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贵州:岑巩农民阔步迈入脱贫致富“黄金时代”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03  互联网

 

  “天蓝蓝地漫漫,山青青水涟涟。地里瓜果熟,田间稻鱼香,昔日荒山变绿银行……”深秋10月,步入贵州省岑巩县,处处是醉人的金色,镌刻在思州大地上的田园风光,溢香的果园,宣泄在岑石公路旁的丰收景象,如描如绘,如诗如画。

  沿着通往乡间笔直的水泥路,扑入眼帘的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到处散发着现代特色农业的气息。

  农垦文明迎来兴农春风

  岑巩古称思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之一。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岑巩县的老百姓耕作技艺在很早时期就非常发达,加上县内属亚热带温润气候,阳光充沛,降水丰富,水系发达。”岑巩县农业部门分管负责人告诉笔者,就是因为有较好的文化基础,老百姓接受新经验、新技术的思想转变快。据了解,岑巩县杂稻制种技术已有近40年历史。

  近年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岑巩县委、政府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实施“品牌立农、科技兴农、产业强农”战略,坚持农业“规模化、精品化、高效益”发展方向,采取“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社联建农业开发新路子,提升优质粮油、优质果品、优质烤烟、茶叶和油茶、生态畜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建成了3个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创建了思州水晶米、思州绿茶、思州柚等名牌产品。

  在杂稻制种、思州柚、烤烟等黄金产业的带动下,如今的岑巩,一条条柏油路或水泥路已通向各村各组,一栋栋小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小汽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当地群众依然:

  金种子快步踏上小康路

  “除杂、打包、上秤。”走进贵州省岑巩县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库,十余个工人正在嗡嗡的机器旁有序的忙碌着。

  “从我们陈总的笑容里你就知道今年肯定大丰收了。”工人罗成奎告诉笔者,他在这里上班有三年多了,每个月有4500元的收入。

  罗成奎嘴里的陈总正是贵州省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彪。只见他一边指挥着工人干活,一边忙着跟前来卖杂稻种子的农户打招呼。

  “我今年到水尾镇马家寨承包了150亩稻田生产杂稻制种,亩产近600斤,毛收入有60余万元。”前来卖杂稻种子的天马镇岩湾村村民廖秀彬说。

  岑巩县杂稻制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生产模式,让种农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公司跟红四方合作七八年了,他们公司生产出来的种子品质优良、诚信可靠,市场竞争力强。”正在采购种子的广东省金稻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智说,红四方生产的这些种子色泽度晶莹剔透,种出来的大米口感好,产量高,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

  杂稻制种从种植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种、产、销一体,不仅带富了群众,而且壮大了村级经济,成为群众致富的发展新模式。

  “今年,为了提高广大农户积极性,我们的收购价格提高到了14元每公斤,亩产最高的可达700多斤,产生效益5000余元。目前,我公司已经收购了100余万斤,预计可收200余万斤。”陈文彪告诉笔者。

  据了解,岑巩县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杂稻制种基地,目前,岑巩县引入办证生产企业7家、代制企业14家,形成制种行业市场竞争机制,成立了龙江水稻产业、卓宜水稻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全面发展杂稻制种产业,通过试种对杂稻品种进行优胜劣汰,优良品种下年继续推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今年完成制种新组合38个,其中两系17个、三系21个。今年,岑巩县种植杂稻制种面积4.52万亩,涉及全县9个乡镇72个村1.05万农户,预产种子500万斤,创收近亿元。

  金“柚”带动民富待客来

  “你们的柚子多少钱一斤?最大的有多重?今年产量如何?”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吴高尧老人的思州柚水果摊前,几个开着奥迪的商人把车停下来问个不停。

  “我是黔东南州欧福德原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段绪锋,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电商,利用“互联网+”把黔东南各县市有特色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特别是一线城市。”段绪锋告诉笔者,他之前在网上和各大报纸上看到岑巩思州柚的报道,就忍不住和几个合作伙伴驾车前来实地查看。

