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重庆潼南:倔强妹儿让虫虫飞起来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7-02  互联网

  “妈妈告诉我:逢贵莫赶,逢贱莫懒”

  倔强妹儿杨红英让虫虫飞起来

  杨红英在潼南发展了50多位黄粉虫养殖户。

  憧憬:她有颗不安分的心

  “我不愿意一直打工,就想做点儿自己的事。”32岁的潼南农家女杨红英有颗“不安分”的心。十几岁时买的一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已经翻得稀烂,至今仍放在床头。她说,她喜欢看经商故事,喜欢研究别人为什么成功和失败。

  她17岁高中毕业出门打工,在一家服装厂当工人。2000年,她刚刚20岁,有点儿小积蓄,就跟两个朋友在重庆开了一家公司,代理广州一个品牌的日化品。资金、经验不足,两年后公司开垮了。杨红英扛着行李就到了浙江,揣着自己的老板梦,继续到服装厂当打工妹。“不管啷个,要先挣钱。”

  2004年,她又回了重庆,在超市推销日用品、推销啤酒、奶粉。一边挣钱,一边找机会。她发现,对她这种本小没平台的创业者来说,大城市似乎没有机会。两年后,她回到老家潼南县古溪镇。17岁之后就折腾不停的杨红英在家闲起了,天天窝在家看电视。

  盲目:电视看到创业项目

  杨红英看电视,居然也挑动了“致富神经”。

  电视里“致富经”之类的栏目不停地在播放山东一个养黄粉虫的项目,说是这种虫在农村好养殖、很赚钱。节目里说,黄粉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不仅可作特种养殖,是蝎子、观赏鱼类、鸟类等的优良饲料,还能作一般畜禽的饲料添加剂,能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人也可以吃,是一种食品昆虫,是优良的蛋白食品。

  杨红英心动了,马上就行动,一个人跑到山东考察。在火车上,她一路打听这个项目。到了山东,她没直接去那家公司,先问了问她住的那家旅馆的老板。所有人都说,那个公司做了很多年,应该还不错。

  可真见到黄粉虫,杨红英害怕了。小虫蠕动着,她捉都不敢捉。“我是来学养虫的,要是怕的话,就养不出来了。”她不停地提醒自己。学了技术后,她花8000元钱,买了3箱虫卵,满怀期待地回到了潼南。

  “当时觉得,这些虫卵两个多月就能养出一千斤虫。我跟那公司签了合同,他们以28000元一吨的价格回购。这样算下来,我马上就能赚几千块钱哦。”杨红英兴冲冲地养了两个月,现实却很残酷,虫根本就没养出来。

  这时候,她又得到一个噩耗。跟她签合同的那家公司倒闭了,根本无法回购她养出来的虫。她亏了8000元和两个月时间。如果是大多数人,都会自认倒霉,可杨红英却有股倔劲,她认定养黄粉虫能赚钱,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书自学,还在网上查找相关研究教授的电话、Email,到处打电话、发邮件去问。“一定要把虫养出来。”

  虫养出来了,她又琢磨怎么降低成本。书上说,可以用麦麸养虫,也可以用糠。重庆不好找麦麸,基本都是靠买,糠却到处都是。杨红英用糠养虫,没想到长出糠虱子,白粉粉一片。琢磨着用农村到处都有的红苕藤喂虫,虫吃得欢,她猛起喂,虫又死了……

  动摇:养鸡一年亏十万

  到了2007年,虫终于可以大量上市了。她还琢磨着发明出了黄粉虫分离机,获得国家专利。

  杨红英带着这些“宝贝”产品,开始跑市场了。到了餐馆,家家都摇头,说不需要。“卖不出去,我就自己养鸡,用我养的虫来喂!”杨红英觉得,这个就是好东西,养出来的鸡比别的鸡好吃,自然不愁销路。她先喂了二十多只土鸡。两三个月后,她挑着这些鸡到镇上卖,销路却一般。

