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木里县博科乡:栽下“两棵树” 铺就致富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24  互联网

  博科乡位于木里县西北部、木里河左岸,博查公路和理塘河纵贯全境,距县城98公里,全乡总面积为439.8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最低海拔2100米,最高海拔3650米,四周分别与克尔、牦牛坪、固增等乡镇接壤。境内居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壮族、傈僳族、回族等8个民族。全乡农业住户为1160户、4980人,耕地面积7563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居全县第二。

  沿着海拔不断上升的木里河沿河而上,一路上可见开发木里河的中国水电一局、华电公司、葛洲坝水电等大型公司设置在江边的醒目的施工建筑和施工标语。大河奔腾,青山滴翠,而与水电开发工程部建筑相互照映的,是车窗外间断闪过的满眼翠绿的核桃林。

  过了立洲电站,这样的翠绿一直将我们引进“太阳升起就可以看到的地方(藏语意思)”――博科乡。

  这里如今已经是全县发展格局中备受瞩目的乡镇之一,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居全县第二。

  来到博科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满山的核桃树和花椒树。

  “截至目前,已经有80%以上的村组通车、通手机。已经完成核桃、花椒栽植13000余亩,仅改良嫁接优质泡核桃就达610000?。”对于已经形成的核桃、花椒规模种植,该乡党委书记伍细华如数家珍。

  核桃、花椒产业,正在撑起博科乡全面发展的“财富大厦”。

  抓“三农”打基础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汽车进村已经没有人再围观了”,7月4日,家住博科乡博科村的村民王扎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截至2011年底,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博科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731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五年年均递增10%。财政收支情况逐年好转,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实现,为乡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充分整合利用各种项目资金,新建和改扩建村道路公路20余公里,改善了5个村、3000多人的饮水状况。各类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骨干经济规模逐步壮大。博科乡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扩大经济林木种植规模,核桃、花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着力发展两大产业

  “结构调整前,这里的传统种植方式不外乎就是玉米、土豆以及少量的水稻。现在不一样了,近几年,博科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花椒产业,适合种植的地方都会有选择地种植,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乡党委书记伍细华说。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博科乡以产业化建设为目标,着力培育核、桃花椒产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核桃、花椒产业以提高规模化种植、提高整体质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加强引导,在做好基地建设基础上,强化规范管理。据了解,博科乡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内外各种经营实体和个人在博科乡从事核桃产品加工和营销,实现在生产环节上富民、在流通环节上富乡,实现“十二五”期间核桃、花椒产业收入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

  “明年,我们乡准备筹建核桃、花椒产业合作社,适当时候我们还会引资筹建一个核桃初加工企业,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维护农民的最大经济利益”乡党委书记伍细华和乡长罗文林的规划中,壮大产业,建深加工的路子才是富农增收的最好方法。

  产业更新升级

  做足发展文章

  就在乡政府大门口,就有一棵树龄在30到40年以上的核桃树,枝叶茂盛,硕果累累。估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说起博科乡的核桃产业发展,乡党委、政府的两个“一把手”伍细华和罗文林心里最高兴的是,全乡干部群众现在已经意识到,种植核桃树在不久的将来将得到巨大实惠。

  “过去野生的核桃多,大家都没有有意识去种植。近些年来,随着木里水电开发的风生水起,博科的交通条件、物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过去不值钱的土货一旦运出去,其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博科的核桃、花椒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尝到甜头的村民逐渐有了发展壮大核桃、花椒产业的意识。乡上经过效益比较,也觉得栽好“两棵树”是富民富乡的捷径,开始把核桃、花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带部分村民到云南、盐源等地学习考察,近年来有大部分农民已经自己请外面的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解栽培技术和嫁接技术。”伍细华说,现在博科乡的大多数农户每年的核桃收入都可以达到2万多元,现在市场前景也很好,很多农户已经自觉地加入到核桃种植的行列。