  “恩,这柚子果然与别处的不同,口感好,水分足,不黏皮,果肉鲜嫩,城里人肯定喜欢。”段绪锋一边说一边招呼他的几个同伴吃柚子。

  “我家今年有80多亩思州柚,今年天气好,柚子产量高,亩产最高可达6000斤。”吴高尧随手拿出一个柚子说,“这个柚子至少有6斤呢,按市场价3元算,一个柚子就有20多元。”

  吴高尧是岑巩县第一批种植思州柚的农户,1997年他开垦20多亩荒地种植思州柚,随后他带动家人陆续种植了80多亩,每年纯收入都在40万元以上。2008年,吴高尧带头成立了岑巩县兴发思州柚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建立思州柚基地16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12月,我们带了2万斤思州柚去杭州展销,6块钱一斤,还不到两天就卖完了,我们去6个人,卖都卖不快。”吴高尧高兴的说。

  据悉,2004年11月以来,思州柚成功获得了“贵州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与奥运推荐果品”等荣誉,2008年9月,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认证产品,2011年岑巩县将生产的文旦柚在工商部门注册为“思州柚”。目前,岑巩县已建成优质思州柚基地3.8万亩,现已挂果的有2.55万亩,平均年产果量达3000余万公斤,产值达9000余万元,通过与扶贫等部门整合资金,将每年以5000亩速度推进,预计两年内达到5万亩。

  “柚子熟了,就等着游客来品尝。”望着金灿灿的柚林,吴高尧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心满意足。

  小小金叶子致富大产业

  走进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烟草基地,烟农们正在忙着选烟、开秤卖钱。

  “我栽烟十多年了哦,那时候技术不好,各种设施落后、资金短缺、面积小,基本上没赚什么钱。”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烟农代国龙告诉笔者,“去年,当地党员干部多次上门去家里宣传,说白岩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在搞烟草种植,通过土地流转,能智能化和规模化种植烤烟,减少成本。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里种植了50余亩烤烟,今年得到大丰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机会600余人次,仅是付工资就要十余万元。”

  “烤房是国家建的,水、电、路各种设施都改善了,土地租金低,面积集中,有这些优势,还怕不赚钱吗?”代国龙说。

  代国龙只是该镇致富烟农的一个缩影。

  近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白岩坪村党总支与全体党员干部一起,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从抓好党建工作入手,助推全村产业发展,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实现全村经济稳健发展。

  2014年3月,天马镇原塘湾村、甘塘村、落坑村整合成白岩坪行政村,下设塘湾、甘塘、落坑和金叶烤烟专业合作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6人,其中有产业的党员68人。该村现有人口3930人,主导产业为烤烟、茶叶、养殖业等。建有省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一处,在村总支的带领下,园区实施党建“金叶子”带富计划,通过产业发展推进该村群众共同致富。

  据悉,近年,天马镇烤烟种植主体达300户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0亩,年均收购烟叶2.4万担,其中,白岩坪省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达5400亩。

  “今年烤烟长势不错,烟叶很粘手、油脂好,重量在增加,是个丰收年。”岑巩县凯本镇毛口村毛口组村民余永跃告诉笔者,今年从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到优化烟叶结构,都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加上天气适宜,今年,他栽种的40亩烤烟的下部烟叶已经达到烘烤要求,得到丰收。

  今年,岑巩县依然把发展烤烟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狠抓烤烟生产,以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支持为着力点,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积极引导农户规模种植。

  “有县里面超计划供应肥料,解决了因土壤未轮作肥力不足的问题,一片叶子比去年增重2g左右。”据管理凯本、客楼片区技术指导员杨细云介绍,今年县烟草部门通过超计划供应肥料对连续种烟烟地进行土壤改良,并根据烟农烤烟过程中所反映的烟叶变化情况,进行温、湿度的调配和处理,进一步保障了烟农的顺利烘烤。

