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cctv致富:卖得好成了烦心事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25  互联网

     记者到江西省丰城市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很多农户都带着厚厚的手套,摘掉手套之后,他们的手都沾满了黄色。

    记者:“戴手套吗?”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上城村村民陈和生:“戴啊。”

    记者:“戴手套手怎么会这么黄啊?”

    陈和生:“洇过来的。”

    江西省丰城市湖塘乡雄庄村村民:“就是这个颜色,就是这个颜色。”

    记者:“夏天的时候你们的手肯定不是这样吧?”

    村民:“不是,白的。就是等这个做完了之后,就不会这样了。这一段时间做这个事就会这样。”

    记者:“回家能洗掉吗?”

    村民:“染在衣服上洗不掉。”

    村民:“这个都洇黄了。”

    记者:“这个颜色能洗掉吗?”

    村民:“难洗掉。”

    村民:“这个颜色是洗不掉的。”

    这种洗不掉的颜色是他们在采摘、加工栀子的时候染上去的,栀子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每年的十月到十二月间,参与栀子采摘加工的农户的手和衣服都会被染上黄色。在江西省丰城市,栀子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多亩,每年给当地人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栀子大部分都是野生的,一文不值。

    栀子的别名又叫黄栀子、山栀子,栀子的成熟干果是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的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都能见到野生的栀子。在我国古代中医学著作里,栀子被记载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等功效。栀子的干果可以提炼出天然的色素栀子黄、栀子蓝,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行业。

    丰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推广栀子的人工种植,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有上千亩的规模,熊国良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家里种了20多亩栀子,他都是直接把鲜果卖给收购商。

    江西省丰城市湖塘乡雄庄村村民熊国良:“一般客商都会提前打电话给我们,说你那里能不能有一车货,如果我们觉得不够的话,我们就到别的地方调一些,拉一点鲜籽,给他凑足一车货。”

    送走的鲜果必须加工成干果才能上市销售,鲜果的收购价是每斤6毛多,熊国良每斤能赚4毛钱。5斤鲜果能晒出一斤干果,一斤干果的收购价是4块多。熊国良发现,自己在家加工干果,能比以前多赚两毛钱。不仅如此,连收购商也能省运费。

    药材收购商杨小刚:“鲜果的话,对我们来说,运输跟加工的成本很大,在本地加工的话,比我们拿回去加工鲜货相比,差价能达到1000元一吨。”

    收购商把加工干果的方法教给了熊国良。鲜果采摘之后十天左右就会变质,加工之后的干果能够存放三个月以上。加工干果,晾晒一定要充分,完全晒干的栀子才是合格品。

    药材收购商杨小刚:“不干的话,里面的这个颗粒,小籽,粘到手上,像染了色一样,有黄色,有红色,干了的话里面比较成形,像这个就是干货,这个干货你看捏一下,粉都比较碎了,不粘手。”

    熊国良为收购商加工栀子,一年就能多赚五万元。他把种植面积从二十亩增加到三百多亩。丰城市的栀子种植户陆续学会了加工栀子的方法,他们建起了五百多个加工点,有80%的农户自己加工,其余的小户送到大户家里代加工。他们全部卖干果,比以前多赚了30%。

    每天上午开火之后,一般不能停火,一天就得加工5000多斤栀子,当地的货源有限,很多栀子加工户都开始为货源的问题发愁。

    没想到这个局面被一个叫张先高的人无意之中打破了,2005年的一天,张先高到相邻100多公里的靖安县买桔子苗的,在路边发现很多栀子都烂在树上。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竹山村村民张先高:“树上的果子没有采下来,我就问了他们,他们销路不太好,好多都烂掉了,在家里。”

    张先高在丰城做栀子加工好几年了,他顺藤摸瓜,找到了这片栀子地的主人刘冬庆。刘冬庆在靖安县种了三十亩栀子,正苦于找不到销路,张先高的到来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红岗村村民刘冬庆:“我们自己也是,做生意也是图利益,哪个价钱高就卖给谁。”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竹山村村民张先高:“他们一听到我要收栀子,他们高兴的要死了,蛮高兴的,这个果子不管怎么样,摘下来总是钱。”

    张先高通过刘冬庆联系到了靖安县其他几个栀子种植户,他们都愿意把鲜果卖给张先高。张先高一次就收足了一万多斤的栀子。

    刘冬庆卖掉了积压的栀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高兴的请张先高喝酒吃饭,张先高不小心把自己做加工的事情说漏了嘴。

    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红岗村村民刘冬庆:“在我们那漏了一下口,说干活要卖7到8元一公斤,我们又通过朋友介绍,打听,了解这个加工有点钱赚,有利润可图。”

    刘冬庆不满足于只卖鲜果,打起了加工栀子的算盘,但是,张先高并不愿意把加工方法告诉刘冬庆。刘冬庆只好在家琢磨,他用大锅熬水煮栀子,晾晒之后,栀子全都变成了黑色。几天以后,他借送货的机会到丰城一探究竟。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竹山村村民张先高:“刘老板到我家来了,他送货过来,看到我晒在地上的货蛮好看的。”

    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红岗村村民刘冬庆:“到隍城镇来参观了一下,人家的黄栀子的确是好,红红的,分类也分的蛮好的,大的有大的,小的有小的,中的有中的。”

    用水煮出来的栀子表皮发黑,经过蒸汽加工的栀子,再经过晾晒,色泽鲜亮,基本上都是红色的。

    一个星期以后,到了栀子大规模采收的时候,张先高发现因为自己比往年收购的鲜果多,当地又下起连阴小雨,不赶紧加工,等栀子发霉变质还会赔钱。张先高主动找到刘冬庆,同意了刘冬庆加工干果的要求,两人达成了代加工协议。由张先高提供技术工人,刘冬庆加工之后的干果再以每斤3块多钱的价格卖给张先高。

    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红岗村村民刘冬庆:“请他们过来,60元钱一天,车费来回是我们出的,吃饭,住的,都是我们包的。”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竹山村村民张先高:“收干果比较轻松他晒好了我就把它收回来了,搞这个鲜货,加工好累的,我们收干果直接到那里付钱给他,货拉过来我直接卖掉,这样赚钱就轻松一点。”

    刘冬庆赚得比以前多了一倍,张先高也从买卖干果中赚取每斤四毛钱的差价,丰城市有十几个加工户和靖安县的种植户达成了代加工协议。

    栀子成熟的季节正好会遇上当地的阴雨天气,丰城市的栀子加工户修建了烘烤房,把晾晒的时间从20天缩短到10天。

    记者:“这里面的温度能达到多少?”

    张先高:“这里面的温度三四十摄氏度。”

    记者:“需要烤多长时间?”

    张先高:“像这个温度高,这个好像有五十多摄氏度。这个烤两个小时差不多。”

    丰城市的栀子加工户把收购范围逐渐扩大,他们到外地传授加工技术,再由当地人把加工的干果送到丰城,两年时间,他们就在江西省内建立了十几个固定的收购点。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田南村村民金玉平:“外地的有些,你像福建的送货过来,还有本省的靖安、奉新也送过来。”

    现在,江西省丰城市的栀子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年加工量达到了2000多万斤,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栀子集散地。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3-25/2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