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仅占全市GDP总量1.9%的无锡农业,还有没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究竟还能做出多大文章?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和高端生物农业的实践,不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更为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出一条新路。 产品创新:从亩产“桑塔纳”到亩产“大奔驰” “转型”、“创新”、“新兴产业”、“生物农业”,在苏南无锡,这些名词,不只是时尚在人们的嘴上、文章中,更实践和实现在田野、大棚、厂房、市场和餐桌上,甚至成为顶级专家们学术报告中的一个个典型案例。 在全国建立首个茶种基因库的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因为研发了多个全国首创的生物技术应用于茶叶种质资源选育和优化、病虫害防治等,使农民过去卖不出好价钱的低等茶,因氨基酸营养富集而价格翻番,开发的“茶叶菜”,使基本难以上市销售的夏秋茶,成为宾馆饭店的高档菜蔬,农民每亩可增加效益30%以上。 宜兴市境内的无锡太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有1.8万多亩果树、花卉苗木等高效作物。在10万平方米的各型钢架大棚中,最大的一个苗木大棚达1万平方米,棚顶上均为太阳能电池板,室内有自动温控设备和自动喷滴灌设备。组培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年产100万株的蝴蝶兰,亩均效益超过50万元。 在锡山区境内的无锡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台商兴建的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首期12组钢架“组合菇房”整齐壮观。技术总监虞子服向记者介绍,这些“组合菇房”应用了多种生物技术后,一亩面积的产出近300万元。记者和在场的农技干部一起扳指头计算的结果,一亩地纯收入购一辆进口“大奔驰”,绰绰有余。 无锡市副市长陈金虎介绍说,生物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主攻方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无锡致力于将生物技术融入现代农业,努力实现高效规模农业与高端生物农业的互动发展,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去年生物农业产业规模已达8.5亿元。按照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市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要达到30亿元;到2020年,要实现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产业创新:从“感觉农业”到“感知农业” 2007年夏初,太湖蓝藻爆发,一场空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有限性的矛盾。在全面组织实施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同时,无锡市全面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解决太湖无锡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无锡市在优化提升畜禽养殖规模水平的同时,积极发展生物有机肥产业。仅江阴市“联业”和宜兴市“新天地”两家生物科技企业采用生物菌技术,年处理畜禽粪和消纳各类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就达 300余万吨,年产有机肥250余万吨,推广应用近5000万亩次。 “在产业转型中,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 农业形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跃升,关键在创新。”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 近年来,无锡市以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及其它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通过高科技人才和高技术生物农业项目引进,快速形成高效低碳生态农业产业链,从过去结构调整盲目跟着市场走的“感觉农业”,走向以生物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和载体的“感知农业”,开拓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无锡市天蓝地绿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项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协议,通过物联网的现代传感技术及软件信息技术对有机农作物从来源、生产、检测体系及快递物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可视数字化管理,并为消费者提供全程可视追溯查询平台,让蔬菜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节点都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在江阴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定山养猪专业合作社内,有600头猪戴上了“传感耳标”。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外形普通的圆形小耳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猪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是猪的电子身份证,里面藏有一个具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上面写入了它的所有信息。饲养员只需拿着配套的“手持机”,对着猪遥感一下,就能读取这些信息。通过对猪肉质量的全程监控,定山出产的每一头成品猪、每一块猪肉,都有可追溯的档案,老百姓可以吃上安全放心肉。 “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作出了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如果说物联网产业是一座高峰,那么我们当时还在山底;如果说物联网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当时还在起跑线。但现在我们已开始起跑了。”在刚刚结束的2010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杨卫泽这样提起无锡市正在建设和启动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而其中的“感知农业”,已经在全国率先起跑了。 机制创新: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 在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内,有两位被称为“大白兔博士”的“海归”杜福良和徐捷,从美国回无锡创立的“530”企业,养了许多大白兔。他们自主研发的一项技术,可以让每一只大白兔变成一个微型的“制药厂”,从兔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蛋白质,可以为血友病和脑溢血患者止血治病。过去国内药厂产量低,只能满足国内5%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很多人买不到药,也用不起药。“大白兔博士”和大白兔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无锡有个很有名的“530”计划,5年要引进30名海外留学归国领军型创业人才。此后,又相继推出“后 530”计划和引进外籍科技领军型人才的“泛530”计划。2006年以来,无锡市、区两级分别兑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资金4.41亿元和4.75亿元。今年4月又宣布实施生物农业“130”计划:每年向全球引进生物农业产业领军型人才30名以上,最多可获9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3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宜兴市境内的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以牛粪、猪粪、鸡粪、醋糟、酒糟、中药渣为原料的生物多功能绿色环保肥料的研发和生产,吸引了国内外15位博士、10名正副教授和60多名在读博士、硕士的参与,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发了3项国内领先的高科技生物多功能肥料产品。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实行和体现现代农业制度及其成果。”无锡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继鹏说。近年来,无锡市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注重新兴产业战略的宏观决策和政策上的创新,同时,也注重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的创新。 在无锡农博园,被誉为“台湾食用菌大鳄”的冠荣企业集团与锡山区签订合作协议,借鉴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由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冠荣投资建厂房出租,对所有入驻的生产商,均实行菌种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标准等统一服务。目前,共筹集民间资本逾2000万元,并完成整个3期工程规划;一期建设的12幢现代化“菇房”,因其亩产出近300万元的诱惑,引来12个企业抢先投资。 无锡现代农业综合创新试验区,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优化调整之大成的大型农业综合创新试验区。它一改传统产业园区政府主导、运作、管理的“包办”机制,一区十园按照“市区镇联动、公司运作、因园而异、归口管理”的运行模式,将发展新型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有机融为一体,成为综合创新效应的集成区。 像这样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在无锡并非个别。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说,近年来,无锡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工厂化、设施化发展,加快引进和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全市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到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153个,占全市耕地面积比例达22.2%,培育年产值超亿元园区5个。全市现代高效农业面积由2005年的59.2万亩提高到105.8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由2005年27.2%提高到50.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