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村企共栽“致富花” |
|
网友投稿 2007-10-23 互联网 |
|
在祁门县渚口乡大北村土名叫深坑的山坞中,有一连片拓荒的山坡地,上面整整齐齐栽满齐腰高的金银花树苗,丝状金黄色小花缀满其间,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在大山葱茏的绿色中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面积达2000亩的祁门县“黄山药谷”金银花科普示范基地。 村企联姻“金银花”
祁门县渚口乡大北村位于皖南山区,省际公路慈张、大青、大洋三线交界处,交通便利,素有祁门县“金三角”之美誉,是黄山市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百村之一,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千村之一。该村辖4个村民组,238户人家,1009口人,传统经济主要以林茶为主。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北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境内良好的生态和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民致富。2002年,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大北村开始引进试种金银花,2004年,该村与祁门县中医院合作,建立祁门县“黄山药谷”道地中药材试种开发科研基地,栽培金银花30亩。为推动金银花产业向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村两委班子决定招商引资,联合企业共同发展金银花产业。2005年,在县乡政府牵线搭桥下,祁门县阊盛盆景园林有限公司前来该村考察,公司经理张平被大北村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村民热情吸引,决定村企联手开发金银花产业。双方约定,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成立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金银花产业。大北村为阊盛公司提供山场和劳动力等资源,阊盛公司则提供资金和技术,优先吸收本村村民入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成立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道路
阊盛公司与大北村合作后,公司着手上马金银花GAP种植和GMP深加工项目,期限3年,从2006年9月-2009年9月,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金银花无性繁育与GAP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办公实验室楼、保鲜库和加工厂房,GMP干花加工生产线一条;二期工程:建设GMP深加工萃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基地建设600万元,实验办公楼120万元,干花加工生产线600万元,深加工萃取生产线480万元。项目争取列入中央财政扶持推广、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全力打造祁门县金银花GAP种植和GMP加工示范园。项目实施后,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500万元以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运作,以金银花基地为中心,一头连着公司,一头连着农户,加快了金银花基地建设步伐。当年,公司对原黄山药谷30亩金银花基地进行种苗整补,将黄山药谷基地金银花扩大到200亩。同时在西边、井边组深坑坞以15年期租赁形式整合山场土地1800亩。2006年开始拨山整地, 按GAP标准分三批栽培以“巨鹿1号”为主的金银花苗木90余万株,套种以金桂、银桂为主的桂花苗木16万余株,加强抚育和施肥,苗木成活率达98%。2006年12月,村企双方成立祁门县“黄山药谷”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广泛吸收村民入社,发展社员208人。合作社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供应种植苗木、收购鲜花产品等服务,帮助和带动农户发展金银花种植。培训了以村民蒋永泽、倪赛华、姚小岩、曹桃红等为首的一批技术骨干,带领广大社员参加金银花基地建设,大大加快了基地建设步伐。经过一年多时间努力,一期工程集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2000亩金银花科普示范基地渐成雏形。被祁门县县委、政府列入该县新农村建设观摩点,大北村成为该县发展“一村一品”战略示范村。
同时,按照GMP标准建立徽派加工厂房、实验室、培训中心大楼和保鲜库等基础设施,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道路。目前,面积1200平方米的精深加工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干花加工生产线已安装调试完毕。合作社还申请注册“昌晟”牌金银花,走品牌发展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集金银花生产加工、科研培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华东地区最大的金银花开发产业园。
村企合作结硕果
基地种植的金银花选用河北巨鹿的“巨花一号”和“巨花二号”品种。该品种从法国引进,由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农科院等几家单位选育而成,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开花早、花期长、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栽种三年后,金银花进入盛花期,亩产干花150-200千克以上,平均亩效益可达10000元以上。原“黄山药谷”基地先期栽种的200亩已进入盛花收获期,截止目前已采干花30吨,产值150多万元,带动合作社农户人均增收300多元,已初显成果。预计到2009年,年产干花150吨,销售收入达750万元,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自金银花产业达2000元以上。合作社还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农民种植金银花,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与农户签订收购、加工和销售合同,带动全县金银花产业发展,成为该县继林、茶、菌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
|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0-23/202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