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杜桥眼镜危机之中找出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2-05  互联网

冬天临近,浙江省杜桥镇的气温逐日走低,可对于这里一些眼镜加工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寒冷的并不是天气,而是日渐低迷的眼镜市场。

记者:“在与周围人聊天中我们得知这个企业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关门了,这里曾经是一家眼镜加工有限公司,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厂房门口,看一看里面现在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公司的大门紧锁,厂区里已经找不到一个人,里面的情况很难说得清楚。而在这家公司的大门上,记者发现了一张当地相关部门,为曾经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追讨薪资的公告。

记者:“老板去哪了你知道吗?”

杜桥镇上林村徐成桑:“我不知道,老板走了将近3个多月了。原来红火得很,就是去年到了俄罗斯,生意不好,受金融危机影响。”

在距离那家已经关门的工厂只有几公里外的地方,大幅的招聘广告却悬挂在了另一家工厂的厂房上。

记者:“不好意思,打扰一下。你们正在招工人,是吗?”

杜桥镇眼镜公司人事部王建华:“对。”

记者:“现在工厂要扩招吗?”

王建华:“现在我们生产比较忙,员工还不够,肯定还要招一些员工近来。”

记者:“做过眼镜加工吗?”

应聘工人吴宝才:“以前做过。”

记者:“那怎么不在原来的工厂做了?”

吴宝才:“以前那个厂没有生意了,没有事做了,才来这里面的。”

同处杜桥镇,都在做眼镜加工,有的关门倒闭有的却生意红火,可谓对比强烈。那么,作为全国最大的太阳镜出口基地,杜桥镇现在的眼镜产业发展到底如何?

杜桥镇有各种规模的眼镜企业近600家,盈昌眼镜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太阳镜生产企业,他们眼镜的85%销往海外12个国家,年产值达到了2亿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市场的消费能力下降。为了降低眼镜积压的风险,很多批发商减小了订单量。于是,从今年的4月份起,盈昌这家当地大哥级的企业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杜桥镇眼镜公司副董事长李岳生:“降低30%。”

记者:“国外的销售额要降低30%,是吗?”

李岳生:“对,起码的,可能要达到40%。”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盈昌也无奈裁员,200多位工人已经离开了这家工厂。由于订单量锐减,利润下降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以做贴牌起家,但已多年都不再为别人做嫁衣的盈昌,只好又捡起了老生意。可是贴牌生意的利润很低,厂里的日子如今仍然过的紧张。外销的路越走越窄,而拿着现有产品挤国内市场,不是遍体鳞伤就是头破血流。20几位国内市场调研人员的反馈,让他们看到了一份出路,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杜桥镇眼镜公司副总经理蒋金道:“16到20周岁这个年龄段,它整个眼镜都是比较张扬的,它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色调在里面,那个这个产品一上架之后,让大家会有一种新鲜感。”

除了款式新潮,可以吸引目光外,市场上专门16-20岁人群的眼镜,无论数量还是款式都很少,这一点盈昌同样看中。与首饰、头饰一样,太阳镜也被很多人当做了一种装饰品。除了价位合理,款式是吸引顾客和厂家竞争的一个砝码。

杜桥镇眼镜公司副总经理蒋金道:“这一年或者这半年,整个世界如果流行的是浅紫色的,那么我的眼镜必须有一些元素在里面,要能够配得上浅紫色的衣服。”

决定要打开16-20岁时尚人群的市场,可怎样的款式才能迎合他们的胃口?虽然车间里不如从前紧张,但盈昌公司的设计人员却是加班加点。为了让此次国内之旅更有冲击力,蒋金道回绝了在镜头前将他们新产品提前曝光,但从他的介绍中,我们仍旧能听出些蛛丝马迹。

杜桥镇眼镜公司副总经理蒋金道:“这个人群段能够接受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前卫,它的配色要比较跳。我们举个例子,我们随便开出一款眼镜,这只眼镜的中梁我们正在修改,因为这个中梁属于一个普通的中梁,但是修改之后会有一个滑梯型的中梁出来。像这种色调的运用,属于年纪比较大一些,那我们肯定要挑一些适合他们的,适合他们这个人群段的,可能会更好。”

为了渡过危机,像盈昌眼镜那样的企业将关注重点进行了暂时转移,加大研发力量,关注起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其实,杜桥镇的眼镜企业都迎接着不同的挑战。

临海市眼镜行业协会陈兆水:“去年我们全镇的眼镜产值是30个亿,今年至少要下降三分之一左右,杜桥眼镜企业一共是600多家,有几家企业已经倒闭了,大部分企业都是维持生计,好的企业也有几家。”

真的还有企业,现在的日子要比经济危机之前更好过吗?记者走进了同样张贴招聘广告的英舒光学,想到里面看看究竟。

记者:“这不就是普通的镜片吗?”

杜桥镇眼镜公司总经理沈如清:“对。”

记者:“我看着和普通的光学镜片没什么区别?”

沈如清:“完全不一样,我把它变一下给你看一下,几十秒钟就可以了。”

记者:“那我们到户外戴这种镜子也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变色吗?”

沈如清:“户外的话,它几秒钟就变出来了。现在这个镜片我们就变出来了。”

记者:“这个是变色后的,变色前的。”

沈如清:“对。”

记者:“这是你们现在的主打产品吗?”

沈如清:“是。”

记者:“效益怎么样?”

沈如清:“我们现在效益很好,全靠这个变色镜片。”

记者:“如果没有变色镜片,你能想象一下你们工厂现在是什么样吗?”

沈如清:“那么老早就倒闭了。”

在杜桥镇,唯一能找到变色光学镜片的企业就是英舒,他们产品的95%销售到了国外市场。2004年之前,英舒做的也是普通光学镜片,但那时白片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市场逐渐饱和。在我国能做变色光学镜片的厂家并不多,因为将变色粉混合到镜片原料中,达到见光均匀变色的效果,有很大的难度。2004年年初,英舒就开始尝试制作变色光学镜片。

杜桥镇眼镜公司副总经理黄婉秀:“变色镜片可以把近视、老花与变色全部归纳在一起,有二合一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得见,预见它的市场非常好。”

2004年年底,英舒彻底放弃了年产600万片的普通光学镜片,而将变色镜片提升为他们的主打产品,从一天只能生产2000片起步,他们现在的日产量达到了2万片,并且今年的订单量还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在此次金融危机下,英舒光学凭借着变色镜片做到了自保。

潘选明是杜桥镇另外一家眼镜公司的经理,开篇我们走进的那家正在招聘的工厂就是由他创办的,而他的经营思路也确实有些独特。

杜桥镇眼镜公司总经理潘选名同期:“不要说我这单子接了一百万很开心啦,要把这一百万副单子,能否把它分成两批、三批去做。5000副的话,你的客户有能力把它消化掉,如果2万副的话,一旦这个款式不是很畅销的话,那么他就会有1万副,8000副的库存。”

虽然产品形态不一样,但加强设计,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进而占领那些有待开发的市场,成为了杜桥镇的很多企业已经走过和正在尝试走的道路。

杜桥镇眼镜公司董事长李岳生:“这个风浪能不能抗得过去,就看这几年之间,你能挺得住挺不住。像船一样,钢板硬不硬。硬的话大风大浪能过去,以后可能有更好的机会。”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8-12-05/1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