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九组刘六清在鱼塘边查看鱼群长势。他告诉笔者,自己的鱼塘是去年7月才完工的,8月开始放养鱼苗,到今年1月16日,两亩多塘赚了两万元。“新修好的鱼塘一般要一年左右才能见效益,我短时间就赚了钱主要是讲究了个"巧"字。”
刘六清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巧字经”。一是“巧”用泉水。刘六清家附近有一股水质很好的泉水,他就这眼泉水,将两亩田建成了鱼塘。“水源和水质好,鱼不会缺氧,不容易得病。”
第二“巧”是巧选鱼苗。刘六清都买2两到半斤大的鱼苗,并算好时间,预计在春节出售。“鱼苗大,长得快,也抗病。”
第三“巧”是巧配品种。刘六清根据花鲢沉底、草鱼浮面、鲤鱼和鲫鱼居中的特性,将几种鱼苗相应配搭混养,充分利用鱼塘空间,增大养鱼量。
最后一“巧”则是巧喂料。针对草鱼,刘六清选择用种草和野草搭配,平衡草鱼营养;对鲤鱼、鲫鱼,不喂配合、颗粒饲料,全喂小麦和菜枯,保证鱼肉口感,卖得起价,也能保持鱼塘的清澈度。同时,草鱼、鲤鱼和鲫鱼的粪便正好是花鲢鱼的美餐。
年前刘六清鱼塘里的鱼均重达3斤左右,全部打捞起来大约有4吨鱼。鱼多,但他不愁卖。“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买鱼吃,图个"年年有余"。”除了零售,县城的鱼贩子也来到刘六清的鱼塘要求批发,“年前一周鱼都基本被订购完了。”
按照每斤7~9元的卖价,4吨多鱼销售所得六七万元,除去4万多鱼苗和饲料本钱,刘六清两亩多田5个月时间赚了两万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