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植保无人机为绿色农业保驾护航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5-04  互联网

朱梦莹

 

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绿意盎然。在大面积春耕进行之时,25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江苏省建湖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盐城建湖举办“农业航空与高效植保装备技术示范基地”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与田间试验示范会。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植保精准施药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植保先进机具规范作业管理,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发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省农机管理局局长沈建辉、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兰玉彬、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心处长胡小鹿等出席会议,浙江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等百余名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25日清晨,与会人员驱车前往农业航空与高效植保装备技术示范基地参观,共有13架无人植保飞机参加本次户外展示活动,其中大部分是智能农机装备项目和化肥农药减施项目有关单位的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在智能化和操控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希望通过重点研发项目的实施,给大家提供更方便更适合农业应用的植保装备。”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植保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薛新宇介绍说。

一架“大块头”直升机吸引了众人围观,这款大载荷油动单旋翼无人直升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载药量约30公斤,续航时间可达1小时,飞行速度3—6米每秒,飞行高度可达30米左右,每小时作业面积约100亩,非常适用大田块以及高杆作物。除此之外,这款产品拥有目前市场主流的智能化操作方式,例如自主飞行、一键启动、一键飞行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约有200架在全国范围使用,主要在江苏、江西、黑龙江以及新疆等地。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依托国家863课题,进行无人机超低空施药技术和装备的研制,以及一系列适用于航空植保作业的技术改进,由此产生了第一个由军用向民用转变的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展水稻辅助授粉作业的企业,这次现场会展示了一款全自主飞行20L单旋翼电动无人机,从整机设计到飞行控制研发均由公司自主完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架飞机目前可以全自主飞行,喷杆上挂着左右双向避障雷达,能实现前飞和倒飞,全方向避障,同时为了加大雷达探测面积,把机身设计得较长,这款机型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一个架次的起降可以完成大概20—40亩作业。”

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3WJF01-20型植保无人飞机,机身采用碳纤维材质,重量较轻,机体和机臂可进行拆卸分离,方便运输。广州极飞公司研发的植保无人机P202018除搭载RTK系统和天目系统可实现一键起飞、自主飞行、自动避障外,雷达系统和仿地系统的应用使其作业更加灵活,灵敏度偏差小于10cm,可用于夜间、不规整农田航线作业,独具网络化喷洒记忆功能,无重喷、漏喷。

除高空作业的植保无人机外,演示会现场还展示了地面作业的喷杆喷雾机。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地隙自平衡施肥施药机,药箱容量650升,喷幅18米,可加至20—21米,配有四轮和两轮转向自动切换功能,带有路径规划系统和精准施药系统,“喷嘴是粗喷雾和细喷雾自由切换的,18米喷杆可以自由伸缩,旁边的黑色管道用于施肥,风送施肥可以达到精量施肥的效果,此外我们为驾驶室配备了空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场工作人员说。

特色各异的植保无人飞机引得众人驻足观看,与现场技术人员展开热闹交流和讨论。“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植保无人机的配件吗?”有人发现了静置一旁的装备。“这是我们南机所开发的植保无人飞机作业效果在线监测系统,有一个RTK测试装备外加两根天线安装在植保无人机上就可以完成,既能检测飞行轨迹、计算工作效率,还能测试施药装备的工作状态,最终生成报告,把重喷率、漏喷率、作业经济性、效率等信息统计出来,给大家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配备了一些网络管理平台,设备直接连接平台,所有数据可以直接从网上调取。”据南机所工作人员介绍。

所有机具介绍完毕后,与会人员共同观赏了十余架植保无人飞机在田间同时作业的精彩场面,从起飞、悬停、喷洒农药,每一架飞机都井然有序、高效作业,“绿浪”翻涌。最后还演示了无人机自动避障效果,机手们调整好航线后,两架无人机同时向田间的4根障碍物出发,只见它们在白色柱体间悬停、侧身、绕行、直飞,流畅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嗡嗡作响的无人机赢得现场观众连连称赞。

随后,与会人员回到建湖县九龙锦江国际酒店的会议厅,听取项目研究进展报告。建湖县副县长申建春在致辞中表示,建湖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较好,今后将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农业改革的试验田,为示范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表率。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机装备生产与使用大省,2017年全省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全省农机化水平达到83%。江苏省农机管理局局长沈建辉说:“农药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也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绿色农业离不开绿色农机装备和技术的支撑。我省将按照绿色发展新要求,大力发展高效植保装备技术,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植保精准施药技术的推广应用。”沈建辉表示,今年,江苏省将开展无人植保飞机购机补贴的试点工作,以促进农业航空高效植保的发展,目前,江苏省已建有农用航空站1座,农用植保飞机4架,无人植保飞机1260多架,高效植保的能力已经超过了65%。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心处长胡小鹿就国家重点实施计划的项目管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与课题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确保项目的一体化实施;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国拨经费的投入管理,确保资金的合规和高效使用;要重视成果的培育,一些有亮点的苗头性成果要及时总结上报。

薛新宇和兰玉彬教授分别就智能农机装备项目“农用航空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和化肥农药减施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进行报告。

薛新宇介绍,近两年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非常快,从数量上讲,我国的无人机总数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技术水平上讲,通过国家项目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智能化水平也达到了世界前列。她说:“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环境和机具特殊需求等原因,在无人机实际应用时,原有的用在军事装备上的无人机,如果直接拿到农业上应用会面临很多问题,我们的团队主要在无人机“大脑”上做工作,从机具的操控简易性、发动机的引擎、续航时间等方面努力,重点解决监管难、作业效果不理想、经济效益难以体现等问题,在农用飞控系统、作业附属部件、农用无人机平台这三个方面做技术创新,开发一体化的专用智能航空器。”据了解,通过一控多机、仿地飞行、避障功能、电子围栏等各方面来提高装备的可靠性,未来将实现低空稳定性、一体化操控、变量施药、辅助授粉等技术突破。

兰玉彬教授表示,我国土地占世界总量7%左右,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却占35%,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势在必行。由他负责的化肥农药减施项目针对航空施药、水田及高杆作物、密植果园及设施农业等不同作业环境下,高工效及智能化植保技术与装备方面的薄弱环节,将形成一批具有智能化的高工效植保技术、系统和装备,经试验示范后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节省劳动力成本60%,农药减量施用20%,农药利用率提高10%的目标。自2014年开始下地推广,至今已在15个省开展了40多次大规模的实验,对植保无人机在中国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巨大作用。



http://farm.00-net.com/jx/3/2018-5-4/24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