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易县的长岭村有个特殊的庄稼人,只要提起他,这里的村民都有说不完的话。
长岭村村民楚延革:用农村人说,这是半疯子,放着好好的金矿不开,回我们这穷山沟子种我们这两镐地,一年一季粮食能产多少,城里小日子舒舒服服的不过,回家干这个。
长岭村村民霍玉平:我们这的人还想出去打工呢,都想着往城市摸索摸索,过点舒心日子去,他回来从我们觉得他是傻。
这个让村民们始终都琢磨不透的人叫刘洪武,十几年前离开了长岭村,在外面承包了一家金矿,每天都有不菲的收入,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原本刘洪武一直在城里过着舒心的日子,可就在两年前他突然卖掉了金矿,一门心思回老家种起了粮食。这让村民们都惊诧不已。
长岭村村民张小云:黄金的产量它再低,一克黄金相当于这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你像山坡那个破烂地常年干旱,说老实的,土地打不了多少粮食。
长岭村村民霍玉平:实在是不划算,你说他这个搞黄金这一克两三百元钱,这一年他多大收入,现在回来种地,六七角一斤,打个七八百斤去,一亩地能收入多少钱。
究竟刘洪武打的什么算盘,追根溯源还得从2006年他和妻子回乡探亲的一次遭遇说起。
刘洪武妻子赵丽萍:有一次我们回老家,一进屋正好他婶子家那个弟弟和弟媳正好在铁锅那里贴饼子,他非要下手贴,人家说不用了,等过一会饼子出来了,有别的可以吃,他非要吵吵着吃那个。
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刘洪武,看到了小时候经常吃的芥麦和玉米面的贴饼子,心里感到十分的亲切,非要尝上一口,没想到这回尝出了不同的滋味,小时候难以下咽的粗粮贴饼子似乎完全变了样。回到城里后他始终念念不忘,跑到超市准备买些杂粮回去,不时换换口味,结果超市里的价格让他大吃了一惊。
刘洪武:小米、绿豆、红豆,他经过包装四五斤就五六十元钱,一斤要10元钱了,在农村这一斤就是一块来钱,这利润太高了。
刘洪武知道自己家乡信息闭塞,这些不能当作主粮的农作物被称为杂粮,只是在荒坡上耕种,自给自足,根本没有利用。而城里售价高昂,只要自己从金矿拿出一些资金,回到家乡组织大家成立一个种植基地,一倒手最少也能赚到十倍的利润,这并不比开采金矿赚得慢。有了倒上一把的想法,刘洪武跑回了乡下的老家,四处游说村民将玉米都改种成小杂粮。
长岭村村民霍玉平:3#2555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接受不了,你像我们这玉米还产量高一点,收入还多一点。你说这小杂粮一弄呢,收入肯定特别少。
毕竟玉米还是村子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时之间大家谁也不想冒这个风险。为了说服大家,刘洪武转着弯想出了一个变通的方法。
长岭村村民楚延革:他跟我们说,让我们别种玉米,按亩给我们算钱,而且还给三倍的玉米价钱,让我们种什么芸豆,燕麦,荞麦,小杂粮,只要不使化肥就行,老百姓一听这个挺好啊,觉得划算。
其实刘洪武早就计算过,3倍的玉米价钱自己是只赚不亏。而农民最想要的就是旱涝保收,先付钱后收粮这个方法果然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很快几千亩地里就种上了10多种的小杂粮。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小杂粮成熟的时候,刘洪武也找到了当地最大的粮食经销商邸德双,验过质量,两人马上就签订了收购协议。
经销商邸德双:刘洪武这个粮食吧,一开始一看就是质量挺好挺干净,有的呢皮啊梗的特别多,甚至有的呢沙子什么的都有,比较杂乱不好看,到时候我不好卖啊,虽然说这个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是给人印象不好啊,老刘这个呢,一看质量挺好,当下我一看就给他定下来了。
刘洪武也没想到第一次随便试了一把,没费什么力气,一倒手就赚了十几万元。可是兴奋过后刘洪武也产生了疑问,自己的售价和市场上的批发价并没有多大区别,邸德双的利润又是从何而来。几次交往中,邸德双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在市场上收购别人的小杂粮时常常出现问题。这让刘洪武找到了突破口,决定从市场下手,果然打探出了其中的秘密。
市场商贩张建林:老邸搞小杂粮,有个五六年了,他每次给我们下订单,让我们给他收,收上来贴上自己的牌子,听说还出口呢。
原来人家把自己的东西,梳洗打扮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自己的产品,出口到了海外,赚的何止是十几万。与其让人家赚差价,不如自己也开个加工厂,来个自产自销。此时的金矿正面临枯竭,而小杂粮却是用不完的再生资源。下定了决心,刘洪武毅然卖掉了金矿,投资建设了厂房,购进了设备。
刘洪武:当时投资了有3百多万,家里人也不理解,朋友啊也不支持,都说我是丢了西瓜拣芝麻,放着大钱不挣,非干这个来。
不管别人怎么说,刘洪武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2007年9月各种小杂粮都到了收获的时候,刘洪武的加工厂也准备就绪,十几万斤的小杂粮开始了筛选包装。刘洪武也专门跑到了北京,洽谈起了对日韩一些亚洲国家的出口,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刘洪武:人民币可劲增值,美元贬值,给造成的中间汇率这个差价反差很大,出口是以美元结算,一美元还是一美元给我们结算,而且我们人民币升值,这个原材料和人员这一块可劲的涨。