  杨红英觉得是鸡的品种不对,拿出积蓄,还借了些钱,在农村租了大房子,买了几百只野鸡,准备大干一场。她想得很好,房里养虫,院坝养鸡,一定赚钱。晚上6点多野鸡拉回家,九点就开始有鸡死了,第一天就死了几十只。此后,鸡天天死。杨红英又急又没法子,抱着死鸡哭。为给鸡治病,药钱一次就花几百元,鸡还是死。她像照顾病人一样照顾这些鸡,两个多月,她喂的鸡从没喝过冷水。她到处挖草药,天天熬板兰根等药给鸡吃。最终,有64%的鸡养活了,但又开始有人偷鸡。

  加上药钱,她的养鸡成本高达60多元。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她养的“高级鸡”却卖不掉,都嫌太贵。下蛋后,蛋堆一屋也卖不掉。租来的房子又漏雨,雨全淋到虫里,虫也一箱一箱倒。

  此时,杨红英已经在黄粉虫里投了近十万元钱,号称“打不死的小强”的杨红英也想放弃了。当让她没想到,却遭到了一向支持她的丈夫的反对:“你匆忙选项目,现在怎能又草率放弃!”务农的母亲也说:逢贵莫赶,逢贱莫懒。

  转机:还清欠款还赚钱了

  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做,杨红英心里没底,到处打听行情。一位做黄粉虫养殖研究的教授告诉她:“项目是个好项目,过一两年会好转。”

  但杨红英仍然忐忑,她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一两年。她想去贷款,却没人愿意给她担保。这时,政府鼓励农民工创业,她总算贷到了3万元钱。那是她创业最艰难的日子。她和老公分头跑市场,一个跑成都,一个跑重庆,宠物市场、花鸟市场挨家问。她还在网上到处发卖虫的帖子。一开始,花鸟市场的人也不接受她的货。那段时间,杨红英已经3年没买过新衣服了,进城都怕见到熟人。

  坚持就是胜利。随着市场开始接受黄粉虫,再加上很多以前养黄粉虫的人多数已经撤退,2009年初终于开始有人买杨红英的黄粉虫了。花鸟宠物市场成了杨红英最大的客户。这一年,黄粉虫的价格一路飙升,成本4元多一斤的黄粉虫最高卖到了12元。杨红英一年卖出去四五十吨黄粉虫,不光还清了欠债,也开始赚钱了。

  未来:黄粉虫也有产业链

  去年,形势继续一片大好,杨红英卖了六十多吨黄粉虫。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杨红英注册成立了微企,得到政策支持。她还带动当地的农民创业,发展了50多户养殖户,跟他们签订了收购合同。很多养殖户一人一个月就能赚2000多元。可去年十月之后,由于大量外销的黄粉虫杀入国内市场,黄粉虫价格一路下跌,一直跌到了现在的6元。杨红英从养殖户手里收一斤,要倒贴一斤的运费。

  不过,几番在市场“呛过水”的杨红英说,她心里有底。其实,今年初开始,杨红英就没有大规模养殖黄粉虫了。从养虫最赚钱的2009年开始,她除了发展养殖户,她还未雨绸缪地做了几件事:成立生态鸡养殖协会,把“虫子鸡”做成特色品牌;跟工商大学合作,探索进行黄粉虫深加工,提炼黄粉虫油、蛋白粉;继续将黄粉虫作为原型食品推广,“现在,敢吃黄粉虫的人越来越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杨红英说,未来她希望把产业链做长,把她起于草根的微企做大。

  从杨红英的身上,几乎每个渴望创富的“草根”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对财富的渴求、创业的盲目、就凭胆大往前冲,一个人前冲后突唱一台戏……她身上同时又有成功创业者的很多特征: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常人难有的执着、在市场中摸爬出来的对所处行业的透彻认识……

  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她3年没买新衣服,上街都怕熟人看到。这个高中毕业的瘦小农家女终究咬牙坚持了下来。重庆晨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身披绶带,作为重庆市优秀微型企业代表接受表彰。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7-02/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