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息烽县流长乡营中村:黑葡萄照亮致富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6-20  互联网

 

  葡萄含糖量16.3%,采摘期从7-11月,夏黑、雨水红、乌江红、紫玉无核、紫温克等九种葡萄品种轮番上阵,半年都是葡萄节。6月14日,笔者走进息烽县流长乡营中村葡萄种植基地,900余亩葡萄沿路延伸,园里茁壮的葡萄藤条蔓上泥桩,手掌般的葡萄叶簇拥生长。一提提葡萄穗贪婪地吮吸着阳光,正诠释着营中村过去的苦涩和现在的甘甜。

  从取经到真“金”

  虽然距离乡镇仅有3千米,但以前的营中村却很少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土壤贫瘠、干旱少雨是村里发展的最大阻碍。2012年以前,玉米、水稻依然是这里的主导农作物。村里300多户人,过完春节大家都往外跑。“在没有产业的年代和村,哪敢谈发展呢。”营中村支书郑朝铨回忆说。

  2012年,调整农业产业调结构的号角再次在流长乡吹响,营中村搭上了这趟“班车”,在去安顺平坝考察回来和在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后,营中村在村里栽上了葡萄。“发展水果种植业在我们村里是少数,我们热情都很高,但因为葡萄的选苗单一,土质贫瘠,加上那年大雨,村里的葡萄毁于一旦。”营中村李家湾组李开祥告诉笔者。

  天不逢时,地不借利。这对营中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眼看刚要起步的营中村就要“夭折”,郑朝铨在感到痛心之余,心里更多的是不甘。经过乡里多方对接、协调后,葡萄苗公司重新更换了几种不同的葡萄苗,同时建议农户将自家农粪搬运到地里,增加土壤肥力,村里在农闲时组织农户参加葡萄种植技术培训。

  2015年7月,流长乡营中村“乌江红”葡萄首获丰收,在召开的品尝大会上,乌江红、夏黑、水雨红等多种品种及天然无公害葡萄吸引了前来品尝的游客。经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厅、贵阳市农委等上级部门有关专家测产验收后,认为初产夏黑葡萄单穗平均重量0.5公斤,含糖量16.3%,折合亩产1254.9公斤,以现行市场价12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5058.8元;初产早红蜜(雨水红)葡萄单穗平均重量0.4公斤,含糖量14.1%,折合亩产959.34公斤,以现行市场价1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9593.4元。从藤上到口中,营中村葡萄经历了从取经到真“金”的蜕变。

  脱贫致富,更是我们的事

  提起村里葡萄产业致富的带头能人,郑朝铨不禁想起了下寨组的黄永华和李家湾组的李开祥。

  烈日当头,黄永华正带着妻子在自家的葡萄园里忙个不停。黄永华告诉笔者,在2011年回家过年后,43岁的他便决心和村里一道发展葡萄产业。从2012年2月开始,黄永华不但把自己土地全部种上,还将村里的土地也流转过来,到现在他家种植的葡萄已有20多亩。

  “村里葡萄最大的优点就是品种多、采摘期长、无籽、皮脆、紫黑光泽,可放置时间长”,说起葡萄的优点,黄永华说,将近半年都可以吃着葡萄,在营中村过葡萄节。去年他种的夏黑葡萄才开始挂果,就有葡萄400多斤,收入2000多元,今年挂果的葡萄近6亩,预产1万多斤,收入在6万元以上,不知不觉便走上了致富道路。

  除了像黄永华这样的大户,村里还有许多1亩以下的精心耕种者,李开祥就是这样的代表。2012年,他因地制宜,在自家的7分地里种起葡萄,因为品种选得好,管理技术到位,去年还获得了2000多斤1.4万元的大丰收,如今他已是村里葡萄种植的土专家,并时时为村民培训各种种植新技术。“脱贫致富也是我们老百姓的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大家种好葡萄,带领更多人致富,才不愧‘土专家’称号”,李开祥说。

  “靠山吃山这么多年,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这片贫瘠的土地能让自己脱贫致富”这是黄永华和李开祥的共同感慨。现在的营中村,村民已掌握种植技术,村里有劳动力和土地的许多农户都是葡萄种植的“老板”,他们拥有销售的联系电话,加上葡萄独一无二的优势,葡萄成熟没多久就供不应求。

  葡萄不言,下自成蹊。如今葡萄正在悄悄改变着营中村,2015年营中村98%的村民参与了产业结构调整,现今葡萄种植已达965亩。去年全乡“乌江红”葡萄产量达6万余斤,实现产值30万余元,而营中村就占了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6500元增加到如今的10000余元。

  葡萄背后的挖井人

  “看着村民增收致富,心里高兴!”没有往日的激动,只有默默的付出与帮扶,营中村村支书郑朝铨说,村里的葡萄在经历过生死磨难后,他一直想感谢的是村里紧紧团结的党员干部和默默支持的群众。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这是营中村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营中村现有党员33人,党支部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及时、透明。在葡萄种植遭遇灾害后,为坚定群众的信心,村里立即召开了支部大会和党员大会,动员全村党员挨家挨户逐一做工作。“党员大会召开了几十次,群众大会召开十多次”,郑朝铨说,不能愧对群众的信任,为了使群众相信,他率先在自家土地里种了3亩葡萄,随后村里党员也带头种了起来,现在的葡萄地里,还依然放置着当时的“党员示范户”标牌。

  随着郑朝铨的带领,近几年营中村党支部不断被评为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但荣誉终归过去,村里现在正准备成立‘乌江红’合作社,同时将无劳动力的农户土地流转过来,采取农户入股的方式,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郑朝铨说,除此之外,还将争取政策支持,结合葡萄采摘时间在村里发展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社。经统计,如今村里房屋能直接打造成旅社的已有2家。

  经济在增长,群众在致富。葡萄产业的发展使营中村赶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快巴,今年6月4日,营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评审,营中村下寨组正式作为2016年息烽县级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建设,并争取项目资金554.95万元。时代春风迎面扑来,营中村即将在农业产业、房屋风格、乡村风貌、乡土文化和基础设施及生态绿化等方面谱写新的变化。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6-20/1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