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向不干农活的人卖农具

网友投稿  2010-06-30  互联网

       2005年9月,浙江永康下里溪村章君毅的工艺品厂里,一位不速之客经常在厂里停电人少的时候光顾。

  员工 宋银花:“就说要两个车子,我说老板不在,他说我给他打个电话行了,他说我把车子先拿走,我说都有数的,老板有数的,你不要拿,他没听我的话,他就拿走了。”

  陌生人自称是老板章君毅的朋友,几天后又来到厂里探听有关章君毅的技术秘密。

  员工 宋银花:“第二次他又来了,他叫我跟他讲一下,那个轮子怎么做,我就说,我不会做,我也是刚来的,他说肯定你会做了。你给我讲一下,我给你高工资。”

  陌生人第三次出现的时候,甚至邀请宋银花到他的厂里去工作。

  员工 宋银花:“他问我,你还有多少工资,我说我还有2000多元,他说等我的厂搞好了,我把那2000多元钱,老板不给你的话,我给你,他说你到我那个厂去,我说我凭什么相信你,我说我不能背叛老板。”

  章君毅:“跟我汇报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她说有人要来偷我的样品,偷我的技术。”

  在摸清了陌生人的规律后,章君毅守株待兔,终于等到了那个陌生人。

  章君毅:“他一看到我,他拔腿就跑,我追上他了。”

  陌生人自知理亏,向章君毅保证以后不再仿冒他的产品。

  章君毅:“后来他就给我写了一个保证书在这里。”

  记者:“他写的是什么?”

  章君毅:“他说是我从今天起,不再制作或者仿造章君毅的农具工艺品,后果自负。”

  记者:“他叫什么名字?”

  章君毅:“他叫周响阳。”

  周响阳是邻村的一个小伙子,想靠偷取仿冒章君毅的微型农具,也开同样的一个工艺品厂赚钱,因为章君毅警觉没能得逞。这些微型犁耙耩耧,都是章君毅赚钱的门路,制作秘密他是不会轻易泄露的。

  章君毅:“像这个独轮车,现在的这个价格是280元一个,但是农村市场里,都很少有人要了,卖得很少,卖不出去,这么小的独轮车,现在变成工艺品了,市场价格大概在15元到20元之间,而且我的销量很大,不管是城市、农村、都会有人要。”

  这也难怪有心思的人,老是琢磨着把章君毅的技术偷出去自己赚钱,生活好了,那些难得一见的小农具总是让人怦然心动。

  村民:“做成模型的话,人家看到这个东西还是挺新奇的。”

  顾客:“做得很好,这个师傅很聪明的。”

  顾客:“做一个工艺品也比较好的。”

  作微型农具之前,章君毅做了6年五金生意。浙江永康号称五金之都,家家机器响,户户做五金,外人看来赚钱好像和玩儿一样简单,其实不然。

  章君毅:“做五金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利润也很薄的,我的资金有限,已经就是转不动,转不动,就是资金不能循环了。”

  章君毅当过兵,复员后做五金生意没钱赚,只好操起了木匠的老本行,串百家门,吃千家饭,手艺不错,却只能混个肚子饱。2002年秋天,橘子红了,章君毅的父亲推着独轮车到永康城里去卖,橘子没卖几个钱,却得到了一个新灵感。

  父亲 章献威:“有一个人到我这里买橘子,他橘子还没有买,他说你这个小车子挺好啊,挺不错的,后来他说这个车子,就是可惜太大了一点儿,如果小一点儿的话,我摆到家里看看不是挺有意义挺好吗?”

  回家的时候,老爷子纳闷了一路,不为橘子,就为眼前的这辆独轮车,这一辆能顶五个劳力肩挑背扛的独轮车。

  父亲 章献威:“回来之后,我就跟孩子说,城里人很古怪,他喜欢这样古老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可是太大一点。”

  章君毅的心突然就被父亲的话击中了,他看过报道说,现代人喜欢返璞归真的东西,老产品新做,能提高附加值,自己何不做一些小农具试试。 2002年的秋末,章君毅带着自己做的十几个两轮车、独轮车、纺车,来到永康城里的步行街上,试探市场的反应。

  章君毅:“当时我也是拿到这里来卖的,那个时候的手推车还很粗糙的,这个表面也不光滑,轮子也不怎么好看,当时那个时候也卖十几元一个,卖十几元,就是那么难看,也一下子就卖光了。”

  章君毅回到家就甩膀子大干了,没多久,一个被当地称作社会供销员的人找上门来,要把他的一些产品带到安徽的旅游区去卖。

  推销员 章学志:“作为一个社会供销员,对于一个新事物都比较感兴趣,然后我到厂里一看,这个东西不错,看起来确实不错,我想把它到市场里,拿到市场里去转一转,可能也有人买的。”

  浙江永康活跃着2万多名社会供销员,说白了叫经纪人,只有你生产不出来的,没有他卖不出去的东西,这让章君毅一下子就走了十几件货,可是没几天,拿走多少货,又原封不动地给搬了回来。

  推销员 章学志:“店老板一看,说这个东西不行,我心一下子凉了我说怎么会不行呢,这个东西,太粗糙了。”

