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快发展农业工程学科 有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1-23  互联网

张桃英

伴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工程学科也在前进的道路上疾步奔跑,转眼就又是一年。当时针走到2009,崭新的一页被掀开,我们有必要回过头去,重新梳理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脉络,盘点成绩,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

为此,本报记者对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进行了专访。一席深谈,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几十年来农业工程学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的365个日子里,农业工程学科将会走得更好、更高、更远、更强。

 

记者:朱院长您好!请问如何定义农业工程学科?

朱明:农业工程学是综合物理、生物等基础科学和机械、电子、土木等工程技术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与技术,它是农业科学的3大分支(农业生物学、农业工程学、农业经济学)之一。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科技保障,农业工程技术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础、最直接、最关键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记者: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历经数十年,总体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朱明:20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率先在欧美、前苏联等国家得到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把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这些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内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得到国家高度重视,1979年11月在杭州同时召开了原国家科委农业工程学科组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同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后更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外仍保留原名称)成立,其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一批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系相继改名为农业工程系(学院),标志着我国农业工程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初期的农业机械院系农业机械化专业开始,到目前已形成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属4个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完整体系,已经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已有70余所高校设有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8所高校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1所高校中设有17个农业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中设有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在4所高等院校中,有5个二级学科被批准为重点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发展总体上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近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工程科技领域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现代农业发展的七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七个方面都对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明确的要求,也为我国农业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记者:建国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对于我国的农机化事业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朱明:建国以来,几代农业工程领域的科技人员勤奋治学、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工程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1990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研究开发的“棉籽泡沫酸脱绒成套设备与技术”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农业工程学科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励之一。2005至2007年度,本学科共有5项成果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0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重要成果在我国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此外,还有一大批农业工程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并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我国农业工程界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6个、农业部研究中心3个,此外还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目前,国内发表农业工程学科学术论文的期刊共有73种,其中核心期刊14种。有关文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农业工程学报》在14种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中,位居榜首。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的《农业机械学报》被纳入EI检索。

随着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得以不断拓展和深化,其研究重点已经不仅着重于将机电装备和工程设施应用于农业,并研究开发适用于农业的机电设备与工程设施,而且拓展为研究农业生物环境的监控与改造以及农业生物体在生长、繁育、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各种工程手段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加有效促进生物生长和产品品质的转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等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先进农业工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的新发明与技术创新,推动了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的实践。第二,农业水土资源开发、改良、利用与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提供了保障。第三,农产品加工工艺与加工技术的完善,为保障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产品增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第四,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的科技进步,推动了现代设施园艺与工厂化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性实践。第五,电力在农业中的迅速应用与普及,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并使得基于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科技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开始快速应用于农业装备与生物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与管理。

 

记者:您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如何?您有哪些政策性建议?

朱明:进入21世纪之后,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引导着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工程学科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已突破传统模式,在材料、产品、工艺、装备、手段等方面不断更新,在学科基础、时间域和空间域多方向上的变化日趋明显;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加广泛,研究尺度向两极不断延伸,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日趋深入,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更加纵深化和精细化,构成了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推动着农业工程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正引导着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发生根本转变。

农业工程学科是直接为“三农”服务,直接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服务,直接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全局性、战略性、实用性和公益性特点,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择优扶持,以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建设一批按新机制运行的工程技术中心,构建国家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成为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源头;二要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保证;三要加强集成、中试、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创新,加速农业工程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四要加大高层次、高质量农业工程科技人才和大批农业工程技术推广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农业工程师制度。



http://farm.00-net.com/jx/3/2009-1-23/23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