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天刚麻麻亮,40多岁的黎昌珍就推着自己的小三轮出发了,车上摆放着几个洁白的铝锅和不锈钢桶,一个小喇叭里放出清脆的声音:“洋芋饭,黑米粥,连渣闹”,就是这样几个毫不起眼的“小饮食”,让外出返乡回来的黎昌珍一家在县城找到了“最佳职业”。
外出打工返乡 进城瞄准“小生意”
黎昌珍是开县赵家镇渔北村人,她和丈夫丁克明原来一直在广东打工,但由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长期在外,照顾不到家,再加上去年在外打工越来越不景气,夫妻俩决定回家看看。
在外跑了几年的黎昌珍,回到农村不满足于在家干农活,她一直想进县城找点事做。黎昌珍发现:每天清晨,不少上班的城里人匆匆忙忙,总喜欢在街头买各种小吃当早餐,而那些卖小吃的生意都不错。黎昌珍心里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做小吃,本钱不多,见效快,即使亏了,也损失不大。
当黎昌珍把这个想法给丈夫一说,丈夫觉得很有道理,丈夫知道,黎昌珍的厨艺不错,尤其是她煮的洋芋饭,在家族中,都得到很多表扬,丈夫大力支持妻子去城里搞“流动小吃”,就卖“土色土香”的“洋芋饭”。
事情也有这么凑巧,黎昌珍的一位远房亲戚正好也在城里卖这些小吃,由于要去远方,准备把部分设备和用具转接出来,黎昌珍接过了亲戚的设备,便在城里开张了。
“第一天上街卖小吃,心里紧张得很!” 黎昌珍说,当她推着三轮车,轻声叫卖时,心里很虚,有点不好意思,还有,也担心自己精心制作的“ 洋芋饭”不合人家的口,不好吃。“后来,看到买我洋芋饭的人越来越多,还不停的称赞‘好吃,香’我的心里才慢慢不慌!”黎昌珍说,平时在家做的洋芋饭,家人都说不错,但要真的拿到城市里去,当作商品卖,心里还是没底。还好,第一天做了一大铝锅,不到两个时辰就卖完了。一锅洋芋饭卖了将近100 元。黎昌珍的心里乐呵呵的。她悄悄算了一下,除去成本,啷个也有30元左右的收入。
小生意“精”做 也可走上致富路
“做饮食,一定要讲究卫生,再就是味道要好。”黎昌珍虽然是一位农村妇女,但干净利索,小火炉上的铝锅一尘不染,擦洗得干干净净,当盖子一揭开,黄亮的洋芋香气四溢,让人很有食欲。
“城里人比较讲究,我的洋芋饭尽量做得满足他们的口味。”记者发现,黎昌珍的洋芋饭有股“腊肉”的香味,里面还放了花生瓣,吃起来,油而不腻,有股浓浓的“农家风味”。
“做这行,并不轻松,每天刨洋芋30斤左右。”据黎昌珍介绍,她每天下午就开始做第二天的准备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第二天起得比较早。 “做饮食这行,少了一个程序都不行,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做精,才会有收效”。记者发现,黎昌珍的摊点前,总有很多“老熟人”,一些就近上班的姑娘小伙,只要一走上来,黎昌珍用不着询问,就径直给他们盛装起来。
“她做的洋芋饭,真的好吃,就像我在老家吃的外婆做的洋芋饭一样,香!”在新世纪商都上班的小王津津有味地吃着洋芋饭,她的同事也陆陆续续前来,“我们只吃她的洋芋饭!”小王开玩笑说,他们成了她的“定点消费”一族。
后来,黎昌珍觉得做一样小吃有些单调,满足不了不同人群的需要,她又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会了制作八宝粥和连渣闹等技术,品种丰富了,她的生意越来越好。 “我和老公如今都在城里卖小吃,每天能卖上三四百元。”当记者问起每天能有多少收入时,朴实的黎昌珍变得谨慎起来,她不停地笑着强调,比在外打工强得多。黎昌珍还告诉记者,下一步,她准备在新城买房子,让一家老小都在城里过上幸福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