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池工程既节约了能源和生产成本,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循环的路子。
畜禽的粪便、尿液常常被人们贴上“臭、脏、污染环境”的标签,尤其是它们对水环境的污染,更是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然而,椒江的许多养殖户却将它们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正逐渐告别“臭、乱、脏”的时代,刮起了一股“生态养殖风”。
“来尝尝我的纯天然玉米,这可是没打农药没施化肥的。”11月17日,在椒江三甲街道建设村的七塘河畜牧养殖场,记者就尝到了这么一个绿色无公害的玉米。
原来,这个玉米是用沼液沼渣充当有机肥料种植的,从播种到结果全程在纯天然的环境下生长。记者看到,在养殖场后边有一个小菜园,地里不仅种了蔬菜而且还种了果树。养殖场主人王应明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寸草不生的贫瘠之地,如今却成了一块菜果茂盛的沃土。一个“猪-沼-菜果”的生态农业模式正在养殖场里初显雏形。
这个菜园的底下有一个250立方米的沼气池,养殖场里2500头猪的粪便、尿液以及家里冲厕所用的废水,都通过管道流进沼气池,经过厌氧处理产生沼气,流出沼渣、沼液。沼气通过管道被输送到厨房接到煤气灶上,可用来烧饭、做菜、烧水,输送到猪圈可以给仔猪供暖;沼渣沼液用来充当菜果的有机肥。
据王应明介绍,过去猪的粪便都是直接排到河里,这样不仅浪费能源,同时也造成了河水的污染。沼气工程是2007年建成的,建成后,产生的沼气每年可供30~40户村民使用,沼渣、沼液可直接当肥料供应菜农和果农,每亩地可为农民节约500~800元的化肥成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种植成本。
“明年我计划再对沼液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管道把沼液输送到附近200亩规划蔬菜基地和果园作有机肥料,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王应明对未来充满憧憬。
和王应明一样,三甲街道光辉村的养殖户陶开桂在建养殖场时就配建了一个5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他养了1600头猪,自从沼气池建好后,家里的煤气也省了。他算了一笔账,以三口之家为例,每个月用一桶煤气,煤气费按120元/桶算,一年一个家庭可节省1200元,他的这个沼气池一年可供25户使用,能够为村民节省3万元煤气费。遗憾的是,因为要重新安装输送管道,许多村民嫌麻烦而不愿使用,80%沼气白白浪费掉了。
据椒江畜牧兽医局统计,目前该区197家上规模的养殖场(年存栏在50头以上)有171家建成了沼气池,体积达到1.1万多立方米。椒江今年有8.5万头商品猪出栏,按照一头猪一天排出粪便2.2公斤,尿液3.3公斤,污水10公斤来算,可产生沼气668万立方米,可为18301万户用户提供燃料能源。由于建沼气池养殖户只需出10%的费用,剩余90%由政府买单,因此,沼气池工程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既节约了能源和生产成本,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循环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