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江石门镇周墅塘村党员汤银根 带群众创业致富

网友投稿  2012-05-07  互联网

  一名普通党员自己创业致富或许容易,而要带群众创业致富并非易事。他们既无村支书的权职,又无名分,但是有这样一些党员完全凭着自己对乡亲的感情和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发挥他们的先进性,成为带群众创业致富的“主心骨”。

沈玉伟在苗圃里查看矮牵牛的长势

沈玉伟在苗圃里查看矮牵牛的长势

汤银根给困难户送种兔(资料图片)

汤银根给困难户送种兔(资料图片)

潘顺兴乐呵呵地向今日桐乡记者展示他的荣誉证书

潘顺兴乐呵呵地向今日桐乡记者展示他的荣誉证书

  手把手传技术

  “我是部队出来的人,又是共产党员,就得给老百姓带个好头,有困难先上,有风险先顶……”刚从高标准养殖基地出来的汤银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便显示出了军人本色。

  汤银根当兵4年,1995年从部队转业回到石门镇周墅塘村,2005年年底与7位村民凑了50万元,合伙办起兔业养殖基地。“当时养兔子效益很好,但 是村里的人谁也不敢做这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我跟他们提议要养兔子,办养殖基地。他们和我说,你在外面当过兵,见过世面,我们信你。”汤银根回忆起当年创业 时的情境。

  可是创业的路上却非常坎坷,2006年11月,基地忽然死了4000多只兔子,汤银根一下损失了近20万元,早先的合伙人都纷纷退股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汤银根感到了绝望。

  汤银根四处寻找能够找到兔子死亡原因的能手,终于,他联系到在宁波工作的一位战友,战友热心地帮他请到了当地一位专业的养兔师傅。“我永远不会忘记帮 助我的那位养兔师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那时我就想,如果我的养兔场有了起色,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汤银根说。

  2007年汤银根的养兔场终于有了起色,他立即成立了银海兔业专业合作社,那时候类似的兔业合作社在桐乡还有很多,但是许多别的地方的养殖户都纷纷来加入他的合作社。

  汤银根说,只要是来向他请教的养殖户,无论是不是自己的社员,他都会把养殖方面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全部教他们。

  在他的带领下,石门镇和周边地区的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有些社员的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我做人比较实在,所以他们都愿意跟着我一块干。”汤银 根说。没过多久社员数量就达到了106户,其中还有许多别的镇、街道的养殖户。梧桐街道的獭兔养殖户朱海良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他第一次来合作社的时候, 汤银根就带着他到处看,养殖方面的技术都和他讲了,他觉得这人实在,就决定加入合作社。

  2012年4月,石门镇周墅塘村和殷家漾村的10户残疾人家庭分别收到了银海兔业专业合作社免费提供的12只种兔。合作社专门派技术人员定期过来查看兔子的情况,等到兔子长大,合作社负责收购,一年下来,每一户受助农户可以获利3000余元。

  桐乡市“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桐乡市农村科技示范户”、“ 桐乡市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在年轻的汤银根身上有着许多荣誉,汤银根说:“我是军人,又是党员,农民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他们。”

  让掘树工做老板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却有着一颗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热心;他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却谱写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他就是被石门镇民联村村民称为“奔向幸福生活的主心骨”的老党员潘顺兴。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让每个充满创业激情的青年人热血澎湃。那一年,潘顺兴一头扎进了这股春风,毅然在2分自留地里种下了 2000株池杉小苗。凭着敢闯敢干的精神,潘顺兴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一株树苗买进的价格是2分6厘,种一年,卖出去的价格是每株1角8分,利润 翻了好几番。”潘顺兴乐呵呵地说。

  随着花木种植经验的积累与市场的扩大,潘顺兴的苗木生意也越铺越大。“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潘顺兴心中明白,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 才叫富。当时,潘顺兴和村民许下承诺:跟着一起种苗木,家家户户都能成为“万元户”。要知道在80年代, “万元户”在一穷二白的农村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潘顺兴却特别有信心。“一株苗木以当时8角或1元的价格来算,一亩地可以种1万多株,‘万元户’是可 以实现的。” 潘顺兴说,“1978年宣誓入党的时候,我就说过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话不是白说的,既然说了就要做到。”

