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江杭州余杭区三白潭畔的农林渔“协奏曲”

网友投稿  2013-11-28  互联网

 

  这期我们《品牌余杭》采访的对象是余杭建光黑鱼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位于仁和街道三白潭村,是杂交鳢“杭鳢1号”的苗种繁育基地。鳢其实按照我们俗语说就是黑鱼。如果从品牌价值的角度来评说它,那么我们认为它体现出来的最大亮点,一是它呈现了新颖的“混搭式”培育模式,二是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微缩版”的农林渔大观园。

  怎么个“混搭式”?怎么个“微缩版”?这就和大家细加道来。

建光合作社晒制的黑鱼干产品【建光合作社提供】

建光合作社晒制的黑鱼干产品【建光合作社提供】

  “芦苇稻”和杂交鳢这里面包含有两步创新

  所谓“混搭式”是说,在这里有“芦苇稻、杂交鳢共生”和“芦苇稻、青虾共生”的景象。在塘边,我们看到“身高”已经长到一米多的稻子,形状真的很像芦苇。而在这芦苇稻的下面,就养着黑鱼。“今年夏天特高温天气,区内外好多黑鱼死掉了,但是我这里的黑鱼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因为芦苇稻起到了遮阳作用。再热的天气,在芦苇稻、杂交鳢共生环境下,水质也不会变坏。稻和鱼之间互相利用,效果非常好。”合作社负责人姚建光对记者说。

  这里面,我们看到实现了两步实践创新。第一步是从普通黑鱼到杂交黑鱼的实践创新,第二步是实现了从单纯养殖黑鱼到黑鱼-水稻、青虾-水稻“跨界”混养的实践创新。

  姚建光和建光黑鱼专业合作社准备明年大面积推开这种混养、共生模式。“光是今年我就收了好几万斤稻谷,这是真正的有机米啊。这种稻子发棵发得很多,两根秧苗插下去可以发到40棵。稻子成熟以后,收割的方法也很特别,是要划着船收割的,割也是往水下割,割好放岸边。中国农业科学院下面有一个水稻研究所,现在正在开发一种‘水下收割机’,到时间就好买来派用场了。”姚建光说。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得知,姚建光这个繁育基地正是杭州市农科院杂交鳢“杭鳢1号”苗种繁育及产业化项目的受益者。杭州市政府和余杭区政府均投入了资金支持“杭鳢1号”推广和运河流域水产养殖生态综合治理。当时姚建光从市农科院引进杂交鳢,在区渔业渔政管理总站和仁和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帮助下,头一年就繁育了18万尾“杭鳢一号”。这种“杭鳢1号”是以钱塘江野生群体乌鳢为父本、以广东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成功培育出来的。而这种“芦苇稻”也不是一般的稻,是浙江大学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成功的高效水稻良种,特别适应水产养殖业和湿涝地环境,它准确的叫法是叫“芦苇型渔稻”。

  当然,杂交黑鱼在姚建光这里长得这么好,能这么顺利地熬过高温天,也不是单靠一个“芦苇稻、杂交鳢共生”就能解决的。实际上,在平时,他和他的养殖团队花了很多功夫。高温时节,他发动了几十台鱼塘“面部”增氧机和鱼塘“底部”增氧机,通过搅动水体实现水循环,增加水中含氧量,改善和稳定水质,并且达到了降温效果。此外,附近的农用灌溉机埠也一直没闲着,外塘和内塘的水不停地通畅流动,进一步起到了降低水温的效果。

  现在姚建光的黑鱼销售渠道延伸得越来越远,北京、沈阳、南京、苏州都有代销点,萧山新农都水产批发市场那里每年都要“吞吐”掉他很多黑鱼。姚建光说,“杭鳢一号”黑鱼卖得好了,价格高了,周边的养殖户也都纷纷来找他买苗种。这几年,合作社为塘栖、仁和、运河周边养殖户提供了大批鱼苗。这样一来,合作社经济效益和品牌示范效应都出来了。

这是合作社基地内的催产大棚

这是合作社基地内的催产大棚

  这里呈现了一个“微缩版”的农林渔大观园

  为什么我们说它呈现了一个“微缩版”的农林渔大观园呢?从“渔”的角度,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杂交黑鱼、青虾与水稻混养这样一个层次。在这个基本层次之下,姚建光还套养了鳙鱼、黄颡鱼、鲫鱼等等。各色各样的鱼和谐相处。记者采访当天甚至还看到鱼儿游到了水渠里了。“我这里还有很多泥鳅、甲鱼,到7、8月份的时候,甲鱼天天有得抓。”姚建光说。

  这里补充一下,如果大家实地去建光合作社(仁姚黑鱼养殖场)看过,就会发现这位置距离三白潭好近、好近。从养殖场往西北方向走十分钟不到,就到了三白潭旁边。在养殖场和三白潭之间有一处小小的高地,生长着各种灌木。几年下来,姚建光还种植了不少花木、果树,像枇杷、桃树、广玉兰、红枫、桂花等等,使这里显得更有观赏性。这是一个蛮伸展得开的风景地带,建光合作社基地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

  仁和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湿地水乡,而三白潭一带更是风光旖旎。建光合作社基地毗邻三白潭而建,有一种无形的品牌优势,或者说有一种无形的品牌话语权。作为一方致富带头人,姚建光言语之间也添了一分责任感。仁和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在他看来,仁和特种水产养殖大有可为,只要进一步努力调整渔业养殖结构,提升渔业整体竞争力,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仁和就一定能够成为杭州城郊的一方渔业重镇。

  可以认为,建光合作社在营销品牌化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自2011年“水顺丰”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后,这个合作社就建立了统一的商标使用和管理制度。“这几年,我们合作社相继获得杭州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余杭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称号。今年,我们还承担了杭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项目。但是在品牌荣誉上面,我们还想多努力、多创建,前段时间我们刚刚申报了‘余杭区知名商标’。”姚建光说。

姚建光现场介绍芦苇稻和杂交鳢共生模式

姚建光现场介绍芦苇稻和杂交鳢共生模式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1-28/1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