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田块里的大文章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2-09  互联网

张桃英

1月27日下午,当记者匆匆赶到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下文简称南京农机化所)的时候,“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也刚刚从四川、江西等地调研归来。来不及拂去身上的疲惫,他们就一头扎进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次调研历时13天,参观考察了12家生产企业、5家科研单位、3个示范基地,走访了3家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站,并与30余名用户进行了座谈交流。”作为项目的执行负责人,南京农机化所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胡志超研究员深感责任重大:“担子很重。为了项目需要,今后这样的调研还将不定期进行。”

“让我们来开这个头吧”

在2009年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农机化共有5个项目获批立项,国拨经费总计超过1亿元。其中,由南京农机化所承担的“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与示范”投资1982万元,这不但是国家首次出资就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进行科研立项,并且是目前国内涉及这一研究领域项目中投资力度最大的一个。国家财政出手“阔绰”,一方面体现了加快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对此,胡志超分析说:“建国60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始终是困扰农机化发展的一大阻碍。目前,我国丘陵山区的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尚不足10%,在部分地区甚至还是一张白纸。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速,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对于解决南方土地撂荒问题、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据介绍,项目出台前,一些丘陵山地省份因地制宜发展农机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部分企业也针对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和生产需要,开展了特色农机产品的自主研发。但是由国家出资支持开展全方位的丘陵山地机械化研究,还是头一回。”

不过,胡志超的态度却十分理性:“丘陵山地机械化的历史欠账很多,不可能通过一个项目就得到根本的、全面的解决。但凡事总要要个开始,就让我们来开这个头吧。”

农机不唱独角戏

“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下设5个子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对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视可见一斑。

“丘陵山地机械化,不是简单的从人工作业向机动作业转变,它是一个整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增产增收的综合过程。开展丘陵山地机械化研究,农机不能唱独角戏,而必须是多学科、多层面、多系统的协同互动。”这一理念在整个项目组已经成为共识。

项目主要承担单位的构成,便充分体现了协同互动的特色。8个参加单位中,有3个是农科院。此外,项目还囊括了一批二级参加单位。

“在选择合作单位的时候,我们不是看私交好不好、名气大不大,而是看能不能实现专业知识、科研资源以及社会关系的互补,推动项目合作取得实质进展。”胡志超表示。

据悉,“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课题将根据丘陵山地的土壤类型、水热条件、耕作制度,系统调查分析比较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薯类等主要农作物栽培农艺,研究品种特性、育苗形式、栽植方式、收获模式,农机农艺良性互动、生物与工程技术有效结合,进行筛选,制定适宜丘陵山地的稻作区与旱作区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提高标准化程度,为丘陵山地农机具开发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小型农机具也有用武之地

作为项目子课题“丘陵山地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的负责人,南京农机化所钟挺副研究员此次奔赴各地调研,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找到了不少灵感。

“与一些企业接触后我们发现,当前丘陵山地使用的农业机械大都还不成熟,故障率高,基础薄弱,在有些领域还存在研发空白,比如冬水田收获机械。在西南地区,冬水田的面积约占水田总面积的30%。但是由于缺乏排灌系统,田间长年蓄水而且泥脚很深,到目前都找不到可以开展作业的收获机械。”对此,钟挺深感忧虑。

此外,在丘陵山地推广小型农机具,效益不高也是一道绕不开的槛儿。小型农机具作业效率低、强度大、时间长,以收获机械为例,在平原地区作业,收获机的前进速度可达到每秒1.8米,而在丘陵山区田块每秒只能前进0.5米,并且转移调头频繁。为了保障收益,机手只能提高作业价格。项目组调研发现,在江西鄱阳湖等平原地带,机收费用约为50元一亩,而在丘陵山地,机收价格则在百元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180元,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

如何在丘陵山区推广应用小型农机具,既满足用户需要同时又保障机手的效益呢?钟挺认为,水田、小面积田块以及间套种田块可以为小型农机具提供用武之地:“这三类田块,能够充分发挥小型农机具轻便灵活的特点,同时由于面积有限,又有国家的种田补助政策支持,能大大提高种田的综合效益。不会给农民带来太重的经济负担,可以大做文章。”

凭良心做项目

无论是胡志超、钟挺,还是项目组里初露锋芒的年轻人,都对项目实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调研过程中,他们不顾严寒,深入田间地头,掌握了大量一线资料,向农民和机手学习,为的只是把项目做得更好。

“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有许多创新,非常值得学习。这也让我们明确了开展项目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吸收农民原创发明,用专业技能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与此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我把它归纳为20个字:一线机手,原创发明;科研院所,深化提高;大牌专家,建模立论。”钟挺笑言。

采访即将结束时,胡志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00多万哪,要是用来盖希望小学的话,你算算可以盖多少座?这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何况,咱们这个项目属于公益性行业科技发展专项,似宽实严。所谓‘宽’,是指项目对于发表论文数、申请专利数、培养研究生数等相关指标的要求不如863计划、科技支撑等项目那样严格,但是它格外强调实效、强调对产业发展所起到的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凭良心来做项目,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http://farm.00-net.com/jx/3/2010-2-9/23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