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阳光下,在宽敞明亮散发着热气的温室大棚里,一盆盆凤梨像火在燃烧。中年男人黄廷贵摩梭着这一盆盆红彤彤的鲜花,百感交集――他种植的140亩鲜花已经预定到国庆节了。
黄廷贵是西昌一家上规模的花卉企业老板,经过多年冷与暖的打拼,现在的他与其他投资商一样,看到了当地花卉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凉山州府西昌素有“太阳城”之称,在当前利好的花卉产业政策下,以西昌为龙头效应的安宁河谷,吸引了大批企业家投资花卉产业。据预计,到 2015年全州花卉面积达到5万亩,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人民币,且把安宁河谷建设成中国西南最大的高档盆花生产基地,四川最大的高档鲜切花和名优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凉山,一朵朵鲜花正含苞待放。
“天然花园”由困到魅
凉山立体气候明显,以西昌为主的安宁河谷,年平均气温17-18℃,年日照时数2442小时,年降雨量1079毫米。
黄廷贵从1989年就开始种植兰草,在凉山的“圈儿里”算是名人。现在他建了3个花卉基地共300多亩。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凉山生产的花卉茎杆粗壮、叶片肥厚、花色艳丽,“比昆明好、比广州优”。国内外专家、花卉生产者这样评价凉山花卉。
尽管如此,过去10来年,黄廷贵种植的花卉也仅仅“远”销成都、昆明、武汉等地,并没有走出再远的地方。
“那时候销售仅靠自身人脉关系,”他说,“没有形成产业链,当然重要的还是交通瓶颈。”
据业内人士分析,“交通不畅,物流不便”一直制约着凉山花卉“走不远”。此外,小、散、弱的产业现状也制约着凉山花卉短期内难以“做强做大”。
不过,这位人士说,随着当地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凉山的区位条件、劳动力成本和产业政策等优势“越走越明”,“过去的困境将变成明天的魅力”。
据了解,西南最大的两个花卉市场昆明斗南和成都高店子位居一南一北,各地花卉集中于此发往全国各大城市。以西昌为龙头的安宁河谷位于成昆之间,南下昆明、北上成都均约500公里,成昆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凉山产地到两集散中心只需三四个小时。
从产业政策上看,以西昌为例,生产盆花的花卉企业前5年土地流转费,政府将统一按每年每亩1000元人民币给予补助;生产苗木及鲜切花的企业前5年土地流转费,政府将统一按每年每亩500元人民币给予补助;同时还有相关奖励。
从花卉品种看,当地花卉商人告诉记者,大花惠兰、凤梨和一品红等盆花目前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地,需求旺盛。
“凉山的花卉产业优势正在凸显。”凉山花卉商人陈先生说。
据了解,目前,在凉山州从事花卉生产的大小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建起花卉市场4个,种花农户达1.3万多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
“小鲜花”蓄势绽放“大产业”
2011年10月,世界著名花卉王国荷兰与凉山牵手合作,签订5亿元人民币种植花卉。
今年,荷兰花卉范登博思公司在凉山完成首期100亩试验示范种植;2013年启动第二期300亩基地开发;2015年总规模达到3000亩,将建成世界级的百合种球良种繁育基地。
凉山“十二五”开局已瞄准花卉产业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据了解,世界花卉年消费额已超过2500亿美元,而我国花卉出口额仅有1.5亿美元,只占世界的0.06%。在“巨大蛋糕”面前,拥有1.1万多公顷栽培面积,年产值达73亿欧元的荷兰,正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发展,以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随着世界花卉生产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加快,给中国花卉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预计到2020年中国花卉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这也会给凉山花卉产业发展带来“井喷”效应。
当地花卉商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中档盆花凤梨为例,一亩温室大棚可生产3267盆,今年平均销售价每盆超过33元,亩产值达109444元,由于生产周期为14至24个月,以最高24个月计,亩年均产值54722元,扣除设施折旧、地租、人工、种苗、肥料、农药等成本,亩纯收入为24625 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今年的花已经预定到国庆节了。”黄廷贵说,“预计产值会增加30%。”
官方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期末,全州花卉种植面积达1万亩,各种温室大棚91万平方米,年产鲜切花8000万枝,盆花300万盆,种苗 3000万株,观赏苗木75万株,鲜切花和盆花产量居四川之首。鲜切花平均亩产值超过2万元,盆花平均亩产值超过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花卉年产值超过1 亿元。
目前该州已初步形成了种苗、种球、切花、盆花、绿化苗木、工业花卉六大体系,种植花卉品种300多个,所产鲜切花、盆花80%远销北京、广州、上海、哈尔滨、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约10-15%出口新加坡、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规划,凉山到2015年全州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产值10亿元;到2020年全州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值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