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黎祥云: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网友投稿  2015-05-28  互联网

 

  一谈起食用菌,一直没什么话的黎祥云,便像换了个人似的,和记者侃侃而谈起来。这位30岁出头的农村小伙子,创办了仪征冠益食用菌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超2000多万元,带领周边1200多农户创业致富。在他的努力下,小蘑菇“撑开”一个大市场。

  黎祥云是刘集镇铁牌村人,19岁从南京金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常州开了一家饭店,生意挺不错,年收入达10万元。

  饭店生意虽然红火,可不安于现状的黎祥云却考虑着转行。2008年,他回到了老家,在铁牌村东田组搞起了大棚,种植双孢菇。

  双孢菇长势不错,可销路却成问题,在当地根本卖不动,而且这种食用菌不耐放,如果不及时卖出去就会变质。心急如焚的黎祥云,连夜将双孢菇拉往常州销售。为了尽快卖掉双孢菇黎祥云找到了开饭店的朋友,最终以每公斤2.75元的价格出手,赔了两万元左右。

  屋漏偏逢连阴雨,2009年夏天一场不期而遇的台风,一下子掀掉了黎祥云的8座大棚,造成损失10多万元。还好,刘集镇镇政府得悉情况后,及时给予了一定的救济补助,帮助他尽快恢复了生产。

  困难没有将黎祥云打倒,他一边抢修大棚,一边寻找销路。在重建生产基地后,黎祥云的双孢菇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靠着优势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黎祥云成功进入南京市场,与一家连锁超市的南京采购中心签订供货协议,每天供应2000—3000斤的鲜菇。

  生产正常了,销路也打开了,就在人们以为他可以消停的时候,黎祥云作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培育菌种。

  食用菌业内人士都晓得,培育菌种投入大、风险高。黎祥云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做事业不能安于现状,否则我当初也就不会转行了。”

  可随之而来的挫折,令黎祥云没有想到。起初菇床上的菌种长势很好,可是后来发现菌种根本不发菌,这一下,黎祥云傻了眼。不出菌,意味着不但合同无法履约,而且原有市场也会受到影响。菌种培育失败,让黎祥云一下子损失了100多万元。在挫折面前,是向后采取保守战略,还是向前继续培育菌种?黎祥云陷入痛苦的抉择之中。

  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后,黎祥云毅然决定昂首向前。黎祥云自己钻研摸索,克服了菌种培育的技术难题,终于成功培育出2796品种双孢菇。在蘑菇的种植技术上,黎祥云从没有停止过钻研,现在的他已成为蘑菇种植的行家里手。

  在自己创业的同时,黎祥云还积极带领周边群众通过种植蘑菇发家致富。刘集镇古井村村民李万英过去在玩具厂打工,一年只能挣1万多元,她的丈夫在外打散工,收入也一般。2009年,李万英同丈夫租了冠益的两个大棚种植蘑菇。为了解决村民资金不足的难题,冠益采取的是自建大棚,然后返租给村民的方法,同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蘑菇保底价收购。这样,李万英根本不用考虑资金、销路等问题,她只需种好蘑菇就可以了。自从种了蘑菇后,李万英一家目前的年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冠益先后辐射带动刘集镇建军、铁牌等多个村1200个农户进行食用菌生产、种植及销售,去年实现年产双孢菇、香菇等120多万斤,年销售产值2000多万元。冠益先后获得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扬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等称号,黎祥云也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创业之星等称号。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5-28/1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