  为了更好地为全乡的两大产业服务,围绕两大产业做文章,今年,博科乡邀请盐源县和云南漾濞的核桃技术人员到家门口培训了40多人,大多数农户都把自己家的耕地种上了核桃,预计3年以后这些新种植的核桃可以再嫁接,改良成新的品种,收益前景非常乐观。

  据了解,截至目前,以发展核桃、花椒产业为中心,博科已经组织了科技工作者采用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先后对基层干部、农村党员、种植大户等220余人进行了核桃、花椒栽植和嫁接技术培训。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两棵树”撑起未来的希望

  其实博科以前也曾尝试过种植其他农作物,比如苹果、蓖麻、桑树以及诸多中药材,但是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全乡农民的收入还是落后于其他乡镇。

  困难面前,解放思想是走出困境的引路石。在县委、县政府“立足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博科乡按照“调结构,强基础,抓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乡域经济综合实力,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团结和带领全乡党员和各族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动博科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博科乡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核桃、花椒产业,实现劳力创收以及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抓手,坚定不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确定以核桃、花椒两大产业为支撑。

  博科乡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农业技术、春耕备耕管理技术和核桃、花椒栽植和嫁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和庭院,手把手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初步形成了“学一技、联一户、帮一批、带一片”的良好局面。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党员干部的带领和指导下,博科乡通过自费和政府补贴,完成了优质泡核桃改良嫁接610000?,推广大小春良种9800亩。

  “十二五”时期,博科乡农业总产值年均预计递增15%,达到3481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力争保持全县第一;核桃、花椒产业化种植达到25000亩以上,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乡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以核桃花椒为龙头,博科乡正在撑起助农增收发展的“大厦”。

  人物特写

  核桃大王李文松的笑脸

  无论博科乡党委书记伍细华换着怎样标准的姿势拨打,李文松的电话就是打不通。后来换了一种思路,打电话给李文松的邻居,才把他联系上了。

  7月5日上午,伍细华打电话的时候,海拔2270米的木里县博科乡上空还在稀稀疏疏地下着雨,站在乡政府上方的一条通村公路上,被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和峡谷的美景吸引,同行的记者和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们都拿出了手机和相机,纷纷想要留住这难得的一瞬间。同时也在此等待采访远近闻名的博科乡博科村三组核桃种植大户李文松。

  好像约好了一样,当一张饱含笑意的中年人的脸庞自公路下方的之字形路上慢慢贴近我们的时候,下了一上午的细雨终于戛然而止。远山的峰尖和深谷中的河流都慢慢显露出来,目力所及的范围内,那些郁郁葱葱的核桃树也在雨后露出了饱满的鼬黑的颜色。

  和猜想中的富翁角色有差别的是,李文松戴着一顶帽角有点弧线的绿军帽,脚穿着一双凉拖鞋,全身上下就是一个淳朴的农家人一样随意的穿着打扮。“再过10年,你的核桃受益了,就算保守的估计,按照每一棵的价格50元计算,你一年的收入就会超过15万元,到时候你可能就是这里的富翁了,打算咋个用这些钱呢?”记者打趣地为他的未来作了半开玩笑的“诱导”。

  “没有打算过,嘿嘿。”没有做任何修饰和涂抹,李文松露出了和博科乡几十年树龄的核桃树一样的笑意。

  “最好的一年你家里的收入咋样?”

