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加快农机化实用技术人才培养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4-17  互联网

李清明

为提高农机操作人员使用、维修的技能,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面向全区农机手组织开展了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的操作使用、故障排除以及农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培训。为搞好培训工作,该区以农机化学校为培训中心,依托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9个培训基地,聘请专业人员编写教材。今年以来,全区已举办培训课堂21场,发放培训材料1600余份,培训农机手达2100余人。这正是山东省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扎实开展好省农机化科技促进年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把农机化教育培训落到实处,今年,山东省农机局制定了《2012年山东省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农机化科技教育培训、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科技下乡入户、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推进、农机化质量提升行动等六项行动。通过开展农机化科技教育培训行动,大力推动农机化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机化科技进村、到社、入户,全年力争完成农机化技术人员培训60万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8万人次。

山东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介绍,今年山东省开展农机化科技促进年活动,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助推农机化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农机化技术水平提升、农机手技术素质提升”为核心,以强化农机化技术应用、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为着力点,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机化科技“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大融合”活动,加快农机应用人才培养,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农机化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在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行动方面,山东省将全力组织实施“山东省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立棉花、花生、马铃薯、“三辣”蔬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20个,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产、学、研、推、管、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农机化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成果转化,突破花生、棉花收获机械化,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和发展。

为了开展好农机化技术推广行动,山东省农机部门将做好农机化主推技术的遴选与推荐,大力推广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全力组织实施好22个财政支农重大技术推广项目,依托项目建设,适时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总结,推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更新换代与优化升级,积极推动大型自走式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引导联合收获机械向复式、高效、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创新发展。二是围绕粮食生产,着重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小麦化肥深施、玉米精量播种等先进节能环保农机化技术应用普及,推动农机化生产水平与质量提高。三是继续加大农机化技术综合集成运用,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效能和效率。在加速推广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两个“一条龙”作业技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完善春、夏、秋、冬四季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力争今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3%,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为保障上述行动的顺利开展,山东省农机部门不仅将其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而且还拿出“真金白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一方面,继续在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上对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等大型高效机械及节能环保机具进行重点扶持,加快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重点用于农机化科技创新示范和扶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

不仅如此,省农机局还将修订《山东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研发培训模拟器材、器具和软件,更新教学设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为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创造条件。同时,安排拖拉机专授教师培训班,举办教学观摩竞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加强教材课件开发建设,建立农机化教育培训教材资料数据库,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在培训形式上,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在培训手段上,大力推广多媒体视频,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培训方法上,与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安全生产、企业需求相结合。针对不同农机从业人员设立不同的培训班,分别进行管理政策、农机驾驶、安全操作、维护保养、中介服务、作业服务、生产加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现场设备及场所开展培训服务,弥补农机化学校培训力量不足。同时,利用农机专业优势,定期带教师、带资料、带技术、带信息进村入户,进行巡回宣讲,形成流动的培训课堂,就地就近开展培训,方便农民群众学习。



http://farm.00-net.com/jx/3/2012-4-17/23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