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海拔一千多米、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山高沟深,直到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还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能够行驶车辆的公路。村里的东西运进运出,都要像这样人背肩扛,度过拦在村口的这条河。
记者:以前是背着过这个河是吗?
赵孝春:以前就是背着过这个河。
记者:过这个河要过多长时间啊?
赵孝春:热天还好一些啊,特别冬天,水冰冷刺骨。
村里的农民都以种植苞谷为生,需要向外运送的东西并不多,村里人就这样一代代生活下去,然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赵孝春打破了古老山村的沉寂。
赵孝春:整个全县直接要放入到市场上的可能就是1、2000斤。
记者:那你能占到多大的比重呢
赵孝春:我现在能占到四分之一。还那么大的数量,四五百吨吧。
现在,他每年要把400多吨的货物从这个小山村里运送出去,卖到重庆、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这些东西每年能给他带来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小山村里究竟有什么宝贝隐藏的这么深,几百年来却被他发现了,每年400吨的重量他又是怎么运出山村,并换取了巨大财富的呢?
上世纪80年代,赵孝春是茶丰村的村委会主任。当地村民们每家养猪也就是养一两头,到过年的时候自己吃。而赵孝春养了百把头,算得上当地的养猪大户。他把猪屠宰加工后用人工背过河,到18公里外的城口县城去卖,在村里成了头等的富裕户,然而,1994年生猪市场突变,让他的猪场难以维持下去了。
赵孝春:市场上猪才1块多钱一斤。那时我们就考虑到要亏个7、8万,非常恼火,卖也卖不出去。
越卖越亏,赵孝春干脆不卖了,把剩下的40多头猪做成腊肉,让一家子十几口人好好吃上几顿肉。
赵孝春:因为我们城口人从祖祖辈辈下来就是弄腊肉,没有保鲜设备,只有到了冬至,我们说的11月份,这个时候把猪杀了,不长虫,不臭。
然而,这次熏制的腊肉不仅没有留着让家人吃,而且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他发现了一个财富的宝藏。
1994年10月,万州市的一个领导来高阳村考察,而赵孝春是村里的养猪大户,领导考察完赵孝春的猪场,就在他家吃了晚饭。
赵孝春:我就留住他们吃饭,就用我们的腊肉,当时我们炖了我们的洋芋,还有香菇,就是我们本地产的菌蒸起来,煮起那个气味出来,满屋子都香。他们就说你那个腊肉为什么这么好吃。
市领导吃了以后大加赞赏,随口说这东西拿到城里肯定受欢迎。临走时还带了5、6个大块的腊肉说要交给单位食堂。没几天,那位市领导就托县里的秘书带信给老赵,说腊肉在食堂里很受欢迎,让他定个价要长期购买,这让赵孝春灵机一动。
赵孝春:结果那一下子把我提醒了,就知道肉能卖成钱,到大城市去,能够赚钱。
赵孝春把剩下的6000多斤腊肉送到离家500多公里的万州市去,一些送去给政府的食堂,另一些顺便去万州市里卖卖看,当时已经接近年关,赵孝春动员一家老小背着腊肉出了村。
6000多斤腊肉,一家6口人光在村口的河上就耽搁了一天,好容易上了公路,还要赶大巴车。这样跋山涉水五天四夜,终于把肉运到了当时的万州市,除了卖给政府食堂的,其余的腊肉在市场上竟然很快就卖完了。
赵孝春:当时那些肉卖10块钱一斤,确实非常高兴。
6000多斤腊肉卖了6万多块钱,这让赵孝春欣喜若狂,在万州了解的情况,让他发现了一个财富玄机。
原来川渝地区有吃腊肉的习惯,以前用柴做饭时,家家户户都能自己做。现在用上了煤和液化气,虽然自己不能做了,大家还是喜欢买来腊肉挂在阳台上随吃随切,赵孝春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赵孝春:所以说一斤肉能赚个2、3块钱,3、4块钱这么个样子,当时就好像,就激发了我一种心思就是想挣钱。
回到家,赵孝春决定养猪规模化生产腊肉赚钱,那么赵孝春的腊肉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能在万州市一炮打响?如果规模化生产,他要把腊肉一筐筐背出这样的深山吗?
