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cctv致富经:颜色越黑越值钱

网友投稿  2009-07-01  互联网

         这里是江苏省赣榆县李朱孟村的万亩黑莓基地,2008年7月中旬,记者到当地采访的时候,碰到了一群县城里过来采摘的游客。 

         游客韩小阳:“我一直以为这是桑枣,怎么现在人也奇怪了,桑枣怎么都种的这么大。” 

         记者:“口感怎么样?” 

         游客:“很好,酸酸甜甜,那比桑枣好吃。” 

         这些游客采摘的这种形似桑椹的植物叫黑莓,原产于北美,因营养丰富在国外被称为水果中的“黑钻石”。黑莓果除了可以鲜食外,主要用来加工成各种食品及饮料,此外还可以提炼食用色素、天然香料等。 

         游客闫青:“想带孩子见识一下,我们自己也没见过。” 

         记者:“今天是过来玩是吗?” 

         游客李静:“嗯,过来玩的。” 

         记者:“以前见过黑莓吗?” 

         游客李静:“以前,前几天同事拿过来吃的尝了,没摘过。” 

         游客们只需每人交10元钱,就可以在专门的采摘区体验采摘黑莓的乐趣,还可以现场品尝现榨的黑莓汁。在欢墩镇,黑莓种植总面积已达到两万多亩,年产3万多吨黑莓果,当地五千多农户依靠种植黑莓致富。而在2003年以前,当地很多人不但没有见过黑莓,连听都没听说过。黑莓产业的形成最初是因为一个叫李入红的老人。 

         李入红是欢墩镇李朱孟村的村民,2002年,一次闲聊中,他听说临近的吴山镇有人种植黑莓。在此之前他从没见过黑莓,当时就拉了几个同乡去看个新鲜。 

         李入红:“我们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就在地头开始销售,是0.95元至1元,三亩八分地,那一天早晨就卖了多少呢,卖了800元钱。” 

         2003年初,李入红和同村其他五个人一起,以每株1.2元的价钱从吴山镇买回了5000多棵黑莓苗。 

         李入红:“吴山是个山区,我们这儿是个林地,因为在那个地方引进来苗子,它那儿适合,我们就适合。” 

         朱孟村80%的土地属于沙性土壤,而黑莓具有耐旱耐瘠的特点,非常适宜在当地种植。2004年7月,李入红试种的三亩黑莓收获了。 

         李入红:“一亩地一般的就能达到4000斤,赚了1.2万元钱。” 

         当年,李入红以每市斤一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看到李老头一个多月时间就卖出了一万多元,村里很多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被称为黑莓的东西。李忠彬是李入红的邻居,也是最早找上李入红跟进种植黑莓的人之一。 

         李忠彬:“到秋天呢,挖这个土,把这个头埋起来,埋起来呢它扎根了,扎根以后呢,到过年把这儿给它剪断,剪断以后呢,它一扎根就拿来栽了。” 

         因为之前产量很少,商贩不肯出车收购,李入红都是把黑莓拉去吴山镇卖,很不方便。到了2005年,朱孟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黑莓,形成规模后,欢墩镇也有客商过来收购了。 

         记者:“您是出口到日本是吗?” 

         山东莱阳收购商邵长芳:“一些大厂家是,像我们就是欧美国家吧。” 

         记者:“他们都干吗用呀?” 

         山东莱阳收购商邵长芳:“吃。” 

         山东日照收购商李关志:“色素要提一部分,剩下的果汁呀,果肉呀要做食品用,很多用途了,有的比如说,有的酒厂可以拿它发酵,做发酵剂,有的化妆品厂它提炼颜色,然后剩下的果肉可以做果酱呀,沙拉呀一类的东西。” 

         黑莓成熟期集中在六月底到八月初的一个多月时间,并且必须由人工采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美发达国家人工采收鲜果成本昂贵,因而黑莓生产发展受到制约,占消费总量80%的黑莓食品需要进口。 

         2006年,欢墩镇的黑莓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万多亩。黑莓收获的季节,四处都是收购点,但是随着外地收购商增多,一些路途遥远的收购商开始有了抱怨。 

         山东莱阳收购商邵长芳:“不利于运输,皮太薄了。这样拉家去,这个汤淌掉了。” 

         赣榆县黑莓业协会副会长张斯鹏:“成熟以后,采摘的大约就在八九个小时,只能存八九个小时。” 

         李关志是山东日照的黑莓收购商,每年加工黑莓冻果达七八百吨。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七月份他都会到赣榆来收购黑莓。 

         李关志:“黑莓这种水果吧,以颜色为主,越黑越好,因为它果皮比较薄,所以运输的情况下,把那个果皮薄了,破了以后把里面的果汁就淌出来了,颜色就不是黑的了,就变成红颜色了,所以这个必须在最短的时间把它冷冻起来,最短的运输途,最短的地方把它冷冻起来。” 

         当地农户每天四点多钟开始采摘黑莓,七点左右交给收购商,而收购商必须赶在下午之前将黑莓运进冷库加工,整个流程必须控制在十个小时以内。2006年,李关志拉了一车5吨黑莓回到山东,因为路上时间过长而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李关志:“运回山东做出来,哎呀收来的是黑莓,做出来的是红莓,颜色太不好看了,所以客户不认可了。” 

         怎么解决黑莓长途运输不便的问题,李关志在赣榆转了几天,找到了一个人。王建华是赣榆县一家制冰厂的老板,有一个500吨库容量的冷库,李关志看中王建华冷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希望他能够帮自己加工冷藏黑莓。 

         王建华:“他就是加工好一车,够一车马上拉走,因为如果他要是压了车,时间长的话,肯定容纳不了那么多的量。” 
         
         记者:“实际情况走的怎么样?” 

         王建华:“实际情况走的很快,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车吧。” 

         记者:“一车有多少吨?” 

         王建华:“有20来吨,30吨。” 
         
         每加工一吨黑莓,李关志付给王建华600元加工费,靠一个多月加工储藏黑莓王建华就可以赚到十几万元。看到黑莓发展对冷库的需求越来越大,2008年1月,青口镇的李新立在黑莓种植比较集中的村建起了黑莓冷藏加工厂。黑莓上市的季节,他的加工厂平均每天可以加工30吨冰冻黑莓果。 

         李新立:“搬到地头以后呢,从采摘到加工结束,四个小时以内就全部结束了。” 

         李新立原来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有固定的客户源。对国际市场上的黑莓行情也比较了解,看到自己家那边黑莓种植面积越来越大,2006年,他回到家乡开始做黑莓冷冻加工的生意。 

         李新立:“我们加工黑莓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颜色,色泽的保存问题,像这样的原料呢,我们要经过人员的挑选,人工挑选,像发红的这个果子,我们只能作为B品或者C品进行加工,我们做的产品必须是全黑的,完全成熟的,全黑的,糖度一定要达到8以上。” 

         记者:“入库之后能储藏多长时间?” 

         李新立:“冻好的产品呢一般的保持在两年。” 

         经过冷冻的黑莓保存时间可以由原来的几个小时延长至两年,欢墩镇加工好的速冻黑莓90%以上都销往欧美等市场。现在,像这样规模的加工厂,赣榆县已经有六七家,都以生产黑莓速冻果为主,黑莓产业已成为欢墩镇的支柱性产业。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7-01/1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