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灵川三小伙独辟蹊径闯出特色种植路

网友投稿  2014-10-17  互联网

 

向灵勇在仔细观察蓝莓生长情况

向灵勇在仔细观察蓝莓生长情况

肖祥付种植的草皮卖出了好价钱

肖祥付种植的草皮卖出了好价钱

陆家大给大棚里的菊花淋水

陆家大给大棚里的菊花淋水

  稻田不种水稻,栽花种草;山坡不栽桃树李树,种上小小蓝莓。致富能人向灵勇、陆家大、肖祥付三个小伙子不走寻常路,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广开思路,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近日,记者探访了他们的特色种植基地,听听他们的种植经。

  砍掉桃树种蓝莓 蓝莓敲开致富门

  走进海洋乡苏家坪蓝莓种植基地,一排排低矮的并不起眼的小果树映入眼帘。“这些都是蓝莓的果树,没想到在桂林也能产蓝莓吧。”基地主人向灵勇一边介绍一边端来了自制的蓝莓红酒,蓝莓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

  “我是属于标准的不爱城市爱田间。我觉得家乡的一山一水养育我成长,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向灵勇告诉记者,他200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科技英语专业,毕业后虽然留在广州从事翻译工作,但他心里却念念不忘故乡的山山岭岭,常常利用翻译科技资料的机会,收集国外特色种植项目信息。

  2009年2月的一天,向灵勇在翻译一份资料时获得了有关美国蓝莓的信息,知道了这种原产美国的水果因具有明目、改善血液循环、延缓脑神经老化、预防血栓形成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而被国际粮农组织认定为人类五大保健食品之一,在海外备受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当时我就想,这个水果是个新东西,销路、市场都好,应该很有发展前景,可不可以引进老家种。”于是,他马不停蹄,跑遍了浙江、山东等地的大型蓝莓种植基地,实地了解蓝莓对土壤、气候、环境的要求,并到处拜师学习蓝莓种植技术。

  但在那时候,家乡大部分土地还是以种植桃子等作物为主,对于蓝莓这种娇贵的外国水果,许多乡亲都没听过,更别说种了。土壤适不适合?产量高不高?种不活怎么办?这些问题不光是乡亲们担心的,也是向灵勇需要解决的。种植前,向灵勇多次对土壤进行了检测并选择了适合种植的蓝莓品种。“我选择了南高丛蓝莓,它果实比较大(直径可达lcm),成熟期早,鲜食风味佳。在山东青岛地区栽培果实于5月底到6月初成熟。南方地区成熟期更早,而且它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喜湿润,抗旱性差,温度适应能力大概是40摄氏度到零下30摄氏度。我种蓝莓的地方pH值为4.5~5,温度35摄氏度到零下2摄氏度,完全适合南高丛蓝莓生长。”说起蓝莓的种植,向灵勇信心满满。

  2010年3月初,向灵勇全面掌握了蓝莓种植技术,于是投资2万多元从杭州一处蓝莓种植基地引进种苗1200多株,栽种在海洋乡苏家坪村的7亩坡地上。这1200多株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亚热带的南高丛蓝莓树,经过向灵勇3年多的精心栽培,于去年5月开始挂果,共采摘鲜果1000多公斤,收入达10多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向灵勇果断砍掉了家里的5亩桃树,全部种上了蓝莓树。

  今年6月,2010年种植的那些蓝莓树到了丰产期,每亩产量在250公斤左右,总产量近2000公斤,每公斤价格120元,收入非常可观。”

  据了解,目前桂林市的蓝莓种植尚属新技术。除向灵勇外,在龙胜、雁山也有少量种植。向灵勇的蓝莓在灵川种植成功,已引起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以及市、县政府的关注。各级领导和水果专家专门前来考察,有意培育蓝莓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我回家种地的原因,主要是想创业,建立一个以种植蓝莓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高效生态农庄,带动乡亲致富。将来种植规模扩大后价格可能有所下降,但每公斤40元的价格是能够保持下去的。”说起未来,向灵勇信心满满。

  从打工仔到菊花种植大户

  走进灵川镇同化村菊花种植基地,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灿烂绽放的菊花,在风中左右摇曳,延绵成一片金色花海。田间,菊花基地主人陆家大和他的家人一起忙碌着,把刚采摘的菊花搬运到货车上,准备发往广州。

  这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农场主,其实是灵川镇有名的菊花种植大户。8年前,他告别打工生涯,投资10万多元,在灵川镇同化村俸家自然村流转成片土地50多亩,建起了这个菊花种植基地。“当时,大家都说我傻,放着50多亩的水稻不种,种个花。他们不知道,这个菊花是好东西。”陆家大告诉记者,菊花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脆弱,它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所以,灵川比较适合种植菊花。加上他在贵港市一家花圃打工多年,掌握了全套菊花种植技术,所以对于菊花种植,他很有心得。为了让大家看到种菊花的好处,他一头扎进基地精心培育菊花:扦插、扶株、除草、打头、疏蕾、造型、保叶、洒农药、除害虫等各个环节,都尽心呵护。

  不知不觉,乡亲们眼中的“傻子”已经成了种菊大户,也让陆家大赚了不少钱。目前,他的菊花主要销往南宁、广州、柳州、桂林等城市,主要供应各城市殡仪馆、陵园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销售网络。“菊花不愁销路,今年2月中旬以来,我销售了菊花80余万枝,净利润近30万元。”陆家大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小小草皮 铺开幸福路

  平坦的农田里,一眼望去,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炎炎烈日下,几个工人仍在干活,他们用铁锹将长好的草皮一块块铲起来,再堆叠捆扎在一起。这里是同化村鸟笼铺自然村草皮基地村。田里不种庄稼,种起了草?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些草皮的收益还不错呢。

  “我种草皮14年了,桂林12县5城区的绿化区域几乎都有我培育的草皮。”基地主人肖祥付自豪地说。据肖祥付介绍,他种植的草皮大多为马尼拉草,一年可收三次,每亩每次可卖7000元左右,一年下来,每亩草皮扣除成本后有利润1万多元。

  说起肖祥付和草皮的缘分,要回溯到2000年。2000年上半年,肖祥付在广州一处园林建设工地打工时,亲眼看到草皮价格5元一扎,就起了回乡种草的念头。“刚开始我只是一边注意了解市场信息,疏通销售渠道,一边学习种植技术,想着再回家试种,扩种。”肖祥付说,在外地了解到草皮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并确认灵川的土质适合草皮种植后,他立即引进马尼拉草种,在同化村委和甘棠村委流转土地50亩种植草皮,从此天天沉迷在草田里,按照学到的草皮种植规程,淋水施肥,撒药除虫,精心呵护这些草皮。三个月后,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回报,肖祥付的第一批草皮终于上市并卖出了好价钱,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

  肖祥付的第一批草皮种植成功,亲眼看见这些不起眼的草皮卖出这样好的价钱,过去质疑这个项目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肖祥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实践得来了的经验,耐心细致地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很多村民都开始种植草皮,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每年助农增收400多万元。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10-17/1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