西红柿苗点花结束后,已经接近中午了,他又将一批“第二梯队”的幼小西红柿苗移栽到大棚,夹杂着牛粪的土壤显得异常肥沃。老陈说:“沿淮土地适宜种植蔬菜,我们这里离安徽益益乳业距离近,奶牛场的牛粪是个宝呀。”
洛河镇镇长王祥领介绍说,为了做大做强西红柿种植,当地为西红柿注册了“淮建”品牌,成立了西红柿专业合作社,通过上海、北京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展销。2012年还将组织省内外大超市到地头进行农超对接,组织蔬菜种植专家给种植户多培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