  章君毅:“轮子裂掉了,退货退回来了,还有一个就是油漆,油漆的不均匀,整体看起来,也是不好看,也给退回来了。”

  父亲 章献威:“糟蹋了很多东西,这个就非常难过的,难受的。”

  热情的火刚上来,兜头一盆凉水就把章君毅浇了个透心凉,对于善于揣摩的木匠章君毅来说,他不想把吃到嘴边的肉扔掉。

  章君毅:“我们采用了比利莎木头做工艺品以后,表面光洁度比较光,密度比较好,它不会裂,不管你怎么放,它都不会裂。”

  微型农具最难做的是轮子,好多想赚这个钱的人就倒在了那个轮子上,章君毅和徒弟们熬了4个月,才做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也难怪仿冒偷取他技术的人,拿金钱作诱饵挖章君毅的墙角呢。

  章君毅:“一个轮子,就有10几道工序,做起来也非常麻烦的,像这些技术,一般人都完成不了的,就像我厂里的生产也一样,一个员工只能掌握一道工序,他整个做下来是做不下来的,有些技术的话,还必须我自己亲自做。”

  做生意就怕摸着门道,纺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微型农具,在章君毅和徒弟们的手下,变戏法般呼啦啦一天就生产六七百个,小钱赚得挺来劲儿。

  章君毅:“像这个纺车卖到广东的,还有那些石磨、踏水车这一类,山西、北京、上海等等大概有20多个城市,都有买过去的。”

  推销员 章学志:“效益还可以,还不错,从市场上反馈回来的,市场上还是有人买的。”

  2004年春天,另一个社会推销员拿着章君毅的纺车找上门来,一个老太太在买产品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

  推销员 胡伟品:“这个纺车我刚开始卖的时候一直卖的很好,但是后来呢有一个老太太呢,她看了这个纺车呢,也觉得很好看,但是她告诉我,你这个纺车做得很像,但不是很逼真,但是我想想,这个纺车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我一直想不出来。”

  章君毅:“说我这个纺车上,缺一个东西,但是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挺好的,跟那个纺车对比一下,也好像没缺什么东西。”

  章君毅的微型农具,是以他走乡串户爬上爬下收购的一些旧农具为原型做的,听说有问题,他心里有些发毛。

  章君毅:“我的外婆,她曾经也纺过线,她看我这个工艺品以后,她说这个地方是少了一个东西,就是纺锭。”

  瞧着个头小,样样不能少,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小农具,还是结结实实给章君毅上了一课。

  章君毅:“可能是多年不用了,放在阁楼里面,可能那个小东西掉了,导致我们呢,生产当中,也缺少了这个东西。”

  2004年5月的一天,章君毅在路过一所学校的时候,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了他。

  学生:“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

  在和学校负责人联系后,章君毅的纺车顺利被当作教具进入了课堂。

  浙江永康市石柱中学学生 李颖:“因为这种东西,在我们这种地方是很少见的,而且它的历史已经很古老了,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

  浙江永康市石柱中学学生 胡春燕:“让人产生一种憧憬,更真实的感受课文。”

  浙江永康市石柱中学副校长 陈涛:“利用这个纺车进行上课之后,那么学生就很直观了,也很容易理解了,凭想象的话呢,不能够想象到那里面去。”

  章君毅把微型农具变成了教具,成功地开辟出另外一个市场,并成了一些学校劳动技能课上的选修内容。

  章君毅:“把我这些比如纺车,两轮车,独轮车,还有那个石磨买去以后,他们就是在劳动技能课上面,怎样教学生,来简单地制作这些农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想像力。”

  2005年9月20日 浙江永康下里溪村

  章君毅:“现在我在义乌设了四个点,现在销量还是蛮好的,现在又到旺季了。”

  记者:“一个月一般能卖多少?”

章君毅:“一个月一般的有一万多个,四个点合起来有一万多个。”

  记者:“哪种农具比较好卖。”

  章君毅:“现在目前的情况看起来,只要我把哪一种农具做出来以后,只要点上有样品的,它哪种农具都能走货。”

  义乌的几个客户货要得很急,章君毅要自己开车到100公里之外的浙江义乌去送货。每年,他从义乌市场走货量都很大,但是章君毅却很少去,主要靠电话联络和物流配送,办事实在,货真价实,让他很有人缘。

  浙江义乌商贸城商户 胡笑芳:“现在有好多人都没有看到过这些东西,也感觉比较好,就是拿出去也比较稀奇,人家看到了也稀奇,也比较好销。”

  记者:“一个月经销的量能有多少?”

  胡笑芳:“一个月几千个吧。”

  现在,章君毅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品种更多了,他不怕被别人仿冒,仿冒反倒逼着他走得更快,但为了长远发展,他还是把一些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章君毅显得特别高兴,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在我们看来,章君毅赚钱的劲头是越来越大了。

  章君毅:“比如这个纺车,那我就配上织布机,成为纺织系列,还有一些犁啊,耙啊,这些生产成是农耕系列,而且石磨啊,风车啊,变成是粮食加工系列,你看那个两轮车,独轮车,还有以后的大抬花轿什么的,那我们把它做成交通系列,做成礼盒以后,我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也会更高。”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6-30/1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