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样化种养模式促农业增收

网友投稿  2016-02-29  互联网

 

  今年过年前夕,多场降雪影响了全区各地的粮食种植产业,然而蒋堂镇黄碧垄村的盛桂有却在雪停后就开始了玉米种植的春耕备耕行动,“以全区甚至全市来说,我这里的大田玉米备耕是开始得最早的。”盛桂有表示,一般来说,本地玉米会在每年的6月底才有出售,而提前进行备耕准备,可以远远早于这个时间点上市,抢先占领玉米市场,收获更多的效益。

  在今年1月初,盛桂有就已经完成了50亩玉米地的开沟工作,“这次的降雪一结束,我就开始了玉米种子的培育工作。”盛桂有的玉米种子是放在营养钵里进行育种的,播完种后,将整排的营养钵放入土地里,通过覆盖碎稻草、加草膜,再在上面架上一层双层薄膜,玉米生长的“小天地”就形成了。“玉米种子的发芽,要求地表温度至少有8至10摄氏度,通过这样的‘层层堆叠’、‘重重防护’,玉米很快就能生长起来。”盛桂有说道。

  除了能够抢占市场,这样提早育种还能缩短后期水稻的生长期,“我是利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的,玉米收割完成后,大概在5月中下旬的时候,就能开始种植水稻。”盛桂有说道,“在这个时间点种水稻,可以直接通过播种的方式,错过这个时间点就需要插秧种植,既能减少人力物力、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几十倍的效益,真是一举多得。”

  在盛桂有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有一台全方位监控的电脑显示屏,这是盛桂有蔬菜种植基地的一大亮点。“我在田埂的每个关键点都安装了摄像头,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能随时掌控各个地块工人的工作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盛桂有表示,他向记者演示了一下,放大了正在进行玉米备耕的那块小屏幕,里面的工作人员在铺完碎稻草的基础上,正在其中一处玉米田埂上搭建薄膜架。

  种植手段生态环保

  盛桂有的蔬菜种植基地位于婺城区蒋堂镇寺前村寺前畈,主要以种植粮食、外贸蔬菜为主,自2011年3月建立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现承包土地面积共有730亩。该合作社于2014年被婺城区列为农牧对接示范基地,现有田间贮肥池206立方、高压污水泵3套、槽罐运输车1辆。

  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整个种植场都铺设了长长的管道,约有2000余米,这是用来进行施肥的直排粮田管道。“我们农场配合五水共治的有关要求,在不使用化肥的前提下,把从全区各地猪场拉来的沼液通过管道进行施肥,让这些‘废料’有了用武之地。”他说道,基地每年可消纳畜牧沼液1000吨,为了进一步提高沼液在生产上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盛桂有的蔬菜合作社还于2015年8月成立了畜牧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项目,“利用现有设施可将沼液灌溉粮田400余亩,不能直灌粮田季节就把沼液储存在储备池中沉淀、发酵,然后再用来灌施蔬菜。项目实施后,有效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采用管道使水污分流浇灌,这样也能防止沼液污染水源,既生态又环保。”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结合“五水共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该基地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牧对接点的作用和能力,使农牧对接点在消化沼液的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农田肥力状况,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

  同时,通过畜牧业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盛桂有在水稻种植上使用、探索出了一条增产增效的途径。“通过400亩对照试验增产8.5%,根据2015年的收割情况,甬优9号一般亩产达550公斤,高产田块610公斤,增产效果明显。在沼液使用田块,水稻后期生长良好,达到青杆亩熟,品质好,千粒重,预计400亩水稻增产稻谷8吨,增收4.8万元。”他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沼液代替化肥,提高了有机肥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化肥、农药的用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改善了土壤地力,实现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节约了农业投入成本和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安全质量和劳动生产力及机械化操作率。

  经营管理特色多样

  除了通过沼液管道施肥,盛桂有还把自己的基地打造成了一个家庭农场,通过水旱轮作、稻田养鱼实现高产增收。

  前期,由于合作社成员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具有较强的项目实施能力和稻田养鱼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该项目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一级水源金兰水库可以直接灌入,适宜稻田养鱼,能给周边农民增收增效。

  在原有稻鱼轮作的基础上,盛桂有还建设了高标准养殖示范核心区120亩,改造完善基地内的进排水系统、道路、田间工程、电子防盗监控及畜牧吸粪车,形成连片稻田养殖,以瓯江鲤、鲫鱼等为主要养殖品种,实施稻鱼共养生态养殖模式。坚持“粮食不减产、不破坏稻田耕作层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三大原则,积极开展稻、鱼引种,辐射区面积500亩。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稻田养鱼产业技术水平。不仅改变了粗放型农业作业方式,稻田中既种稻又养鱼或低产鱼池塘既养鱼又种稻,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产出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稻鱼养鱼,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健康水产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盛桂有表示,“同时,稻田养鱼可促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对于农业生产队伍的稳定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2-29/1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