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的石湖港区有一片海参养殖基地,在这里,只要是放晴的天气,你都能看见一个50来岁的身影在不停地观察海参的生长状况,他就是老吴。
老吴谦称自己的海参养殖还不成功,用不着写全名。殊不知他在泉州的海参养殖界其实早已享负盛名。在泉州,养鲍鱼的人多,养海参的人却少,原因是海参较为矜贵难养。可是早在2006年,老吴就将走上轨道的鲍鱼养殖场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重新钻研起海参养殖来。
老吴说,选择适合海参生长的养殖圈、参苗的投放、水质的检测,这些都构成了海参养殖的风险,在起初养殖时,他就曾因为参苗的投放问题连续赔了不少钱,为此想要养殖海参必须十分注重这方面的防范。此外,老吴还向记者透露了他的养殖技巧:就是严格控制养殖量,一亩地正常应该投 5000~6000尾,4000~6000尾最好。
老吴告诉记者,海参的养殖方式直接决定了海参的品质与价值。为了研究出一套可用于泉州海域的养殖办法,他摸索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总算是悟出了点门道。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海参养殖主要有3种模式:底播增殖、虾池养殖和围堰养殖。在3种方式中,由于底播增殖的方式是把海参苗种直接撒播到海底,任其在海底自然生长3年以上,其间不投放任何饵料和药物,通过潜水员采捕,因此最接近自然状态,品质可以与野生海参相媲美,但是对于养殖场来说并不现实。虾池和围堰养殖主要是利用人工设施和海水涨落进行海水交流,由于这两种养殖方式水位较浅,水温偏高,可以随时投放饵料,因此海参生长较快,一般两年就可以收获。这也是他目前使用的主要养殖方法。
据了解,在大连,从海参的育苗到养殖,再到海参产品的精深加工,都成为投资的热点,而在泉州,这块“金山”还等待着更多的人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