市领导随口一句,让他发现深山的财富宝藏;能够赚钱,道路不通,400多吨的产品怎么运出深山?山上自动的滑框,赵孝春如何冲破大山阻碍,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
重庆城口县高阳村的赵孝春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当时万州市的领导在他家里吃了他熏制的腊肉后赞不绝口,说这东西拿到城里肯定能卖钱;赵孝春到万州市考察发现他的腊肉确实很受欢迎,他生产的腊肉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高阳村四面环山,村口还拦着一条大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农民还保持着腊月杀猪熏制腊肉的习惯,做一次腊肉能吃一年,但从没有人想到靠卖腊肉来挣钱。
记者:这里熏了多少肉?
肖波:三个猪的。
记者:拿这个能吃多久
肖波:一年,腌了就是有些客人喜欢吃,我们自己也弄好吃一点。
正是因为闭塞,这里的腊肉还是五百年以前的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一个是当地的土猪品种,一个就是这种熏制的木料——柏桠木
肖波:熏了就用柏桠,我们熏过了,用柏桠熏过的肉很香
这种大巴山特有的树木叫柏桠,本身就是一种中药材。用柏桠熏制可以防虫防腐消毒,腊肉不仅保质期长,还有一种内行人一闻就能闻出来的特殊的香味。
记者:我能闻一下吗,让我闻一下
赵孝春:可以可以。
记者:恩,很香
从万州市考察回来后,赵孝春决定养猪生产腊肉。但想到村口的那条河,他心里就打颤。自己卖猪的时候,过河就是个难题,好在量不是很大,涨水过不了河的时候,猪还能在家里养上两天;但现在要到市里摆摊子卖腊肉,万一供不上货就得白搭进去摊位费,原有的顾客恐怕也都跑了。
赵孝春:因为那些顾客就会认为你逾了期,所以定东西买东西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条件,说要就要
思来想去,赵孝春做了个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将给他的命运带来巨大的改变。
赵孝春:于是我就横下一条心,来修一条铁索桥。
1994年底,赵孝春花了全家十几口人当年的全部收入,年底就修了一座铁索桥。因为走起来来回甩动,铁索桥又被村民称为甩甩桥。
赵孝春:我们已经走惯了
记者:还背着那种大背篓是吗?你自己也背吗?
赵孝春:我自己也背。
记者:铁索桥有多长
赵孝春:这个桥有61米长
记者:多高
赵孝春:30多米
记者:有30米高吗,我看看
有了铁索桥之后,赵孝春便将出栏土猪直接制作成腊肉,由工人背过桥再运到当时的万州市去卖,生意渐渐做得稳定起来。1998年,他猪场的土猪已经增加到了1000多头,他又拿出十几年的所有积蓄30万,加上银行贷款30多万,建立了一个腊肉加工厂,用传统的白桠木熏制腊肉。
记者:这个木头是烘烤的是吗
赵孝春:对的,就是那种材料。我们的肉没有烟熏味,就是用这种木材树丫枝给他烤出来的。
