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节县龙桥土家族自治乡,瑞丰、阳坝两个村海拔都超过1300米,气候恶劣、位置偏远让这里的农民常叹致富无门。2010年3月,在龙头企业的帮助下,这里组建起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当年就使入社农户获得了亩均3500多元的纯收益。当地农民感叹:“原来这里是穷旮旯,现在变成了聚宝盆!”
发展反季蔬菜
高山自有优势
由于海拔高,瑞丰村的冬天较长,要从头一年的11月底一直持续到次年的3月底。整个冬天,气温较低,不适宜户外劳动,这使得当地农业生产只能集中在每年4至11月这7个月中,玉米、土豆只能种一季,一亩地纯利润只有400至500元。
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当地政府于去年3月引进龙头企业,在瑞丰、阳坝两个村建立了桥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瑞丰村五组村民刘红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他将家里的3亩多地都种上了青海椒,到去年11月底海椒全部收完之后,刘红算了一下账:“一共收了9000公斤青海椒,按照每公斤1.6元的协议收购价,再除去每亩500元左右的成本,纯利润有近1.3万元,这个收入相当于我种10年粮食了!”
桥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桥说:“如果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我们这里处于劣势,但种蔬菜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青海椒为例,低山地带是11月底种,次年3月开始成熟;而我们这里却是4月初种,7至10月期间逐步成熟收获,时间完全错开。因此在我们这里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不但可以卖个好价钱,市场前景也广阔。”
瞄准大宗市场
避开区位劣势
笔者近日在瑞丰村采访时,当地农户正忙着采收今年种植的灯笼椒。林桥说:“今年收成很好,从7月份开始,我们每天从早晨8点开始收,一直要忙到夜里1点多,天天都有20多吨灯笼椒从这里运往成都、长沙、武汉等大城市。”
该合作社成立伊始,瞄准的就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宗交易市场,奉节本地市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林桥说,这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我们这里距离奉节县城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从区位上说处于劣势。而瞄准大宗交易市场,可以避开地理位置偏远这一劣势,反而突出了反季节蔬菜的需求优势,可以尽快扩大规模。”
但大宗交易市场的价格每天都在变,相比于就地就近销售,价格并不由菜农自己掌控,如何才能保证他们的权益?“我们采取的是以协议价收购,销售后再进行2次返利。”林桥说。
2010年,当地种植青海椒的协议收购价是每公斤1.6元,而在大宗交易市场的出售价格达到每公斤3元左右,销售后共获利9万元,其中40%用于合作社日常运营,60%进行2次返利,入社农户每亩获得返利128元。
“今年由于销售还未结束,还不能确定具体返利金额,但应该比去年要高。”林桥说。
合作社管理规范
获得农户信任
去年3月桥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时,入社农户202户、种植规模400亩。而到今年3月时,入社农户已增加到804户,种植规模也迅速扩大到了1500亩。“除了种植反季节蔬菜效益好之外,我们的规范化运作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是一大原因。”林桥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的几乎所有关键环节,均是由入社农户共同商议决定的:从合同的签订开始,各项细节都由入社农户与合作社共同协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运营中,合作社的班子成员也由入社农户选举产生,每月召开大会商议合作社发展的具体问题;在销售中,协议收购价也由入社农户和合作社共同商议决定,同时由他们选举外地大宗交易市场代表,尽可能做到销售利润透明化……
更难得的是,所有合同、会议记录和财务收据全部备案集册,随时接受入社农户的查阅。“桥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很有启示意义,为此我们专门作了详细的经验总结,准备向全县合作社推广。”奉节县万元增收办公室负责人胡序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