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金堂县:踏实进取 搞农业照样能致富

网友投稿  2014-06-20  互联网

 

四川金堂县:踏实进取 搞农业照样能致富

高宗斌手捧新一季玉皇菇。

  人物简介

  高宗斌,金堂县赵家镇翻山堰村九组村民,金堂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留守农村,扎根农业,虽一再强调自己的成功得益于 “幸运”,但内在却是一个执着的人。

  如今,他是一家年产值230多万元、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董事长,也是赵家镇食用菌农民专合社理事长。按理说,高宗斌大小也是个老板了,可他却始终坚称自己是个农民,依旧每天和厂里的工人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内忙前忙后。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能投入到食用菌产业当中来,因为“现在的农村很缺青年人”。

  “你看,这个就是我们栽培的野生羊肚菌,一亩产值最低2万多元,最高能到4万元左右。”“培育技术难吗?湿度、温度等关键问题,你们掌握了吗?”“没问题,我搞食用菌二十来年了,再加上省里、县里的专家现场指导,‘理论+实践’一结合,我对发展野生羊肚菌很有信心。”

  ……

  前不久,在金堂县赵家镇召开的中国食用菌产业大会上,该镇翻山堰村的高宗斌作为当地食用菌种植户公选出来的农民代表,与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的专家进行了 “学术对话”。他的自信和风采,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6月12日,记者在赵家镇又再次见到他。这位金堂县食用菌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正在野生羊肚菌栽培大棚里忙着和外地客商洽谈合作事宜。得知记者来意后,他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我真的就是个 ‘土农民’,能有今天的成功,真的太幸运了。”

  顺势而为成为致富能手

  来到高宗斌的办公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各种各样涉及食用菌的书籍。“我这个人莫得啥子爱好,不打牌不打麻将,有空就爱看看书。”高宗斌说。

  高宗斌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幸运”。“主要是赶上了好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我是为数不多愿意留下来守着土地的人,也因此幸运地赶上了当年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项目。”高宗斌笑着说。

  1981年,高宗斌初中毕业。为了生计,他从板板车夫干起,一天薪水不足2元钱,随后又跑到一些建筑工地上兼职当会计和木匠,“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挣200元左右。”高宗斌说。1985年,他回到翻山堰村,正好遇到当年金堂县委、县政府提出要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面对这样一个机遇,他拿出积攒多年的500元,试种了3000多袋木耳,但由于不懂技术,只成功培育了不到2000袋。即便如此,当年他也获得了2800多元的纯收入。

  “你说怪不怪,其他试种的都没我家的存活率高,更没我挣得多。而且这个数字在当时可真是个大数字,能买1万多斤小麦,我也一下成了村里有名的食用菌致富能手。”喝下一口清茶,回想起当年往事,高宗斌乐呵呵地说。

  一场大火烧醒了梦中人

  初出茅庐就成功了,高宗斌更加坚定了 “回家种地能找钱”的想法。到1998年,高宗斌的食用菌栽培规模已发展到了每年六七万袋,他也积累了一套“少浇水多施肥”等等的“土经验”。

  1998年3月,恰逢天干,翻山堰村已经好几个月没下过雨,高宗斌的食用菌栽培陷入了泥潭,他的“土经验”也不起作用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天干还引发了一场大火,让他家的7万多袋食用菌付之一炬,血本无归。

  “我当时就想弄明白为啥子会这样。因为,即便是没有那场大火,当年天干,食用菌产不出来,我照样赔得一塌糊涂。”高宗斌说。随后,他主动找到了县里农业局的农技专家。结果专家的一席话,让他至今难忘。

  “专家说,少浇水是错误的,必须保证食用菌生长必要的湿度,我的成功也主要是因为翻山堰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区湿度大。换一个地方,你早就赔得底朝天了。”专家这番毫不留情的话,不仅没击倒高宗斌,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发展食用菌的热情。

  执着求技产业越做越大

  1998年,高宗斌积极参加夜校以及各类食用菌培训班学习。每天白天下地看情况,收集自己不懂的情况,晚上带着问题找老师,逐一解决。有很多次,他直接抱着菌袋找到了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说“我听不懂一套套的理论,老师你就直接回答我,‘这个菇为啥就不长’。”因为“干扰课堂纪律”,他被不少培训机构请了出去。但这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他一直保持到现在。

  2007年后,金堂县先后制定了《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又由县农发局成立专项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搭建起与省农科院、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合作平台。“以前很难请动专家,现在他们经常走村入户,现场给我们教学指导。”高宗斌的坚守,又一次换来了幸运女神的眷顾。

  技术问题解决了,高宗斌开始大展拳脚。2010年,他成立翻山堰村第一家食用菌产销加工一条龙企业;2012年牵头成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食用菌专合社;2014年率先发展野生羊肚菌35亩,预计年产值不低于70万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后记

  搞农业难致富?高宗斌用自己的行动,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否定回答。

  从1985年至今,在近30年的时间里,高宗斌一直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他的这份坚守,令人感佩。而他的担忧——“农村的80、90后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回家搞农业,以后的产业谁来接班?”更是发人深思。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像他一样扎根沃土,踏实进取,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身手。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6-20/1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