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发展长效机制建设探讨

网友投稿  2007-01-22  互联网

高焕文

深泽的经验、河南的经验说明保护性耕作自我发展的机制是可以建立的,良性发展的形势是会出现的。关键之一是农民是否愿意采用保护性耕作,这要靠宣传和示范。农民相信眼见为实,试验田的庄稼长得好坏,左邻右舍保护性耕作的收入多少,对农户起决定性影响作用。关键之二是农机户是否愿意购买免耕播种机,这主要取决于年作业面积。一年两熟区单台机械年免耕播种小麦面积达到300亩左右,大概是农机户愿意购机的临界值;而400亩则可能是农机户主动要求购机的临界值。

3年前在河北看免耕播种小麦,播种质量是不错的。但播种机行走速度很慢,每小时只有2-3公里,而且经常见到出了故障的机器停在田边修理。农机手也抱怨免耕播种费劲,一天起早贪晚才播30多亩地。

当时,免耕播种机基本上是使用项目经费购买或补贴农民购买的,农机户自己拿钱买机器的很少。有的地方除对农民购买机器给予补贴外,还要给机手发放作业补贴,免耕播种一亩地补8-10元钱。显然,这不是能够促使保护性耕作得以自我发展的最佳形式。人们普遍担心,如果项目不再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还能不能持续下去呢?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我们就见到了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关于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实施成功的报道。

2006年,我到河南许昌、洛阳进行参观调研,考察当地小麦免耕播种机在连片的玉米地里播种小麦的情况。我看到,经过粉碎的玉米秸秆铺在地上足有2-3厘米厚,但免耕播种机作业顺利。除一次被掉在地里的一块抹布缠住刀轴出现秸秆堵塞情况外,看了一个多小时,没有见到作业中有堵塞现象。估测一下作业速度大约每小时4公里左右。按照这个速度,一台机器一天可以作业60-70亩。询问机手,果然如此。顺利的话,一台机器一个播种季节当中可以播种400-600亩。较之3年前,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2006年12月18日的《中国农机化导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夏明采写的文章《后起之秀  深泽保护性耕作厚积薄发》,报道了近两年河北省深泽县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情况,更让人们看到了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大好形势。

深泽县保护性耕作吸引人的地方有两条:一是农民主动要用免耕播种。报道说,有八九个村的农民自发去找免耕播种机,有的地方出现农户排队等免耕播种的现象,“以前干完活收费,现在要先收费后作业”。二是农机户主动购买免耕播种机。深泽县农机局负责人介绍说,秋天有五六户农民拿着钱要买免耕播种机,被告之已经没有补贴名额时,表示不给补贴也要买。农民愿意用,农机户积极去买免耕播种机,标志着当地保护性耕作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农民多年来习惯传统耕作方式,工厂卖给他们的也是传统播种机具,不可能自发要求采用免耕播种方式进行播种。要想改变农民的传统习惯,必须让农民看到实在的利益,确信改变没有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河北省农机局2000年开始在18个县实施小麦免耕播种试验。当年,75%的实施免耕播种的小麦地块实现增产,增产率为4.2%-10.1%。2001年,试验扩大到44个县,结果96%的地块增产,增产率为5.6%-5.9%。

河北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李晋生当时总结免耕播种小麦增产的原因时说,秸秆覆盖是增产技术,化肥深施是增产技术,小麦沟播在河北也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技术。免耕播种小麦把三项增产技术结合到一起了,当然应该增产。现在增产还不多,主要是免耕播种机性能还不完善,农艺规范不完善,以后效果会更好。

之后,河北连续几年完善农艺体系、改进提高免耕播种机的性能,保证了全省范围内免耕播种的小麦连年增产,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据深泽县农机局负责人介绍,2006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基本没有减产的,与传统耕作地块相比,平均增产6%,每亩增收41元,作业费用则每亩减少35元,给农民带来每亩节本增收76元的实惠。

