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是根基 精准低碳在前沿

网友投稿  2012-08-09  互联网

何苗

在本次设施农业演示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三位业内“大腕”,作了精彩绝伦的讲座。之所以称之为精彩绝伦,是因为三位专家从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和具体的实用技术都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既在专业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新知识,又在行业层次为大家开拓了视野;既通过对政策和产业宏观层次的“把脉”,让大家了解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和发展大方向,又从具体的前沿和实际技术的讲解上,给予了各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思路上的启发。

努力走出随意经济时代

作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齐飞研究员在报告中重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设施农业整个产业发展的意义、问题和挑战。齐飞提出,设施农业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提高产量和产业收入,其在保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食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菜篮子”问题,设施农业产业有责任帮助和引导人们种出安全的蔬菜和水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其实也意味着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商机。

但是设施农业产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齐飞表示,当前设施农业生产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随意经济时代。“目标商品化、途径全程化、环境可控化、效益全面化”是对设施农业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也应该是设施农业产业运行发展的合理表现。从产业内部剖析,产业结构需要三个要素支撑,首先,产业结构中应该具有设施产业区;其次,要设置完备和高效的产业支持系统,系统支持包括来自政府、科研等方面;同时,健康和谐的产业环境更是必不可少,好的产业环境会为产业竞争提供充足有序的空间和公平和谐的气氛。齐飞认为,当前我国设施农业产业还较难做到这些。

单从技术方面来看,几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投入比例逐年增长,农业科技贡献率也在2010年超过了50%。但是,近观设施农业,投入结构并不尽合理。设施农业大部分科技资金都投入到了行业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对产业当前的共性技术投入却非常有限。齐飞介绍,我国目前温室标准总量超过欧洲、亚洲的所有国家和美国相关标准的总量。但是,很多行业标准并不能贯彻到当前的实际生产。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实际生产情况较为复杂,另外一点就是很多标准并不合理。

那么,当前的问题又能通过何种方式逐步解决呢?齐飞认为,要解决当前问题,就要兼顾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优化生产要素,挖掘生产潜力,有重点地完善产业链,走低耗减排型的发展道路和探索形势多样的中国模式。齐飞介绍,设施农业是一个用工业方式生产自然属性显著产品的产业,所表现出的特点就是在单位产量上低耗能,却在单位面积上高耗能。因此,设施农业对能源的依存度较高,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就更加迫切。很多国家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降低设施农业生产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也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创新,特别是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的技术体系和装备制造优势,通过大力开发低碳技术、装备来降低综合能效,从而使整个产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逐步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化

北京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秀研究员在讲座中主要阐述了国内外设施农业中播种、施肥、灌溉、植保、嫁接和环境智能化控制的精准化技术的应用内容。他认为,这些技术贯穿了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都是当前研究重点。精准化的育苗和嫁接,避免了人工作业可能出现的不规范和不科学,大幅度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防病率,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精准嫁接主要体现在通过装备设置的精确角度使得两个嫁接的苗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其成活率。精确切刀切割的两个苗茎,其刀口位置可以准确贴合,方便嫁接装备更加精准地使其结合。同时,在切口精准的基础上,通过嫁接机的最后操作使得嫁接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实现精准化灌溉、施肥和植保则是使施量单位更加精细,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农民对水、肥、药施量把握的不准确从而导致浪费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王秀介绍,国外一些国家非常重视设施农业水肥药的合理化使用。目前,这些国家设施农业生产所需肥料的追施多是通过机械化作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肥料的按需施入。当前,国外基本利用岩棉材料及精准滴灌施肥装备,实现果类蔬菜的无土栽培化生产,而且其生产方式特别适用于长季节栽培品种。但在我国,由于生产水平等种种原因,当前还无法全面普及无土栽培的种植方式。只能升级和改造当前的施肥、植保机械,将简易的电子精准装备与之组装使操作时单位施量更加准确。展望未来,齐飞认为,国内施肥、植保和灌溉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全部操作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指挥来完成,第二就是机械辅助操作者来完成。

育苗播种生产模式有待改进

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副站长秦贵多年从事农机试验推广的实际工作。他在报告会上,就当前我国育苗技术及装备推广的实际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演讲。据秦贵介绍,我国对设施育苗精量播种装置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育苗技术也得到广泛重视,农业部和科技部先后将穴盘育苗技术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且建立了一些穴盘育苗示范基地,使设施育苗及配套装置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实际推广中,机械化育苗技术和装备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提及原因,秦贵表示,目前,一些育苗基地多为示范性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在生产中发现机械的缺点与不足,不能为机械的改进提出指导性意见。分散的农户则由于育苗机械的资金投入较大,致使农户对育苗机械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不高。在技术方面,育苗机械一般只注重了播种的能力,而忽略了播种时农艺方面的要求,没能将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起来,影响了出苗的整齐度,导致了幼苗后期的生长阶段出现问题。此外,由于育苗的配套设备比较少,在育苗生长期间内不能有效实行自动化管理,增加了劳动成本。

鉴于目前形势和所出现的问题,秦贵建议,将示范性基地尽快地投入生产,并新建一些育苗生产基地,拉动育苗机械市场,促进育苗机械的完善。鼓励分散农户以合作社的形式结合起来,扩大育苗规模,采用机械化播种,为育苗机械的改进提出宝贵意见。

秦贵表示,研制性能良好的育苗机械是当务之急。首先,研发单位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向先进国家学习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并结合我们的国情,提出可靠的设计方案,研制新机型。其次,科研机构和育苗机械生产企业要加强合作,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变为新机型。 



http://farm.00-net.com/jx/3/2012-8-9/23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