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油菜机械化 后来如何居上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0-16  互联网

康毅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日前,油菜主产区农机管理部门、油菜机械化生产领域的专家学者、油菜机械生产企业齐聚一堂,共为油菜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且看我国油菜机械化后来如何居上。

“国家的需求 人民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攀升,食用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量较2007年增长395万吨,达到2695万吨,增幅超过17%,自产量950-1000万吨,自给率仅为39.4%,其余60%则依赖进口。相比我国粮食90%、柴油55%的自给率,食用植物油的安全警报已经拉响。

2011年,我国油菜籽油产量483.3万吨,几乎占国产食用植物油产量的一半,油菜对于我国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种植面积达1.1亿亩,油菜籽产量12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直播机械岗位科学家廖庆喜教授介绍说,“但是,传统油菜生产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压榨等工艺技术限制,我国生产的菜籽油品质很低,口感较差,营养价值不高,没有得到百姓认可。近年来,随着压榨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菜籽油的价值才被真正发掘出来。

油酸及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是衡量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菜籽油在所有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仅为7%;而油酸含量63%,在大宗油料作物中排名第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先后两次在我的文章上,对我国油菜生产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发展油菜生产,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自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主席、“世界杂交油菜之父”傅延栋教授恳切地说,“发展我国油菜机械化不仅仅是农机人的一项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的需求,人民的需要!”

油菜生产何去何从

尽管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但经营极其分散,除内蒙古、黑龙江等少数农场和江汉、黄淮海等少数平原地区大面积集中种植以外,绝大部分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规模小,集中成片少。据《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2011》显示,我国油菜机耕水平48.63%、机播水平11.39%,机收水平仅为10.69%,远低于各类作物43.04%的平均机收水平。如何将分散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集中机械化作业,是摆在我国油菜生产面前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问题,没有机械化,食用油安全、人民需要,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内外实践表明,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和保障油菜种植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廖庆喜教授如是说。

机械化水平低,必然造成我国油菜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据华中农业大学周广生教授研究测算,我国油菜生产每公顷耗工150个左右,劳动力成本6000元,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按油菜平均每公顷产量1800-2100公斤,每公斤4.4元计算,农民毛收入仅为7920-9240元。如果把农民投入的劳动力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加上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这导致我国油菜生产总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油菜生产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每公顷用工仅7.5个左右,生产成本远远低于我国。所以,油菜机械化是将我国油菜生产从高耗低效产业转变为低耗高效产业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油菜生产按地域和种植条件可分为旱地油菜和水田油菜两大类,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耕作制度混乱。部分地区为获得眼前利益,盲目追求产量而肆意施肥、攫取地力,使我国油菜种植施肥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倍。而通过机械化作业缩短生产时间,规划引导油菜同其他农作物时空合理布局,实现耕地种植效益最大化,加强不同农作物轮作茬口的合理衔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以长江下游稻麦或稻油两熟制油菜主产区为例,由于以往过于追求水稻产量,在水稻品种选择上往往选用偏迟熟的品种,延长水稻生育期,这就导致下茬作物播种时间偏迟,从而影响其生长。周广生教授解释说:“相对于水稻等喜温作物而言,单季水稻10月下旬以后增产潜力已经不大,而油菜则在冬前生长量小、分化花芽少、抗冻能力差。如果该地区在水稻生产中兼顾后茬作物,于10月中旬前收获水稻,油菜就可以通过机械直播等方式提前下种,提高抗灾能力。”由此可见,油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油菜产量,进而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机械化水平低是当前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油菜机械化是将我国油菜生产从重短期利益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机农艺双剑合璧

北至黑龙江,南迄海南岛,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抵沿海各省,广泛的油菜种植区域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巨大,每年3月-10月,8个月的时间内均有油菜播种和收获,从而形成了我国油菜品种、栽培制度和栽培技术的多样性。虽然一年四季都有油菜在田里生长,但是以前缺乏规范化的栽培制度,生产手段和生产经营方式相比水稻、小麦较为落后,缺乏与现代生产手段相适应的集中、成片种植和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油菜育种的目标集中在解决食用油的短缺和品质的改良,忽略了油菜品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导致农业机械对大面积和跨地区种植油菜的适应性较差。油菜种植密度、播期、品种和田间管理技术与其适合的机械作业效率均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油菜由于株型大、分枝多,具有分枝交叉、角果易开裂等问题,给机械收获造成很大困难。传统的油菜栽培管理方式与现代机械化大生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比如,在种植密度优化方面,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按照传统栽培模式,种植密度为每亩6000-9000株,植株高大、分枝多,通过增加分枝数提高单位面积角果数获得高产。可是由于茎干粗壮,分枝众多,机械难以切割、加之茎干组织含水量高,多余的水分会涌入粮仓,增加菜籽的含水量。

那么,如何将农机农艺融合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及时引入油菜生产领域呢?廖庆喜教授解释说:“目前,我国在油菜生产上农机农艺结合得还不够紧密。一方面,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等需要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种植标准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另一方面,农机技术与装备也应为农艺栽培和生物技术措施提供有效保障。因此,以良机、良种、良法相结合,形成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是我国油菜种植领域农机农艺融合的研究重点。”

在“稻油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黏重,翻耕整地等困难经常延误油菜播种移栽期,这是长江流域冬闲田面积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所以,直播油菜在这一地区能否被农民接受,其关键因素是迟播条件下能否获得高产。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培育和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株型矮、分枝少、结荚集中的油菜品种,并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开展每亩3万-5万株的密播试验,推行以密补迟、以密省肥。实验表明,密度增加后,油菜茎秆变细、分枝起点变高、开花结荚相对集中,在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雨水增多的情况下,促使短时期内油菜成熟度保持一致,收获时期更好掌控,从而为农机大面积、大规模作业提供可能。

今天,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下,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国油菜生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在种植密度、播种(移栽)时间、施肥量、适收期等方面,不同地区已经或正在形成与其各自相适宜的油菜栽培模式和技术。在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前提下,在示范试验基础上筛选总结实用栽培技术,研究制定规模化、标准化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生产农艺技术规程,不断提高着油菜领域农艺技术与农机相结合。也正如傅延栋院士所期盼的那样:我们要将国家食用油和粮食安全储存在肥沃的土地里,储存在不断更新的实用技术和后备人才当中。

 

                      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作业演示

 

              农民对油菜生产机械兴趣浓厚,需求旺盛



http://farm.00-net.com/jx/3/2012-10-16/23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