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藏族牧民毛尖措放弃养牛改养鸵鸟

网友投稿  2012-03-23  互联网

 

  市场经济正在悄然改变藏族牧民的传统生产方式。记者近日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采访时,遇到一个颇具市场经济头脑的藏族牧民――靠养牛发家致富的毛尖措,放弃养牛,改养鸵鸟。

  尽管已是三月下旬,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天祝县,农区和牧区仍是景象分明。海拔较低的农业区已能感受到春天气息,田野里是星星点点农耕人忙碌的身影。而在高海拔的牧区,最低温度还在零摄氏度以下,阴面山坡覆盖着皑皑白雪。

  “我们藏族人千百年来一直在养牛、养羊,过去没想过,也没有能力搞其他养殖业。”今年37岁的毛尖措说,从他小时候记事开始,家里一直养羊,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只。随着经济的发展,毛尖措意识到传统养殖方式的落后。2007年,他决定改养经济效益更高的肉牛,当年买了46头西门塔尔牛。这时,养殖方式不再是满山放养,而是盖起了8座牛棚进行舍饲养殖。他和父亲还专门到县上学习养牛技术。

  养牛让毛尖措致了富。2009年,牛场规模达到90多头,毛尖措一跃成为村上的养牛大户。当年,他购置了一辆北京旗铃货车,花了6万多元。2011年6月,毛尖措又买了一辆力帆小轿车,花了5.6万元。他还把建成多年的5间瓦房装修一新,花了3万多元。

  就在别人羡慕他养牛时,毛尖措又在人们的疑惑中放弃了养牛。2011年,经天祝县扶贫办牵线搭桥,毛尖措等人与甘肃一家鸵鸟养殖公司签订饲养收购协议,公司提供幼鸟和饲养技术,保证按约定价格回收。当年,天祝县鸵鸟饲养规模达到510只,毛尖措是最大的一户。

  “县上到村里推广鸵鸟养殖时,很多人都不敢养,怕赔钱。我也是经过仔细考虑,才最终下定决心的。”毛尖措说,当时他算了一笔账:一只鸵鸟饲养成本是600多元,养到85公斤以上时卖出,一公斤20元,净赚1000元以上,比一头牛少些。但一座只能养10头牛的棚,却可以养20多只鸵鸟,6只鸵鸟的食量才抵得上一头牛,养鸵鸟还是划算多了。

  毛尖措生活的阿岗湾村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全村耕地面积4920亩,草原面积3万亩。毛尖措的家在草场深处,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北面是一排外墙贴着瓷砖的房屋,院子南面是4排8座养殖棚,每个棚都有一个小院子。目前,只有一座棚还养着一只小牛,其他7座养的都是驼鸟,共有140只。

  “咕,咕,咕――”毛尖措和母亲罗才让吉端着饲料,还没进棚就叫了起来。鸵鸟以为食物来了,纷纷挤到棚门口,一见还有陌生人,又吓得迅速跑开。记者看到,有的棚子驼鸟个头有两米多高,有的棚子个头不到一米,但都长得壮实,个头大的鸵鸟跑起来踩在地上咚咚响。

  “鸵鸟是去年8月和10月分两批引进的,用的是原来养牛的棚。”毛尖措告诉记者,刚引进时鸵鸟只有35厘米高、12斤重,现在大的鸵鸟已经60公斤,再有三个月就可以卖了。

  “养鸵鸟的技术要求很高,地上不能有瓦渣子、玻璃片和木棍,但得给它们吃‘瓜石子’,就是像瓜子一样大的石子,吃了可以帮助消化。”谈起鸵鸟,毛尖措的话中有不少市场“术语”:养鸵鸟可以说是低投入高产出,它有牛羊的食草性,容易饲养;它有猪的生长性,10个月就长大了。

  天祝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明瑞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天祝县藏族农牧民养殖业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鸵鸟养殖外,近年来还兴起了草原放养鸡、藏獒、银狐等特色养殖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我今年准备再建5座养殖棚,还想打造自己的养殖品牌。”临走时,毛尖措告诉记者。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3-23/1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