  此外,岑巩县农业部门还通过送技术、送管理、送服务等活动,分阶段开展烟农培训,重点对施肥控肥、优化烟叶结构、大田管理等农事操作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烟农生产水平,全县烤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据悉,岑巩县今年烟叶种植面积4.6万亩,预计可产烟叶10万担,实现总产值1.4亿元。

  “稻田养鱼”“粮鱼双收”

  走进岑巩县思旸镇岑丰村,村民们还没有从稻子丰收的喜悦中醒过来,又忙着收稻田鱼了。

  “我今年搞了5亩地的稻田养鱼,吃鱼不成问题了。”该村马鞍田组村民龙克林告诉笔者,“他以前养过鱼,有技术,收获时每条鱼有1斤左右,一亩地大约能出鱼 150余斤,自家的5亩田毛收入可达3万元。同时,鱼能捕食害虫,鱼粪又是最好的肥料,稻田养鱼实现了稻谷和田鱼双丰收。”

  据了解,思旸镇把推广稻田精养高产技术作为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稻田养鱼”项目,已在岑丰、盘街两村建立了稻田养鱼基地,总面积达500亩,涉及2个村235户760人,预计年产值100万元。

  据悉,稻田养鱼作为黔东南州“6个100万”工程项目之一,今年,岑巩县共实施稻(荷)田生态养鱼1600亩,投放鱼苗24万尾,预计产值达240万元,惠及746户3301人。

  山连山,沟连沟,水产养殖大丰收。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山塘水库养鱼项目则是另一番风景。

  “我2011年开始养甲鱼,现在已实现年产甲鱼千余公斤,产值20余万元。”该乡龙湾村大龙坪组甲鱼养殖大户陈国昌如是说。

  截止目前,该乡有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水面近10000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5000余亩(其中甲鱼养殖343亩,总投放甲鱼幼苗10.8万尾,预计今年底将再组织实施440亩,投放甲鱼幼苗13.2万尾),建有龙湾、郑福、姚寨三个甲鱼养殖示范点;实施稻田养鱼100亩,投放鲤鱼鱼苗30000尾,建有车坝、郑福两个稻田养鱼示范点;同时,引导养殖户利用全乡各水库山塘、渠沟河流、新修鱼池等发展各类鱼种养殖(鲤鱼、青鱼、鲢鱼、江团鱼、大鲵等)4800亩,全乡水产养殖业正延纵横交错的渠系扩张,渔业养殖基本完成了由“多点开花”向“连片发展”的发展规模转变。

  据了解,该乡下步将加大水产养殖建设面积,首座鱼苗繁殖、鱼料加工、技术指导、鱼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渔业工场也已开建,正在积极打造“黔东第一鱼村”,保障该乡水产养殖户“养鱼无忧、卖鱼不愁”。

  近年,岑巩县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和农业产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经济板块。积极整合扶贫、发改、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项目和力量,结合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杂稻制种”主导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开拓等内容的总体要求,制订发展规划,并按年度分解各阶段性目标,指导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同时,抓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在示范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户带动作用,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按照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切实做好“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科技示范户和农技人员的培训,加强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通过企业自身发展有效带动全县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岑巩县共种植烤烟4.61万亩;种植精品水果(思州柚、水蜜桃等)1.04万亩;种植商品蔬菜4万亩,食用菌60万筒,有蔬菜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1500亩,远销港、沪;稻田生态养鱼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820亩;落实杂稻制种4.52万亩,成功向农业部、财政部申报了“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奖补专项,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精品果业)600万元,提升1.5万亩思州柚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培育家庭农场126家,种养殖大户230户,发展新型农技人员182人。

  下步,岑巩县将抓住全省农业转型大好时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成杂稻制种基地6万亩、优质粮油基地6万亩、烤烟基地6万亩、精品水果基地6万亩、蔬菜花卉基地6万亩、“两茶”基地6万亩,建成贵州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确保岑巩县原生态农产品既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又能享受“舌尖上的原生态美味”。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11-03/1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