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济宁:辉煌“十一五”之农机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1-24  互联网

济宁市农机局科教科

“十一五”是济宁农机化事业大投入、大发展、大推广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农机化项目资金投放最多的时期。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在项目资金的拉动下,农民群众及农村经营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策实施和科技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济宁农机部门相继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创新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农机合作社建设、市级农机化示范乡镇建设及国家优质粮食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机化项目,累计完成农机化投入20多亿元,其中财政投入4.18亿元,拉动农民和单位集体投入16亿多元。农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农业得发展,产生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十一五”是济宁市农机装备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在农机补贴政策和农机化项目资金的双重引导和拉动下,全市农机总量快速增长,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逐步提升,推广成效明显,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至201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到94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1万台,增长12%;联合收获机22076台,增长178%;各种机引配套农具18万台(套),同比增长11.3%。

针对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严重滞后问题,“十一五”期间,济宁市拿出补贴资金总额的80%,对玉米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水稻联合收获机、经济作物机械等农业生产急需机械进行重点补贴和累加补贴,同时加大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力度,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到2010年底,全市玉米收获机已达到6040台,比2005年增加5469台,增长近9倍;秸秆还田机10000台,同比增加5939台,增长146%;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在原来基本空白的基础上分别发展到301台、468台,花生、薯类、大蒜和大豆收获机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玉米、水稻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快速增长,一举打破了制约粮食机械化发展的机具“瓶颈”,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为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农机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发展大型、复式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在推进农机结构调整中拉长大型机具少、配套机具少、先进实用机械少三个“短板”,扭转了过去以发展中小型机械为主的被动局面。

到2010年底,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49万台,比2005年增加1.28万台,增长58%;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机具台75130(套),同比增加23776台,增长46%;机具配套比达到了1:2.15。除粮食生产机械快速发展外,设施农业机械、林牧渔业机械及花生、棉柴、大蒜、薯类收获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机械已基本涵盖农业生产各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济宁市认真实施“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战略,着力突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收和机械插秧五大薄弱环节,推动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2010年,全市玉米机收率达到80.2%,水稻机收率达到40%,机插秧面积突破2万亩,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15.19万亩,覆盖率达到22%。玉米机收、水稻机收水平分别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39.8个百分点,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覆盖率同比提高10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3%,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农机化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进入了高级阶段。



http://farm.00-net.com/jx/3/2010-11-24/23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