到了2002年,赵孝春的腊肉加工厂一年能生产几十吨腊肉,所有腊肉都运往万州市场,都是从这座桥上背出去的。从此以后,甩甩桥上走出来的赵孝春城口老腊肉在市里渐渐有了名气,但就在这时,赵孝春的产业遇到了一个危机,而这个危机反而成了个契机,让赵孝春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而这个称号也使他的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邻村的肖波曾经是养猪的一把好手,但因为一次猪瘟放弃了养猪,后来因为母亲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她只能在家照料母亲,日子过得很穷困。
肖波:以前没有这么多收入,在家里做农活的。妈妈还在家里瘫着
就在肖波为生计奔波的时候,2000年3月,赵孝春找上门来。赵孝春要把猪崽和包谷以成本价赊给她,等猪出栏以后再将猪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回来,从利润中扣除成本。
肖波:别人给8块,他就9块多,9块5,比一般人的价格高。
在家门口挣钱,什么事还不耽误,肖波就一口答应了.他第一批就养了10几头猪,现在肖波养了将近30头土猪,一年能挣上好2万块钱。
肖波:现在养猪一年养三十几个猪儿,也有2万多块钱,在家里可以了。带带孩子,看着妈妈。
原来,做了腊肉以后,赵孝春自己养的1000头猪不够卖,城口老腊肉又必须用当地的土猪肉腌制,从外地购买猪肉自己不放心,所以赵孝春就想让本地农户来给自己养猪,到2005年,赵孝春带动了城口县2000多户农民养殖土猪,养的特别好的大户年底还有分红。
赵孝春:你给我交了1000斤肉我做成了腊肉,可能赚个1000、2000块钱,我就给你分个3、200快钱,钱不多但都是个思想上的鼓励。
当时赵孝春的养猪场加上农户的土猪,赵孝春一年能产出100多吨腊肉,辐射带动了城口县12个乡镇的农户致富,腊肉从甩甩桥上背出去,生猪又从甩甩桥上牵过来。
记者:赶生猪过也从这里过吗
赵孝春:也从这里过,我们就是四个人扶一个猪。
记者:怎么扶啊,你比划给我看看
赵孝春:就是两个拉耳朵,一边一个拉耳朵,后面两个抓尾巴,这样拽过去。尾巴抓着,把前头两个耳朵带着。
2000年,因为建铁索桥和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事迹,赵孝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而这个称号的取得,对赵孝春的腊肉销售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0年9月,重庆市开办农展会,赵孝春也报名参加,拿着家里的竹篓装了腊肉就来了。
赵孝春:就是31号,就像现在那个棚子,比这个还要小一点。我就在那里叫卖我的腊肉。我叫他们少买一点,吃了好吃再来买。
朴实的山民成了广场的焦点。赵孝春带来的好几百斤腊肉三天就卖完了。
赵友安:一个小店面,人一来就络绎不绝,哄过来的,可能有几百人哄过来抢腊肉。
从早到晚忙了3天,腊肉全卖完了,大家高高兴兴回了家。可一收拾东西,赵孝春却着急了。原来他的一个包丢了。
赵孝春:我自己没办法就打个广告。广告我就写了一个,因为我不小心把包丢失了。
赵孝春托重庆的朋友发传单,自己在村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儿子们劝老爷子想开点,钱丢了就丢了,就当白吆喝了几天,然而他还是不肯罢休,到处托人去找。
赵友安:就是为了那个老汉急得连饭都吃不下
赵孝春说,心疼的并不是钱,因为包里装的东西远比钱要重要得多。那么赵孝春究竟丢了什么,让他寝食难安?丢掉的东西还能再找回来吗?
