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福建宁德市:扶贫开发,敲开致富之门

网友投稿  2013-03-18  互联网

  核心提示:从198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封读者来信开始,宁德扶贫开发已经走过了近30年。这期间,扶贫开发事业从闽东走向全国,扶贫方式也从注重“输血”扶贫转向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开创了共建开发、引进开发、科技开发、党员领头开发、金融扶持开发等不同模式。

  如今,作为中国扶贫事业起源地的宁德,其扶贫工作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两纵两横的“井”字形水泥街道,街道两旁整齐的白墙青瓦徽式“小别墅”,要不是走出村外,见到了田地,还以为是到了城区;翻看30年前的老照片,土坯房、茅草房连片,道路泥泞不平,村容脏乱差……

  3月3日,记者来到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看着眼前这个欣欣向荣的“中国扶贫第一村”,不禁有一种穿越之感。

  赤溪之变,是宁德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缩影。

  从单打独斗到整村推进

  扶贫开发,是从闽东走向全国的。198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来信,反映了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下山 溪自然村贫穷的状况,引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省、地、县各级立即组织干部群众率先在这个穷山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然而,大山深处的下山溪自然村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十年扶贫,仍是“涛声依旧”。面对“输血”扶贫没有结果的现实,宁德市于 1994年决定实施全村搬迁的“造福工程”。经过努力,在建制村所在地赤溪村盖起了新楼房,下山溪22户88位畲族群众终于告别了山旮旯里的茅草房。

  家是搬出去了,但致富的路子还很长。村民吴伏淡对此深有体会。2003年,吴伏淡种植的3亩白茶碰上了一个丰收年,但苦于村里没有加工厂,加上交通不便,只好当粗茶贱卖,成本都没收回来。

  改变吴伏淡命运的,是一项制度创新。2011年,赤溪村被确定为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由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开展为期三年的挂钩帮扶工作,“造福工程”由此升级为整村推进。随后,赤溪村1.5公里通村公路得以硬化,水电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善。

  吴伏淡抓住了这个机会。当年3月,他申请获得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补助,利用自家的3亩农田改建成溪鱼养殖场,开始养溪鱼,目前已发展养殖面积近10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

  “路通了,村里的农家乐也兴旺了,溪鱼卖得更好了,还有浙江的客商上门来收购。”吴伏淡充满了自信:“下一步,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探索溪鱼深加工,形成规模。”

  2009年4月,赤溪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为“中国扶贫第一村”。2012年,赤溪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150多元,比1984年 翻了30多倍。如今的赤溪村,已成为闽浙边界独具特色的旅游热点和亮点,拥有竹筏漂流、乌杯峡谷运动乐园、真人CS野战基地、下山溪野外探险、鱼香家园天 然游泳池、耕乐园、农家乐园等几处生态旅游景点以及畲族风情表演等系列风俗表演。

  金融助力

  龙头带动更强劲

  进入3月,春茶开始采摘,福安市胜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石松正为今年收购茶叶的资金犯愁。

  此时,福安市农村信用联社群益信用社找上门来,为胜春公司提供了200万贷款。资金充足了,施石松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我们春茶采购量一般在1000万公斤左右,有了资金保障,可以放量收购了”。

  胜春公司与当地茶农签订的收购协议,鲜叶保护价为每公斤16元,直接受益农民2000多户。“按照这个价格,行情好的话,我今年种茶纯收入可以超过5万元。”社口镇茶农郭文禄笑着说。

  目前,福安市拥有涉农企业800多家,农民合作社900多家,流动资金缺口极大。由于经济总量小、无法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等原因,融资难日益成 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2007年,福安37家涉农企业创新推出了“多元担保”融资模式,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为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 ——福建省恒泰担保有限公司,给当地中小企业、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金融支持,至今已为茶叶、粮油、水产、水果、竹木、食品等10多个行业的涉农企业提供贷款 担保2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带动48万农民增收。

  由于担保形式灵活,银行主动找上门,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2012年,仅福安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就达52.47亿元。福安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 创新也吸引了省内外金融机构的关注。去年,在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民生银行茶业金融中心为福安市红茶企业授信10亿元的贷款,目前已放贷1.2亿。

  而被称为“穷人的银行”的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自2002年以来,已累计为近24万人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达2.5亿多元。今年,又在全市 18个乡镇新组建了106个自治中心523个五户联保小组,实行送贷上门优质服务,为2251户农户发放生产资金2707.8万元。

  据介绍,为了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宁德市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小额信贷规模,专门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的目标。

  选好领头羊

  增强“造血”功能

  院前村是蕉城区赤溪镇的一个偏远山村,是省级重点帮扶村。2011年1月,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下派干部林亦寿就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0年,在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的帮扶下,村民翁其状开始引用山涧水养殖生态鱼,并成立了蕉城区峰泉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到今年底,第一批投 放的6万尾鱼苗每尾养到0.75公斤就可以销售,预计产值将达300多万元,这可是我的聚宝池。”翁其状告诉记者,这次他又投放了20万尾的鱼苗。

  翁其状是村里的党员,原先在村里种些茶叶,开间小店铺,生活只能满足温饱。目前,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他通过发展种植有机茶,开办茶叶粗制厂,养殖生态鱼,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发展起茶叶、养羊、养蜂等产业。同时,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的扶持下,院前村投入50多万元,完成了300多亩“安吉白 茶”、“奇兰”、“梅占”等新品种无公害茶园改造与开垦,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使院前村150户600多人受益,还带动周边群众种植2000多亩高优品 种茶园。

   蕉城区委经过调研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落实各项帮扶工作之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目前,“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已在蕉城区 各村级组织建设中展开,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将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像翁其状这样的党员经济能人,正在蕉城区不断涌现。据悉,去年蕉城区已帮扶1932 名党员成为经济能人,将268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带动上万户群众共同致富。

  选好领头羊,推进产业化,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近年来,宁德市在通过党建引领扶贫,增加贫困村自身战斗力的同时,深入实施产业增收 扶贫工程,把产业增收扶贫工程作为区域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乡村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和“五新”农业示范基地,并与贫困户签订 生产订单,开展技能培训,安排贫困对象就业,并加大对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采取贴息和补助等方式,扶持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成效明 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大手”牵“小手”,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喜人面貌。数据显示,2012年宁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 17.5%,达到10367元。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3-18/2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