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农机终不悔 |
|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8-25 互联网 |
|
胡云天 蒋辉敏 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农机站有一位年近半百的女站长--谢光珍。初见谢光珍,印象是干练、泼辣,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工作热情高、执着。“我出身农民家庭,对农民的苦和累有切身的感受,从参加工作起干的就是农机这一行,几十年来,每当看到机械化发展带来的高效益,农民朋友幸福的笑脸,我再苦再累,无怨无悔。”这是谢光珍对笔者的回答,也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情系农机,勇于开拓2002年撤乡并镇后,誓节成为广德县第一大镇,面积342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人口7万人,各类农业机械1.25万台。谢光珍由原杨杆乡并入誓节镇农机站并出任站长。管理的面积大了,范围广了,工作任务也重了。身为站长的谢光珍深感担子重、人员少、力量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在全面掌握辖区内农机化发展情况后,2004年,谢光珍积极筹备成立了誓节镇农机协会,为机手们建了一个家。协会下设3个专业组,修理供应组,统一组织农机具及零配件,降低了农机供应和维修价格;联合收割机组,统一组织跨区作业,增加了机收作业收入;拖拉机组,统一联系货源、落实作业地点,拓展了作业范围。协会的成立将农机手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管理服务能力,增加了机手们的收入,机手们踊跃参加,快速发展壮大。三年来,协会会员由59人发展到112人,机械设备由48台发展到92台,其中联合收割机40台,水稻插秧机6台,大中型拖拉机19台,稻麦条播机5台,植保机械22台。随着协会会员作业范围的扩大,南下海南,北上内蒙,覆盖全国,协会体制已不能适应会员业务发展的需要。2006年,谢光珍在协会基础上,筹备成立了宣城市第一家农机合作社——广德县丰谷农机合作社,将机手们的家由协会转变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农机手们的凝聚力更强了。跨区作业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合作社的成立为跨区作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2006年以来,合作社连年组织收割机跨区作业。为确保机有稻割、人有钱挣、事有人管,2008年6月,谢光珍等远赴广东、江西等水稻早熟地区实地考察,与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签订跨区作业合同,为跨区作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7月5日,丰谷合作社在城关镇举行了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她带领20台高性能洋马、久保田收割机南下跨区机收水稻,半个月机手们挣回了50余万元。丰谷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受到农机系统高度关注,2007年合作社受到市农机管理局表彰,2008年被省农机管理局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农机服务组织。心系农民,真抓实干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缺劳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谢光珍经过反复调研,拟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全程托管项目,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的耕整—育栽—灌溉—植保—收割“一条龙”机械化有偿作业服务。实施好项目,选好“龙头”是前提。为找准示范户、示范田,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她和站里职工四处奔走,田间地头留下了她的足迹,村庄农户留下了她的身影。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和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与巫冲村签订了1045亩水稻生产机械化全程托管协议。2008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谢光珍邀请农艺、农机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请来久保田公司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插秧机操作、维修和保养技术。5月初开始育秧,育秧是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关键。初次操刀,必须慎之又慎。从落实田块到选择品种,从营养土配制到浸种催芽,谢光珍现场监督,严格把关,不放过每个环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细心管养,5月下旬育出了符合机插要求的秧苗。5月28日谢光珍筹备召开了“誓节镇水稻机械化全程托管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现场会”,市县农机局、镇政府负责同志及农民300余人参加了观摩,对机械化插秧技术进行了有力推动,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之路。机插虽然完成了,可谢光珍仍不敢懈怠,她将农机干部与农户结成联系对子,随时掌握水稻生长情况,开展跟踪服务。谢光珍说:“要像照料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使它茁壮成长,丰产丰收”。
|
|
http://farm.00-net.com/jx/3/2008-8-25/2384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