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省保护性耕作创新项目结硕果 |
|
网友投稿 2008-02-01 互联网 |
|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处 甘 肃:确立黄土高原两大技术模式甘肃省在黄土高原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研究中,确立了适合冬小麦、小秋作物(糜子)和玉米轮作制度下的“留茬少耕技术模式”和“留茬免耕技术模式”,确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提出了小麦、玉米杂草防治措施,技术成效明显。留茬少耕技术模式要求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高茬收割,并将秸秆抛洒均匀,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粉碎或旋耕机浅旋后播种小秋作物,生育期进行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时,留茬10cm,休闲越冬,次年春播时,用旋耕机浅旋或圆盘耙浅耙后,用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生育期进行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玉米收获后,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部分秸秆进行粉碎或用旋耕机对耕茬浅旋后播种冬小麦。主要特点是秸秆易腐烂,土质改善快,作业后地表平整,播种质量高,出苗效果好,增产显著。主要适用于秸秆覆盖量较大或地块不平整的地区。留茬免耕技术模式则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高茬收割,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秋作物,生育期进行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时,留茬10cm,休闲越冬,次年春播时,用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生育期进行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玉米收获后,留茬20cm,应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主要特点是机械作业工序最少,生产成本最低,大大减少了耕作对土壤造成的破坏,且保水效果好,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主要适用于秸秆覆盖量较少,地表平整且表土疏松的地区。青 海: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凸现实效2005年,青海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春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取得了多方面成果。一是基本掌握了不同地域田间杂草分布规律,总结出了倒茬、机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杂草灭治方法,使田间杂草综合灭治率达到90%以上。二是对草地免耕松土补播机进行了革新,在原开沟铲前增设了草皮切割盘和切割盘调节装置,增加了草皮切割工序,改进了深松铲的结构,一方面能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为牧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减少了对原生植被的不合理扰动,作业后的草皮只有1-2cm左右的间隙,不仅无明显的土壤翻动痕迹,而且减少了机械工作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草籽出苗率提高到90%以上,草产量较传统补播提高25%、较人工撒播提高50%以上。三是完成深松机的改造工作。自行研制了深松机,该机具可减少土壤扰动、达到了深松的目的。通过新制定的保护性耕作工艺,小油菜亩增产能提高3.5%、青燕麦亩增产提高5%,作业成本平均减少30%。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退化草原进行免耕补播,有效减轻了作业时对草地原生植被的损伤,有利于草原植被的恢复,牧草出苗率和产草量得到了提高,促进草场植被的恢复和牧草生长,与此同时,补播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为青海省大面积开展机械化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新 疆:灌溉农业技术研究开创性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承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探索研究适合新疆的灌溉农业条件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我国北方灌溉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运用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成果可概括为“三种模式、两种机具、一套规程”。所谓三种灌溉模式,一是沟灌模式。利用小麦苗带旋耕播种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并通过镇压器的镇压形成浇水沟;播种后在浇水沟内形成苗带,节水效果比较显著。二是畦灌模式。主要是根据定型的免耕播种机具的工作幅宽来确定畦宽,并常年固定不变。这样既做到了连续免耕种植,又实现了地面灌溉。三是喷(滴)灌模式。在播种后浇头水前拉好滴灌带,喷灌效果近似于自然降雨,灌溉效果较好。结合新疆地区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和大条田规模经营的农田生产管理方式,农机推广站研制生产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免耕播种机,前者主要适用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适用于大条田作业,后者则适用于小规模经营。免耕播种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进推广与实施。由于其显著的节水保墒效果逐步被当地农民所接受,90年代以来,南疆的喀什、阿克苏等地的的许多县逐渐兴起了在冬小麦收获后直接带茬播种玉米的方法,作为免耕播种技术,与土壤深松、秸杆还田等技术结合形成了旱作节水技术体系规范。
|
|
http://farm.00-net.com/jx/3/2008-2-1/2383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