  人算不如天算。眼看着大伙“万元户”的目标就要达成,苗木行业却意外地陷入低谷,一蹶不振,经历了整整三年的冰冻期。曾经跟着他一起干的20多户农户 也一个个离开了他。“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了,树苗一株也卖不出去,只能当柴烧。想做好事却失败了,早前的承诺也成了空话……”回忆起那段过去,这个67 岁的老人脸上表情十分复杂。

  但是,性格倔强的潘顺兴却没有因此放弃。没有兑现的承诺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坎。2003年,潘顺兴一手组建了桐乡市石门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他 的“绿色王国”的版图也已经从最初的2分地扩大到400多亩。当初“逃掉”的农户又重新聚拢在潘顺兴周围,向他问技术、寻销路。潘顺兴起家的茶家村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苗木村,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和苗木相关的工作。让潘顺兴津津乐道的是,以前跟着他掘树的小工好几个现在也都做了小老板。很多社员都说:“潘 老板处处为我们着想,跟着他干活我们放心。”

  管理和行情在苗木行业显得尤为关键。社员都是农民,如何才能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管理技术和市场行情?潘顺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村民们都有喝早茶的习 惯,于是,苗木科技茶社开张了。“现在每次有什么事情要通知,我不用一个个叫他们,他们自己就会主动找上门,一边喝茶一边讨论。”

  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内,潘顺兴的电话响个不停,无一例外都是找他问行情。有人劝他这把年纪不要这样拼命,但潘顺兴却说:“不干怎么行,这么一帮子人跟着我,我得对他们负责。等我做不动了就让我孙子接我的班,继续带领大伙儿一块儿创业致富。”

  既当老板又当工人

  如今,高桥镇落晚村农村党员沈玉伟事业步入了正轨,在他的经营之下,大竹生态农业园和落晚苗圃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他是我们身边的创业英雄。”提起沈玉伟,落晚村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我骨子里是个军人。”沈玉伟这样说着,打开了话匣子。

  1992年,沈玉伟应征入伍。当时对于大专毕业的他来说,可以选择的机会有很多,但沈玉伟却“削尖了脑袋要去当兵”。1994年6月,沈玉伟作为一名 军人光荣入党。1995年退伍回乡后的沈玉伟发现,落晚村一点也没变。当时,沈玉伟就暗下决心,立志带领全体村民创业致富。“我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党 员,扎扎实实为群众谋利益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在沈玉伟的话语里依然透露着一个军人的凛然正气。
  和多数创业者一样,沈玉伟的成功之路并不好走。退伍复员后,沈玉伟空有一腔创业热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创业路径。在走上创业之路前,沈玉伟干过很多工作,糜老大公司、交警大队等都曾是他短暂停留的地方。

  2000年,沈玉伟终于等来了机遇。凭着敢闯敢干的豪气,沈玉伟承包村里的几十亩土地经营苗圃。沈玉伟一肩挑起了征土地、引品种、跑销售等各项工作, 他既当老板又当工人,每个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带领技术骨干去花卉学习班学习。创业之初,沈玉伟全身心扑在了苗圃上,起早贪黑就是想把这项事业干成干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创业第一年,沈玉伟就实现销售额3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近6万元。如今,沈玉伟经营的桐乡市落晚苗圃已有矮牵牛、一串红、鸡冠花、石 竹等300多个品种。为了走上多元化可持续经营道路,除了种植盆花,他还经营苗木,在他的支持下,附近20多户农户也纷纷参与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有了这些,沈玉伟并不满足。2008年年初,瞅准了“农家乐”的沈玉伟,决定“尝鲜”。 在村民的积极参与和信用社的扶持下,他在邻村承包100亩土地,投资200多万元创建了桐乡大竹农业生态园,这也是高桥镇第一家“农家乐”。

  一直以来,在沈玉伟的农家乐和苗圃里,所有用工都是优先考虑村里的“50、60”人员,使他们在务农之外增加收入。村民沈永金说:“在苗圃里干活一年 有一两万的收入,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沈玉伟虽然年纪轻,但大伙都相信他,愿意跟着他。”考虑到村里残疾人就业渠道少,沈玉伟还把村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 残疾人招到苗圃中,让他们帮忙浇水、修枝,除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给他们开工资。

  几年来,凭着“一心改变家乡穷面貌、一心带领乡亲奔小康”的干劲,沈玉伟成了该村“农村致富带头人”。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5-07/1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