市领导随口一句,让他发现深山的财富宝藏;“能够赚钱”道路不通,400多吨的产品怎么运出深山?“山上自动的滑框”赵孝春如何冲破大山阻碍,年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致富经》正在播出。
赵孝春是重庆市城口县高阳村人。市领导考察时随口说的一句话,让他开始把家乡的腊肉进行规模化生产。到了2000年,他带动了城口县2000多户农户养猪致富。为此,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赵孝春到重庆参加农展会。虽然带去的腊肉非常抢手,但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丢了一个包。他托朋友在重庆发传单,说谁捡到了包必有重谢。一直到第六天晚上,赵孝春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
赵孝春:她问我是不是赵孝春,我说我正是。她说你的包我捡到了。其实我现在都记得,是一个医生,医生给我打电话。
赵孝春赶紧赶大巴车重新回到重庆市,当时电话里约定见面的地点就是这个地下通道。
赵孝春:当时她就把东西还给我,我一看不差什么,我就给了她500快钱。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子,她就说不要。她看到我是个全国劳动模范她就说不要。我看她还是非常困难,当时还是把钱给了她。那个小孩子他就说,爷爷,谢谢。
那么让他急于找回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赵孝春:证书啊,奖牌啊我都放在里面的。你看,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的一个绶带。
记者:就是围在身上那个是吗
赵孝春:就是这样挎起来的。
记者:那2000年你就是围着这个去重庆卖腊肉的
赵孝春:对,对
原来赵孝春对自己的劳模身份很重视,这不仅是国家给他的荣誉,同时这也是一块诚信招牌,对自己发展老腊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孝春:觉得劳模来卖肉不可能,大家都觉得很稀奇。
赵友安:老爷子这个光环,普通人消费,他认为到还是安全,这个人不会作假,至少买劳模的东西劳模的产品,比其他那些个体户买水货的,他认为那个质量安全,还有诚信程度好。
从此,赵孝春卖腊肉时,总是带上他的劳模奖章,在他的腊肉宣传册上印着他围着劳模授带的照片,凭着全国劳模这个响当当的品牌,赵孝春在重庆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商家要代理他的产品。
李文燕:在农展会上我们发现这个产品的时候就特别有兴趣,为什么,因为这个产品选用的是农家全放养的产品。像这个辨别它就是半肥半瘦,用我们土话说就是膘比较厚的那种就是农家猪,这是辨别的唯一方法。
李文燕马上找到赵孝春谈合作,由她出资来开店,专门销售赵孝春的老腊肉。这正是赵孝春求之不得的。很快,她便在重庆最热闹的老街开了一家直销店。
李文燕:就像今年的话我们都有很多单位向我们订购这个货品了。前一阵子我们还出现缺货的情况。
记者:这样团购的能出去多少销量?
李文燕:大概在280万左右。
记者:一天能销售多少
李文燕:你看瓷器口有多少人流量,按这个金额算的话,59元一斤,你算应该有多少。
直销店很快就开到了4家。然而销路大开了以后一张订单就是好几十吨,从铁索桥上背到对岸,一张订单的货就要2天时间。而且每吨的劳力钱是1000元钱,四分之一的利润就白白损耗了。这还不算,村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订单下来赵孝春花钱都请不到人。
赵孝春:好劳动力外地打工去了,本地的都是妇女,过我的铁索桥又害怕。
停在河对岸路边的大卡车,有时候一等就是两天。
这大巴深山是福也是祸,难道自己苦心经营的腊肉产业就要断送在这深山当中了?
走投无路的赵孝春突然从家乡的滑筐上找到了灵感。
赵孝春:有滑过筐的,就在山上自动的滑框,我就借用他那个办法。现在这个东西,一分钟就能弄过去了,又快又省力。
就这样,赵孝春在60岁那年,再次花了家里全年的收入7万元,造了一座索道。
索道由电带动,每滑动一次可以带来1吨重的腊肉,而这么滑动一次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李小军城口县副县长:城口老腊肉是我们当地主打的农产品的一个品种,赵孝春的发展史也是我们城口老腊肉的发展史。
到2006年,赵孝春的生产基地已经从原来的60多万元增加投入到800多万元,生产腊肉从几十吨到400多吨。然而运输问题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2000年起他就申请建造大桥,并表示愿意个人出资30万建造公路桥。2008年10月,重庆市终于批示,在赵孝春投资30万的基础上,再拨款80万元建造公路大桥。
一大早,赵孝春一家子就忙碌开了。
李文成:吃刨汤肉。
记者:刨汤肉是什么意思啊
李文成:就是今天把它杀出来了,就来炖一锅,就来请客,相邻们就来吃
刨汤肉是高阳村的传统,谁家有了喜事就邀请乡亲们吃一吨热闹热闹。就是今天,赵孝春梦想了十几年的大桥终于通车。
当天下午,大卡车直接开到了加工厂门口,运出腊肉送往外地市场。
赵孝春深山里创业,终于在贫困深山里用老腊肉创造出了一年6000万的产值。赵孝春自己投资和参与建造的三座桥也成为他创业史上的三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