  “3万块钱”。

  从几年前陆陆续续、没有任何技术指导的自由种植,到现在差不多把自己家里90%的土地都种上了核桃,成为博科乡公认的核桃大户,李文松没有那种对市场经济了如指掌的头脑,但是他有一颗上进的心,在乡党委、政府关于发展核桃产业的春风中,他第一个积极响应,如今已经在自己的核桃园里改良嫁接了4000多?大优一号的苗子,“不分先后嫁接改良,去年已经有200多棵核桃嫁接成功结子。”山间的云雾正在慢慢散开,李文松的脸上荡漾起了轻松的笑意。

  近两年来,受惠于博科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核桃产业的政策,博科乡全乡上下刮起了一股种植核桃的热潮。据乡党委书记伍细华和乡长罗文林介绍,乡党委政府向后请进来云南漾濞的优质核桃苗子和我州盐源县的技术人员,为乡里乡亲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核桃栽培和嫁接技术,这为李文松等的核桃种植户提供了难得的技术保障和大规模种植的信心。

  “最大的一棵核桃一年曾经卖出3000元的价钱。”说起未来的核桃产业带来的效益,李文松的话语里充满期待。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通过自费和政府补贴,博科乡目前已经完成优质泡核桃改良嫁接610000?,这个当中就包括李文松今年已经改良的4000多?。“改良成功后,每一棵核桃产值保守估计一年收益1000元,将来你的年收入就会达到300万元,天哪,那么多钱咋用喔?”记者和李文松开玩笑。

  “学开车,买最好的车子回来。”记者再一次有意识地“诱导”,李文松才渐渐进入了十年后自己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时的状态。其实不用刻意去张望,就在记者所站的公路下方,就可以看到近千亩已经成型的核桃树在晨风中摇曳着枝丫,像在告诉李文松,不久的将来,博科乡核桃产业带来的实惠,将如这雨后山谷的空气一样,让人倍感鼓舞和轻松。

  “‘十二五’期间,博科乡将完成核桃、花椒25000亩的栽培任务。”乡党委书记伍细华说。

  这时候,记者看到,那种大气的笑意又一次浮上了“核桃大王”李文松的脸庞。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助农增收

  汽车沿着木里河蜿蜒而上,到中国水电华电公司立洲电站附近河段的时候,已经有粗壮的核桃树一棵接一棵地闪过车窗外,那些浓密的枝桠间探出的核桃粒,正在7月的温度中向我们表示着最友好的问候。“呦,好大的核桃树!”,同行记者钟大哥发出赞叹。

  这样的赞叹没有落空。当我们来到木里河左岸的博科乡政府门口的时候,看到一棵有三四十年树龄的核桃树就长在乡政府的大门口,那招展的枝丫和壮硕的树干,证明了这个二半山区的乡村确实适宜核桃生长。

  博科乡位于木里河左岸,距县城98公里,全乡总面积439.87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村、近5000人,2011年农业总产值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0元,排位全县第二。

  全县第二的人均成绩,可能要稳坐了,并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写。这样的判断来自该乡“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数据。据介绍,到“十二五”末,全乡农业总产值年均将递增15%,达到3481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力争保持全县第一;核桃花椒产业化种植达到25000亩以上,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博科乡在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骨干经济规模逐步壮大。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科技兴粮目标,扎实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农机推广、玉米良种推广、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粮食产量增速较快。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扩大经济林木种植规模,核桃、花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核桃、花椒栽植13000余亩,通过政府补贴和自费,全乡已经完成优质泡核桃改良嫁接610000?。

  近年来,博科乡党委、政府紧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推广技术、增强素质、壮大产业、促进发展为着力点,特别是在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中,紧紧抓住核桃产业不放,已经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培育和推广,请来邻县盐源县的核桃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核桃技术人员,嫁接队伍最多时候达到50人左右。就核桃产业一项,每年每户农民的收入可以达到2至3万元。

  “明年,我们将成立核桃种植合作社,选择适当时候准备引资筹建核桃初加工企业,保护农民的最大经济利益。”乡党委书记伍细华如是说。

  核桃花椒,助农增收。记者在博科乡“核桃花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桃花椒产业发展一览表”上看到,按照发展规划,到今年底,博科乡将种植2009.3亩核桃和2000亩花椒,改良优质泡核桃392650?,人均核桃花椒产业收入达到2000元。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核桃花椒产业、实现劳力创收以及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清晰,发展后劲强劲,博科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8-24/1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