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科研团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网友投稿 2009-06-23 互联网 |
|
张桃英 夏春华 科研团队建设是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下文简称“南京农机化所”)“人才强所”战略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京农机化所整合科技资源,积极调动个人和团队的研发热情,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精心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胡志超为领队的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被公认为是一支团结互助、敢打敢拼、能打硬仗、善于创新、成效显著、优势明显的创新团队。种子加工技术领域的领军单位有首老歌唱得好:“大海航行靠舵手”。作为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南京农机化所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一位出色的领军人物,带领大家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攻占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胡志超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研与开发,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333学科带头人”、“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标兵”、“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候选人”等荣誉称号。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等科技奖励10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2篇被EI、SCI收录、16篇获优秀论文奖;获国家专利20余项。胡志超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工作,具有从业时间长、涉足领域宽、科研成果多等特点,在植保机械、种子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作物收获等技术领域先后研发出20多种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已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研究领域包括:种子加工技术与装备、花生等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食品复合干燥技术与装备、有机肥生产关键技术装备、奶牛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装备等。为彻底扭转我国种子加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局面,胡志超负责组建了“农业部南方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并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学委会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948”引进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结构调整项目等,有力促进了行业内产、学、研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持续创新、协同攻关。从关键技术引进到技术消化吸收,从单机研发到成套设备研发、系列设备开发及系统技术集成组装,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研制了5t/h和8t/h两种规格的“种子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包括:双风系自平衡式风筛选、精细化自平衡式比重选、智能化种子包衣机、窝眼精选机、圆筒筛分级设备和包衣种子干燥设备等12种产品,获国家专利9项。并起草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1个、行业技术规范1个。发表论文19篇,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4名,举办专业培训1次、行业发展研讨会2次。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研发的上述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导产品,而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奠定了南京农机化所国内种子加工技术领域领军单位的地位。凝聚力强、善打硬仗的创新团队花生等根茎类作物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效率低、损失大,针对上述问题,胡志超领军的创新团队沉下心来,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我国台湾省的根茎类作物收获技术及我国花生主产区种植模式、栽培制度等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检索工作,通过科技情报查新、专家咨询、实际考察与市场调研,进一步探明了国内外花生种植方式、收获模式及联合收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先后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等根茎类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相继研发出4HLB-2型挖拔组合半喂入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4H-1500型铲链组合式花生收获机和4H-800型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获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撰写论文12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结果和专家鉴定意见均表明,上述研发成果的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南京农机化所在该领域内的突出优势,2008年10月,该所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胡志超任研究室主任。2009年,胡志超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胡志超注重通过各种科研项目的实施与企业的合作开发,使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的学科建设逐步得到提升和拓展,不断提升与巩固中心在种子加工和根茎类机械化收获领域的优势地位。奶牛规模化养殖、数控干燥、食品复合干燥、果蔬产地加工处理、有机肥工厂化生产等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从无到有,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还紧扣食品安全和农村新能源利用等热点,新开辟了果蔬超声波与臭氧组合清洗技术与设备研发、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等新领域。在设备研发方面,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注重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有效融合和嫁接,推动科研工作由传统的单纯机械设备研发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作为一支凝聚力强、善打硬仗的创新队伍,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格外注重对年轻同志的培养。目前,中心内部已经形成老、中、青优势互补、互动互进的良好科研氛围,通过周密计划、合理分工、广泛研讨等方式,年轻同志的科研计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组织实施、对外协作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中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http://farm.00-net.com/jx/3/2009-6-23/2386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