以前结算回来100美元能兑换700元多人民币,如今只能兑换到600多元,这个时候做出口生意,不但赚不到钱,弄不好还要赔本。刘洪武只恨自己生不逢时,刚刚生产出来的产品一下子积压了下来。当他再去找邸德双时,对方也是无可奈何。
经销商邸德双:我以前定下的合同都压着呢,太多了,我要他的也没用,等于压着库啊,所以我决定不要了,我要它也卖不出去啊。
求人不如靠自己,刘洪武决定把这批产品全部改为内销,通过超市的销售来缓解压力。然而,一个刚刚出产还不到一个月的品牌与那些老品牌竞争,劣势很快就凸显了出来。
超市经理寇超:每个产品推出都需要一个过程,有导入期,成长期,然后进入快速消费成熟期,现在商品同质化品牌化相同品牌比较多,从时间上来说最短也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也许会更长。
然而3个月过后,小杂粮的销售依旧没有改善。不得已工厂被迫停工,刘洪武陷入了困境之中。
刘洪武:当时感到心情特别不好,看着以前在金矿的时候,人前人后好些个人,周围好些个朋友,现在产品积压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给人造成心里面觉得空落落的,觉得前途一片渺茫特别无助。
刘洪武知道陈粮往往很难销售,眼看着到了年底,再不想办法解决掉库存很可能就要血本无归,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传统的腊月初八临近,这让他灵机一动想出了推销的好办法。
刘洪武:腊八节传统就是喝腊八粥,那个里面的杂粮基本上跟我这个是一样的,小豆,棒子丝,还有那个红豆豇豆掺和到一块,把我这个几种小杂粮通过包装,掺和到一起,既偷巧而且这也是一个机遇。
可是一旦将小杂粮都掺到一起,就很难再分拣出来,如果卖不出去无疑就全砸在了自己的手里。面对这个一年只有一次的机会,刘洪武还是决定赌上一把,15种杂粮以##为主按照比例搅拌在一起,工厂加班加点,终于赶在腊月初八前进入了超市。
超市经理寇超:以前人们通常的习惯就是自己在家里配,比如说买几两绿豆,买2两红豆,买上一点花生大枣核桃仁自己配,推出配好的八宝米以后,人们相对省时省工,所以大家对这个都比较接受,每天大概都卖500公斤600公斤左右。
每当进入腊月天气冷下来,北方人就会准备腊八米,这让小杂粮的销量突飞猛进,刘洪武也暂时摆脱了滞销的阴影。可是这个办法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腊月初八过后又该如何,刘洪武琢磨既然大家觉得小杂粮做起来费时费工,都想图省事,索性别人不愿做的,就自己代劳,直接加工成八宝粥来拉动消费,而且自己还和别人有个明显的不同。
刘洪武:市场上的八宝粥品种特别多,有桂圆的低糖的银耳的,品种特别多。唯独没有五谷杂粮的八宝粥,如果把杂粮做成八宝粥,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可是新建加工厂,投资是难题。想来想去,刘洪武想到了在承德做杏仁露生意的老朋友赵晋州。那里有现成的罐装车间和蒸炉,只要把原有的生产线进行一下调整,就能直接生产出成品。刘洪武的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果然打动了老朋友。
刘洪武朋友赵晋州:老刘说做五谷杂粮的挺有创意,现在市场上比较少,最后我们两个算了一下成本比较合算,比别的还要低,我觉得和他合作这个产品以后还是有发展。
2008年3月历经了两个月的时间,第一批产品下线。刘洪武带着营销人员开始向超市推广,正是他这个另类的卖点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顾客:以前没看过这种五谷杂粮的八宝粥,感觉挺奇怪,我试试和这些八宝粥对比一下。
顾客:有益健康,现在不是都说吃杂粮有益健康吗。
不到一个月,第一批6000罐八宝粥就销售一空。超市主动找到了刘洪武,要求尽快补充货源。自此刘洪武不但彻底摆脱了滞销的阴影,也将小杂粮的价值又翻了一番。
刘洪武:像这个八宝粥罐子也就是七八毛钱,一罐八宝粥是320克,320克里面有160克的水,160克八宝米,160克八宝米按照我们成本计算也就是七八角钱,我们销售每罐是两元四五,我们每罐八宝粥能赚到一元多的利润。
尝到了深加工的甜头,刘洪武如今又趁热打铁,琢磨起了新花样,让小杂粮又多了一条销售渠道。
刘洪武:这也是受到以前老家的一个启发,以前老家把这个小米磨成米粉,做成茶汤一类的东西,用水一冲就能喝,又受黑芝麻糊的启发,我准备把几种小杂粮综合到一块,把几种小杂粮经过包装以后,做成速溶的一种东西,既方便老年人,也方便一些病人。
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宽,市场的认知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给小杂粮的销售也带来了转机,如今刘洪武已经在全国100多家连锁超市开设了专柜,累计销售了1000多吨小杂粮。在这股国际金融风暴中刘洪武不但没有倒下,反到是经过他的手,把不起眼的小杂粮价值翻了十几倍,成为了他一个永远不枯竭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