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养蚕铺就致富路 山沟变成小康村

网友投稿  2009-03-29  互联网

    “山山几埂是楠桥,只产玉米与红苕,十里以外挑煤炭,糟糠棒子充肚肠”。还没到珙县底洞镇楠桥村,一名老乡就调侃起了他们昔日的窘迫,老乡说:“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楠桥村经济好了、条件好了,保证让你来了就不想走咯!”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来到楠桥村后根本感觉不到丝毫冬天的景象,一条条阡陌纵横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栋栋碧瓦红墙的小洋楼坐落有序,被掩映的满岭翠绿的桑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一条蜿蜒曲折的已硬化的南风公路横穿全村境内,像一幅山村新画卷,使山村的旧貌换上了新颜。农户家中偶尔升起的袅袅炊烟,不难让人能想象出当地百姓幸福安康的小康生活。     

    楠桥村位于底洞镇南部,近年来,该村充分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带动下,2007年建成“一步成园”桑园2200亩,实现发种1492盒,产茧1075担,蚕业总产值达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4元。通过走栽桑养蚕的致富路子,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楠桥村曾先后接待领导视察和群众参观近万人次,国家商务部做了专版专题报道,中央七台作了专题报道,现已被打造成了全县第一个蚕桑专业村、百万元蚕桑基地村、省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区,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宜宾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我们楠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蚕宝宝的功劳。”楠桥村村民们见记者在采访,便主动邀请到他们新修的小洋楼里做客,并为记者讲述起了他们发家致富的“秘诀”。 

    “今年我已喂了三季蚕,第一季单产56公斤,第二季单产60公斤,这季单产52公斤,现在算来有7000多元钱的收入。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家的总收入才3000多元钱。”底洞镇楠桥一社村民王丽摘着蚕果子高兴地说。  

    一年养四季蚕是蚕农的传统习惯。为了合理利用桑叶和人力资源,底洞镇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大胆改革创新,在楠桥村试点把养蚕批次增加到6季,即春蚕、初夏蚕、夏蚕、秋蚕、晚秋蚕和晚晚秋蚕个6批次,前一批蚕上四眠,下一批蚕就发种,这样桑叶、蚕具和人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蚕茧产量,增加了养蚕收入。  

    “今年我们村用10户作实验,每户养6季蚕,这种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蚕农一年的养蚕总量并不会增加,劳动强度甚至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用这种‘少吃多餐’ 新方式养蚕,对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明年我们将在全村推广6季养蚕技术,预计全村年蚕业总产值将达到150万元以上,蚕农人均可增收600元。”村支书李跃康介绍。 

    “现在就算重劳力出外面打工,我们也可以在家安心养蚕,而且收入也不见得比他们少。”村民们十分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他们觉得正是有了政府的积极倡导和不断支持,才让楠桥村从一个“夹皮沟”变成了一个幸福小康村,他们将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为自己的家乡创造更多“奇迹”!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3-29/1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