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她是一位已经54岁的留守妇女,名叫冉春兰。因为丈夫和公公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儿子上大学导致家庭贫困,面对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当地政府和部门的帮扶下,她自强自立,艰苦创业,通过养殖母牛 繁殖小牛出售而摘掉“穷帽”。跟着小编去看看她的创业史和致富经,看看她是如何做到的!
屋漏偏遭连夜雨 历经波折致贫困
据介绍现年56岁的张德海是冉春兰的丈夫,是原石柱县白岩煤矿的一名矿工。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张德海在30岁不到的年纪便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寻医配药,严重的时候还要住院治疗。更让人意料不及的是,在上世 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煤炭行业步入低谷,企业亏损严重,冉春兰的丈夫张德海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
在此期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冉春兰年过花甲的公公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和慢性气管炎,同样需要长期吃药和治疗,她自己的身体又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沉甸甸的生产劳动和家务杂活全部压在冉春兰柔弱的肩膀上。
张德海下岗后,家庭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仅靠冉春兰在家耕种几亩田地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以及丈夫、公公和本人的医药费,家庭经济已达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数十年来,冉春兰一家人还住在王场镇蛟鱼村白岩组公路边几十年前修建的一座低矮简陋的老式土房中。
2014年,冉春兰的儿子张尧寒窗苦读后高考金榜题名,被黑龙江一所科技大学录取,每年学费和生活费至少在2万元以上,欣喜之余,一家人又为“巨额”的学费绞尽脑汁。
此时,我县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号角,经过群众大会讨论、投票选举和有关部门层层审核批准,冉春兰一家被评为了当地的建卡贫困户。
层层帮扶精准施策 土家妇女创业养牛
如何精准施策,为冉春兰“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计划,帮助她走出困境,摘掉穷帽,成为王场镇和蛟鱼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议事和办事重点。
副县长陆俊昌帮扶联系王场镇蛟鱼村,得知冉春兰情况后,陆俊昌在第一时间来到王场镇,带领该镇党政领导和村组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人员一起来到冉春兰家,召开了一场让冉春兰至今难以忘怀的院坝会。
坐在她家的木板凳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结合当地山林资源丰富、牧草茂密旺盛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冉春兰个人的意愿,最后决定通过养殖母牛繁殖小牛出售来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王场镇领导和村干部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4年上半年冉春兰筹集到了3万元资金,建起了近百平方米的牛圈,并买来10头小母牛进行饲养。
由于没有养殖小牛的技术和经验,时刻牵挂着冉春兰产业发展情况的陆俊昌带着畜牧技术人员,多次来到她的养牛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让这个年过五旬的留守妇女掌握了大量的养牛知识。
通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冉春兰养殖的母牛已达到15头,现在已到产仔的黄金时期。
辛苦奔波山间小路 立志脱贫摘掉“穷帽”
冉春兰放养母牛的牛场离家很远,来来往往走的是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每个来回步行需要1个小时,从家里出发要翻越几道山梁和跨过几道小溪才能到达。每到夏秋之季,林间小路上和放养母牛的牧场里,经常有蛇和野蜂出 现,冉春兰习惯性拿着一根木棍,提防着这两样“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小地名叫团堡的地方,地势较为平缓,有成片的撂荒土地,牧草资源非常丰富,原生态、无污染的草料成为一个天然的理想牧场,冉春兰养殖的15头母牛就分散在这里的林荫树下。
每天早上5点,冉春兰便早早起床,给公公烧好早餐,扶老人起床吃饱后,在6点钟左右就匆匆忙忙赶到牧场。哪里草料多,她就将牛群放在那里,看着它们津津有味吃草的同时,她仔细观察牛群的一举一动,判断它们的身体 健康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防病措施。到中午吃饭后,她又将牛群转移到另一个牧草丰盛的地方,并拴到树上,再回到家中给公公烧午饭。即使刮风下雨、炎炎夏日或者是数九寒冬,她每天照例行走在这两点一线之间。
“这群母牛,已成为我生命的全部,是我脱贫的支柱,是我致富的希望和保证……” 冉春兰说。
每天下午,冉春兰便在家附近种植玉米、花生、红苕、辣椒和中药材。种植玉米、花生和红苕,是为母牛准备越冬的食物;种植辣椒、中药材等短期经济作物,可为家庭再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
连续三年来,冉春兰在繁忙的养牛之余,挤出时间、不辞劳苦,每年种植玉米高达6亩,种植前胡等中药材2亩,种植辣椒、花生和红苕各1亩。
“她有一颗改变贫穷家庭面貌的决心和信心,有一双闲不住的勤劳之手,有一双来往奔波而停不下来的脚……”面对坚强乐观、不畏艰难困苦的冉春兰,王场镇党委领导如是说。
“她丈夫一直在外打零工,她只身一人在家,坚持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勤耕劳作、敢于吃苦、不向命运低头……”这些朴素的语言,出自村民之口,是蛟鱼村民们对冉春兰最多最高最中肯的评价。
冉春兰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此期间,县委书记蹇泽西,县委副书记姚庆江,组织部长余立祥等领导多次来到她家进行看望,到她的养殖场进行考察和调研,对她不甘贫穷,立 志创业的精神进行鼓励,为她在困境中创业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和勇气。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到2016年,冉春兰出售小牛5头,收入达到1.5万元,种植中药材和辣椒,收入超过1万元,加之其它收入,一家3口(丈夫张德海属于非农业户口,贫困建卡手册家庭只有两人)平均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一 举摘掉了贫困帽。
书写创业致富经,感召村民走产业路
辛勤劳碌苦尽甘来,冉春兰的创业养殖之路终于步入正轨,养殖发展渐入佳境。
今年春节以来,捷报频频传来。冉春兰养殖的母牛先后产出6头牛仔,另有4头即将临盆,还有5头已完成配种,今年出售小牛的收入将超过5万元。
无污染草料放养的肉牛肯定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充分利用这里林地多,无污染草料丰盛的优势,陆俊昌和王场镇党政领导及蛟鱼村干部等人又为冉春兰“量身打造”巩固脱贫计划,在又一次院坝会上,经充分酝酿后,大家一 致认为在稳定发展母牛的同时,走养殖肉牛的发展路径。
当领导们把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告诉冉春兰时,她心悦诚服点点头,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这真是一个双赢之举啊。
“利用鸡下蛋,蛋孵鸡的原理,争取在近年内发展母牛到30头,发展肉牛在20头以上,……”面对未来的发展之路,冉春兰信心满满订下了下一阶段发展目标。
冉春兰的创业故事在十乡八里渐渐传开了,她用勤劳的双手写出的致富经,感召着村民们立志脱贫奔小康的创业的热情和决心。
如今,王场镇蛟鱼村有30多位村民因地制宜走上养猪、养牛和养殖家禽的专业化道路,其中涉及10多位贫困户。通过引领和发展,蛟鱼村掀起了通过产业促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奔小康的热潮。
这位54岁农村留守妇女身上演绎的创业故事,让小编十分钦佩,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小编认为她自强自立靠养殖牛;摘掉“穷帽”的成功经历,是创业界的模范。说明只要努力,创业不会不成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