农民积极要求采用免耕播种方式进行播种,是示范和宣传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

从耕作体系上看,截至2006年,一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地已经完成6年试验,虽然还存在小麦缺苗、播种后浇水难等问题需要继续解决,但是没有产生所担心的土壤板结、病虫草害加剧等严重问题。相反,因受到秸秆覆盖的抑制,田间杂草比传统耕作还有所减少,也是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的又一个重要成果。当然,耕作体系的试验6年还是不够的,有的问题可能还要更长时间才会表现出来,必须继续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当前,主要有两类用户在购买免耕播种机。一类是农机专业户。他们购买机器为广大农户播种,收取作业费。另一类是集体机务队、种田大户或国营农(牧)场。他们购买机器主要用于播种本村、本户或本场的土地,机器作业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后一类用户可以直接体会到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各种好处,如减少燃油费用、缩短作业时间、增加产量等,他们购买和使用免耕播种机的积极性更高。如河南省浚县一位姓李的种田大户,承包了790亩地,采用保护性耕作后立即感到省工了、省油了、产量不低,还在地里发现大批小蚯蚓。所以,继2004年买了一台小麦免耕播种机后,2006年他自己花钱又买了一台。又如深泽县郭庄村村委会主任所说,2006年村集体买了3台免耕播种机,仅播种的油料费就为村集体节约6000多元,以前要20天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4天就完成了。显然,这部分用户首先感受到保护性耕作的优越性,将是免耕播种机最积极的购买者。

农机专业户是购买免耕播种机的主体。决定农机专业户购买机具的因素是经济效益。有些经济效益(如增加产量),农机专业户是享受不到的。而由于实施免耕播种而带来的作业时间减少,对农机专业户甚至可能不是好事。

农机专业户的收入来自代耕作业收入扣除作业成本后余下的部分。每亩地免耕播种作业的收费是相对固定的,如河北省普遍为每亩30元深泽县的收费是每亩30-35元。这种情况下,农机户的作业收入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的多少。

作业成本主要是拖拉机使用费、播种机购置费、燃油费与维修费等。设免耕播种机的价格为每台9000元、一年维修费1500元(包含换刀片、铲尖等),拖拉机使用费一天250元(含折旧、维修、税费等),免耕播种小麦每亩油料费6元(燃油1.1升,机油0.03升)。按免耕播种小麦收费30-35元/亩计算当每年播种200亩时,收入是6000-7000元,而支出是7010元,农机户无利可图。如亩收费30元,播种面积要达到每年240亩时才不赔不赚,大于240亩以后才开始赢利。

另外一种农机手习惯的算法是:买机器的钱几年能收回来?仍然用上面数字计算,但作业成本中不再计算播种机的折旧费,当每年作业200亩时,需要作业11年才能收回投资;一年作业300亩时,需要2.7年收回投资;一年作业400亩,需要1.7年收回投资。可以这样认为:一年能作业300亩,是农机户自愿购买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起点;一年能作业400亩,即使没有补贴农机户也会主动购买免耕播种机。

小麦免耕播种机前几年作业情况如何?可以看一看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GF-5/10型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数据。2002年,该厂生产免耕播种机76台,完成播种面积1.5万亩;2003年生产286台,完成播种面积6万亩;2004年生产690台,完成播种面积14万亩。平均每台免耕播种机完成面积分别为197亩、209亩和203亩。

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播种机质量有问题,也反映农户不愿意采用,保护性耕作连不起片来,跑很远才有一块保护性耕作地,或者大块平整的粮食主产地还不愿意用保护性耕作。因此,这几年期间,农机户不大可能主动去购买免耕播种机。

随着农户对保护性耕作认识提高,愿意采用免耕播种的农户逐渐增多。而免耕播种机经过了几年不断的改进,性能日趋完善,一年完成的作业量正在发生有利的变化。2006年秋,深泽县农机局调查了4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的作业情况。从10月2日开始播种到10月14日结束,平均每台免耕播种机作业6.5天,每天播种52亩,年均播种336亩,其中有14台免耕播种年播种超过400亩。因此,当地出现农机户主动要求购买免耕播种机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深泽县、河南省的经验说明,保护性耕作自我发展的机制是可以建立的,良性发展的形势是会出现的。关键之一是农民是否愿意采用保护性耕作,这要靠宣传和示范。农民相信眼见为实,试验田的庄稼长得好坏,左邻右舍保护性耕作的收入多少,对农户起决定性影响作用。关键之二是农机户是否愿意购买免耕播种机,这主要取决于年作业面积。一年两熟区单台机械年免耕播种小麦面积达到300亩左右,大概是农机户愿意购机的临界值,而400亩则可能是农机户主动要求购机的临界值。

每台免耕播种机能够完成的面积是农艺体系、农机性能和作业水平、示范宣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是保护性耕作自我发展机制建设要落实的重点。

作者系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http://farm.00-net.com/jx/3/2007-1-22/238224.html