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深秋的天坪山深处,村民杨恩龙和妻子王传容正在一片梨树林中采摘梨子,夫妇俩有说有笑,在和煦的阳光下分享收获的喜悦。杨恩龙说,这份收获是自己两口子10年心血换来的。
高山生漆成为又一致富项目
采摘丰收果实,夫妇俩满心欢喜 穷则思变,立足家门寻出路
“搞了10年了,今年终于看到了钱的样子”。杨恩龙在休息的间隙,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
石盘乡距彭水县城20公里,海拔1290米,是彭水少见的贫困乡,除了大山还是大山,由于乌江的阻隔,6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3800名村民长期受穷。今年36岁的杨恩龙家住石新村4组,因家境贫困,只读了小学二年级就缀学在家放羊。
“在这鬼都怕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很穷,做梦想的都是钱”。杨恩龙介绍,打自己懂事起,心里就想如何才能发财。
26岁那年,杨恩龙结婚两年后第一次出了趟远门,从彭水经武隆到丰都,准备外出打工。“出去看了才晓得,没得文化只有下苦力,还要受人欺负”。受到打击的同时,杨恩龙开了眼界。
老家背后山上叫天坪山的大山垭口,上百亩肥沃的土地因离村里较远,由于周围大片乱石岗的阻隔,已经荒芜了20多年。“啷个不把气力用来开垦荒山呢?”聪明的杨恩龙脑筋一转,就和妻子一起干起来。这一干就是10年,300多亩原本荒废的土地经过复垦,成为了“聚宝盆”。
安营扎寨,开动脑筋创新业
从复垦一开始,杨恩龙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种植经济苗木。当年,他在复垦出来的土地上栽种了10亩的梨树、100多棵漆树,还有一些核桃树。“为 了筹钱买树苗,我每年都要种几亩烤烟,由于技术跟不上收入很低,卖来的钱都拿来买了树苗。”杨恩龙说,目前自己地里光是梨树已有了百来亩。
当干到第6年,辛勤汗水换来成片的梨树长到高过人头时,令人头痛的事发生了——梨树只长“身材”不挂果。于是,杨恩龙跑到乌江对岸的鹿角中学,找到学校果园的技术人员讨“手艺”。在果园老师的指导下,对所有梨树进行了良种枝条嫁接。
2009年,看到梨树开始开花,杨恩龙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要成功了。为了吸取以前的教训,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他和妻子商量后,干脆把山下的家搬到了天坪山上,一家人生活在自己的果园之中。
村里人说他是“一根筋”,脑壳转不过弯来,在山上栽种果树是蛮干。“蛮干就蛮干,我就不信干不出名堂来”。
山上没有电,杨恩龙买回1000多米长的皮线,从山下拉到山上的家中。一天劳作之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他特别喜欢看农业频道。“电视里播放的一些脱贫致富的例子,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都仔细吸取和借鉴”。
硕果挂枝,幸福生活别样红
杨恩龙仍然一边坚持开荒,一边发展生产。
自从把家搬到山上后,杨恩龙又修建了一个养殖场,养起了生猪和山羊。杨恩龙按照电视上示范的办法,将生猪和山羊粪便发酵后作为梨树的肥料。在梨树下种植红苕、蔬菜,用来喂养猪羊,他称之为“循环经济”。在山上,他还修了一口水池,解决猪羊用水量大的问题。
杨恩龙在山上的家到村里没有路,杨恩龙一家就在乱石岗上行走。为了运东西方便,去年,他花了5个月的时间。硬是在乱石岗中开辟出一条2米多宽的土路。路修好后,他又去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拉东西上山,再把山上的东西拉下山,有了机动三轮车,方便又快捷。
10年的坚持与坚守,不懈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杨恩龙一家充满了欢笑。自己的梨子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个品种,前两期梨子卖了6000多元。“这几天正是晚熟品种成熟期,外面的贩子早就到家里来等起了”。
杨恩龙介绍,由于自己的地里没有施过任何化肥,梨子水分多、肉嫩香脆,很好卖。9月3号,乡里的断头路与县城连通了,城里的水果批发商闻讯来到家里收购,今年梨子一共要卖1万多元。
“搬家上来那年买的4只羊崽,才3年,已经发展达到常年存栏上百只,今年还卖了10多只,有了1万多的收入”, 杨恩龙笑称“幸福说来就来了”。
科学打点,携手乡邻奔小康
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杨恩龙一边干一边琢磨:要干,就要干大干好。
漆树,是石盘村民的油盐树,从树上割生漆卖钱,经济效益很不错。杨恩龙为此专门找县林业部门学习了培育种植技术,自己种的500多株漆树已经有 100多棵开始产生漆,已经卖了20多斤5千多元。从今年开始,他除了自己栽种了500棵漆树外,还育苗2万多株,无偿发给附近的村民栽种,由他提供技术 指导,5年后开始生产生漆后,他和村民们再按一定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经济林下面种低矮作物,用来喂养猪羊,猪羊粪便作为作物和林木肥料,经常耕作使林木根系发达,促进生长,一举几得”。说起这些,杨恩龙亦然一位种植专家、经济专家。他要在自己每年的收入以万元递增的同时,把村民们一同带动起来,多挣点钱,改变贫困的生活。
刚就任石盘乡党委书记才三个月的张小洪获悉情况庚及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天坪山的海拔、到彭水县城的距离,确定将天坪山打造成彭水县的乡村旅游 目的地之一。张小洪在邀请彭水县科委的人专程到杨恩龙家进行定点扶持的同时,正在筹措经费,整治改造、硬化天坪山到石盘乡政府驻地5公里长的道路。
一条玉带似山路的尽头,成片的梨树挂满果子、成群的山羊活蹦乱跳,游客穿梭其间。杨恩龙描绘起自己的未来:“游客开车来天坪山采摘梨子、蔬菜,在林间休息,还可以吃烧烤山羊,睡着了都会笑醒”。
一家人开心走向山外 采访手记〈〈〈〈〈〈
采访杨恩龙,纯粹是一种偶然。
听说石盘通了水泥路,从县城出发不过20过公里的车程。1996-1997年驻乡的情结让笔者产生了“想看看这个彭水最后通车的乡镇是什么样子”的欲望。
去到石盘后,乡党委书记张小洪诚邀我们一行到天坪山去洗洗肺。
天坪山,听起来一个神秘美妙的名字,距石盘乡政府有5公里路程。越野车开在乱石林立的土路上摇晃,抖得人肠胃翻滚。
到了天坪山下,看到土公路边一些村民在用牛车运水泥。村民们很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腊黄的脸、青筋暴起的粗黑大手,细微之处显示的出不是一般贫穷。
到了天坪山顶,笔者才看到有两座建筑物立在那里。张小洪说:那是杨恩龙的家。
和杨恩龙一个小时的交谈,浓缩了一个高山农民挥汗开荒的10年历程。杨恩龙没有读过多少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轻描淡写之中显示出一个中国西部农民的博大的胸襟与纯洁的质朴:只知道想把村民们一同带动起来,多挣点钱,改变贫困的生活。
一个拓荒者的高大形象耸立在高高的石盘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